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中孔子的故事

问题描述: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中孔子的故事
1个回答 分类:语文 2014-11-10

问题解答:

我来补答
  春秋时代的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历代封建统治者都遵奉他为天生的最有学问的“圣人”.然而孔子认为:“余非生而知之者,(无论什么人,包括他自己,都不是生下来就有学问的)”.“子入太庙,每事问.或问:‘孰谓邹人之子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知礼也.'” 太庙,是国君的祖庙.孔子去太庙参加鲁国国君祭祖的典礼.他一进太庙,就向人问这问那,几乎每一件事都问到了.当时有人讥笑他:“谁说‘邹人之子,懂得礼仪?来到太庙,什么事都要问.'”(邹,当时县名,孔子出生地,在今山东曲阜县东南十里西邹集.孔子的父亲叔梁纥,做过邹县的县官,所以当时有人管孔子叫“邹人之子”,意即邹县县官的儿子.)孔子听到人们对他的议论,答道:“我对于不明白的事,每事必问,这恰恰是我要求知礼的表现啊!” 卫国大夫孔圉聪明好学,更难得的是他是个非常谦虚的人.在孔圉死后,卫国国君孔文子为了让后代的人都能学习和发扬他好学的精神,因此特别赐给他一个“文公”的称号.后人就尊称他为孔文子.[3]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孔子的学生子贡也是卫国人,但是他却不认为孔圉配得上那样高的评价.有一次,他问孔子说:“孔圉的学问及才华虽然很高,但是比他更杰出的人还很多,凭什么赐给孔圉‘文公’的称号?”孔子听了微笑说:“孔圉非常勤奋好学,脑筋聪明又灵活,而且如果有任何不懂的事情,就算对方地位或学问不如他,他都会大方而谦虚的请教,一点都不因此感到羞耻,这就是他难得的地方,因此赐给他‘文公’的称号并不会不恰当”.经过孔子这样的解释,子贡终于服气了.
  孔子学问渊博,可是仍虚心向别人求教.有一次,他到太庙去祭祖.他一进太庙,就觉得新奇,向别人问这问那.有人笑道:“孔子学问出众,为什么还要问?”孔子听了说:“每事必问,有什么不好?”他的弟子问他:“孔圉死后,为什么叫他孔文子?”孔子道:“聪明好学,不耻下问,才配叫‘文’.”弟子们想:“老师常向别人求教,也并不以为耻辱呀!”
  虚心好学,肯向一切人,包括向比自己地位低的人学习,叫“不耻下问”
 
 
展开全文阅读
剩余: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