李白与孟浩然之间的故事,除了李白在黄鹤楼送孟浩然的那个故事之外还有哪些呢?

问题描述:

李白与孟浩然之间的故事,除了李白在黄鹤楼送孟浩然的那个故事之外还有哪些呢?
注意:要简短,100个字之内,
急,10分钟之内回答完毕
1个回答 分类:语文 2014-10-11

问题解答:

我来补答
李白与孟浩然第一次相见就是李白生活的安陆的时候,那年李白大概28岁,而孟浩然40岁左右.李白当时诗名尚小,而孟浩然名声在外.李白专程前往鹿门山谒见浩然,两人习性相投,一见如故.于是,相约来到江夏(今武昌),游历月余,最后,孟浩然要去广陵,于是二人在黄鹤楼相别.看着好友离去,李白思绪万千,欣然写下千古绝唱《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与黄鹤楼有不少故事.李白第一次游黄鹤楼的时候,面对美景,自然是诗情大发.正想提笔赋诗,却见壁上已有诗作,那是崔颢的《登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州.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李白读完全诗,惊得半天没有说话,这等好诗,岂非凡人能做.于是李白感慨到:“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提诗在上头.”据说后来李白一直心有不甘,竟然还有让自己不敢下笔的地方,胸中块垒,难以展抒.后来到金陵,游金陵凤凰台时,一时兴起,便写下《登凤凰台》一诗,欲与崔颢一较高低,其诗为:“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其风格意境却有相似之处,而境界高远确也难分高下了.
十年之后,李白与孟浩然见了第二次面,这次李白写了《赠孟浩然》,以表达自己的朋友的钦佩.《赠孟浩然》“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辑清芬!”能得李白如此厚爱的人,当少之又少了.
李白和孟浩然,是相当要好的朋友.
据说,当时,李白是看了孟浩然的《春晓》,觉得这首诗写得很妙,而后二人成了朋友.
后来,一次,李白游黄鹤楼.诗情大发,正想提诗,却见崔颢的诗已然在墙上: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李白一看这诗,写得如此之妙,顿时间觉得自己刚才想好的那首诗,不如见崔颢的这一首.于是,诗兴也荡然无存.
回来后,看见孟浩然,就把这首诗说给了孟浩然听.浩然也觉得这首诗写得妙.
后来一次,李白独自游金陵凤凰台,效仿崔颢的格律,写了首诗《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 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 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 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 长安不见使人愁.
后来,把这首诗拿给孟浩然看,问他这首和崔颢那首比起,哪首写得好.
浩然却并没有明说.
李白也不再追问.
据他认为,如果是好诗,浩然一定会称赞几句的,一定是浩然觉得这首不如崔颢的,又顾及到朋友之情,才没有说.
后来有一年的烟花三月,李白和孟浩然又来到了在黄鹤楼,这一次,是为了送孟浩然下扬州.
面对离别,李白百感交集,吟出四句诗: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孟浩然听后,长长地吐出一口气,说:崔浩写的是八句诗,你的只有四句.可是你的这四句却胜过了他的八句.
而后又长长地吐了一口气,说:你知道吗,你这是赢在了我们二人之间的感情上啊.
可见二人的感情有多深了吧.
李白是一位热爱自然、喜欢交游的诗人,他“一生好入名山游”,足迹几乎遍及整个中国,留下了许多歌咏自然美、歌颂友情的作品.《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历来传颂的名篇,这首诗是李白出蜀壮游期间的作品,写诗人送别友人时无限依恋的感情,也写出祖国河山的壮丽美好.
诗的起句“故人西辞黄鹤楼”紧扣题旨,点明送行的地点及自己与被送者的关系.“故人”一词说明了两位诗人的深厚情谊.“黄鹤楼”是天下名胜,是诗人墨客流连聚会之所,又是传说中仙人乘鹤升天之处.而今两位潇洒飘逸的诗人在此道别,更带有诗意和浪漫色彩.第二句“烟花三月下扬州”,紧承首句,写送行的时令与被送者要去的地方.“扬州”是东南都会,自古繁华,而“三月”又正是春光明媚,百花争艳的季节.诗人用“烟花”修饰“三月”,不仅传神地写出烟雾迷蒙、繁花似锦的阳春特色,也使人联想到处在开元盛世的扬州,那花团锦簇、绣户珠帘,繁荣而又太平的景象.孟浩然要去的地方真是好地方,时间也选择得恰当.李白对友人的这次旅游自然十分欣羡.“烟花三月下扬州”这清丽明快的诗句,正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愉快与向往.但李白又是富于感情的诗人,当友人扬帆远去的时候,惜别之情油然而生.从《李太白集》里,我们可以看到李白、孟浩然之间有着不少赠答诗.在《赠孟浩然》中,李白写道:“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可见李白对孟浩然是多么敬佩,两人的情谊是多么深厚.
诗的第三、四句正是写李白送别诗友时的惜别深情.“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表面看来这两句诗全是写景,其实却有着诗人鲜明的形象.“孤帆”绝不是说浩瀚的长江上只有一只帆船,而是写诗人的全部注意力和感情只集中在友人乘坐的那一只帆船上.诗人在黄鹤楼边送行,看着友人乘坐的船挂起风帆,渐去渐远,越去越小,越去越模糊了,只剩下一点影子了,最后终于消失在水天相接之处,而诗人仍然久久伫立,目送流向天际的江水,似乎要把自己的一片情意托付江水,陪随行舟,将友人送到目的地.这两句诗表达了多么深挚的友情,然而在诗句中却找不到“友情”这个字眼.诗人巧妙地将依依惜别的深情寄托在对自然景物的动态描写之中,将情与景完全交融在一起了,真正做到了含吐不露而余味无穷.
另外在诗歌的用韵上,诗人也颇具匠心地选择了“楼”“州”“流”三个声调悠扬的韵脚,吟诵起来余音袅袅.这与孤帆远去、江流天境雄浑开阔,这首诗真是令人越读越爱,百读不厌,无怪乎千古传颂.际的景象以及诗人目送神驰、情意绵绵的神态十分吻合.再加上语言清丽自然
 
 
展开全文阅读
剩余: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