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隆中对》中对诸葛亮的人物分析!(不少于300字)

问题描述:

求《隆中对》中对诸葛亮的人物分析!(不少于300字)
1个回答 分类:语文 2014-11-27

问题解答:

我来补答
  一言以蔽之,未出茅庐而知天下三分
  具体说:体现了诸葛亮以下特点和才干
  一、丰厚的知识积淀
  对策仅295字,若单从知识的角度聚焦一番,便已让人折服.仅文中提及的人名就有八位,皆为古“今”政坛上的风云人物,或褒或贬,分寸有度.而提及的地名不下十多处,可见“胸中有丘壑”之视野广阔.若把地名和有关的人名连接起来,不难看出,一幅当“今”时局图便粗线条地勾勒出来了,从而可以看出孔明对时局形势把握的敏锐.细化“对策”的内容,就会发现它涉及到政治、军事、外交、经济、文化、地理、历史、民族等诸多领域.足见孔明知识阅历的丰厚与人文积淀.
  二、过人的演讲口才
  仅295字的“对策”完全可以看作是一篇经典的演说词.说孔明是一位过人的演说家一点也不为过——他曾经出使东吴,独自一人舌战群儒.295字的“对策”可谓字字珠玑,远胜过长篇大论.
  透过历史的帷幕,我们仿佛看到了孔明在针对刘备“君谓计将安出”的征询之后,“羽扇纶巾”,漫步在刘备跟前,答对随即脱口而出、一气呵成的神情与风采.细读“对策”全段文字,语次分明,思路清晰,分析缜密,有理有据,所言极具说服力,闻之翘手称是拍手称绝.对策从当“今”时局说起,说到曹操,切中所具有的挟天子而令诸侯(政治)和拥兵百万(军事)两大优势,建议采取的策略是“不可与之争锋”;论及孙权,首推所具有的国险(地理)、民附(人脉)两大优势,建议采取的策略是“可为外援而不可图也”.对象明确,策略有别.接下来说到夺取荆、益二州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先后有序,以理服人,目标明确.论及刘备本人,皇室后裔的身份,信义著称于四海的美名,何愁天下英雄不至呢?在上述分析演说的基础上,孔明一举亮出自己的对策,令刘备眼前一片光明.刘备一个“善”字的首肯,就是对孔明对策演说的最高评价.
  三、卓越的军事谋略
  基于刘备“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逆用猖蹶,至于今日”的前半生经历,为了帮助刘备实现“成霸业,兴汉室”的远大抱负,孔明提出了自己独到的军事谋略及建议.首先要建立属于自己的较为稳固的根据地作为成就霸业的“根基”.因此建议刘备夺取荆、益二州.荆州处于战略的十字路口,有四面受敌之险,向为兵家必争之地,易攻难守.仅只夺取荆州远远不够,还得夺取益州.益州是个天然的粮仓,极具军事经济价值.汉高祖刘邦就是凭借益州这块根据地赢得天下的,所以只有夺取荆、益二州使之连成一片之后,方能进退自如——进可凭荆州向外扩张,退可凭益州守住腹地,这样才能解决长久立足的问题.之后,实施成就霸业的战略第二步,对外结盟孙权,孤立曹操,同时与周边的少数民族搞好关系,和睦相处.内部则加强治理,作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上北伐曹操的充分准备.最后才是完成战略第三步,一旦时机成熟,便联合东吴展开对曹操夹击的钳形攻势,实施军事打击,直到消灭曹操.充分体现了孔明卓越的军事才能.
  四、惊人的政治眼光
  孔明的“对策”可以说是给刘备描绘了一幅最佳的蓝图.后来历史发展的轨迹跟孔明的高瞻远瞩是惊人地相似与吻合,怪不得后世的人们这样来评价孔明的“先见之明”:“未出茅庐而已知天下三分”.这简直是太神奇太伟大了!立足现实而作出对未来发展的准确判断,这样的政治预见性绝不是一种偶然和巧合,而是孔明高度的政治智慧的一种体现,是孔明作为一个政治家最杰出的表现.也许正是因为这一点的缘故,孔明早已在人们的心中被神化为智慧的象征了.
 
 
展开全文阅读
剩余: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