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变化和剩余价值生产之间的关系?

问题描述:

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变化和剩余价值生产之间的关系?
1个回答 分类:政治 2014-10-05

问题解答:

我来补答
论企业劳动生产率与经济效益的关系不少人认为,提高经济效益与提高劳动生产率是一码事.其实,二者有一致之处,又有不一致的地方.二者一致的地方主要有以下三点:1、二者具有同一的方向性.提高劳动生产率是提高经济效益的一条重要途径.不论从宏观而言,还是从企业微观而言,提高经济效益都要求提高劳动生产率.同时,无论是提高劳动生产率还是提高经济效益,都有着共同的要求,即提高劳动者的素质,采用先进设备、技术,加强管理、节约人力、物力.2、二者都与生产关系紧密相联.它们都受制于生产关系.在不同的生产关系下,它们从属于不同的生产目的,有着不同性质和不同的前景.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表现为“用最小限度的预付资本生产最大限度的剩余价值或剩余产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第2册625页).由于历史的局限性,它们都不可能达到它应有的水平和速度.在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下,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则表现为用最小的劳动消耗和物质消耗生产出尽可能多尽可能好的产品,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并且,都有着更为广阔的前景.3、二者都与经济发展速度存在着不一致性.经济发展速度是指企业或国家的生产在一定时期的增长率,它并不一定体现社会劳动消耗与劳动成果的对比中所表明的劳动节约程度.因此,在片面追求以生产总值表现的高速度的情况下,可能出现高速度、高消耗、低效率、低劳动生产率.建国以来,我国就出现过工农业总产值增长快,国民收入增长慢、劳动生产率提高慢、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慢的情况.不一致的方面主要有以下四点:1、二者与商品的价值量的关系不同.商品的价值量随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而经济效益与商品的价值量并不直接联系在一起.在国民经济管理和企业管理中,人们很少把经济效益和商品的价值量作为一个对应的范畴联系起来.即使把二者联系起来思考,也只可能出现“经济效益提高,商品的价值量降低”这样一个相反的方向,不可能出现反比例的关系.2、二者的计算方式不同.劳动生产率=单位劳动时间/单位产品的劳动时间.这个公式表明,劳动生产率与单位时间的产品数量成正比,与单位产品的劳动时间成反比.经济效益=生产总值/生产成本.这个公式表明:经济效益与生产成本成反比,与生产总值成正比.因为在实际经济活动中,劳动生产率多与单位劳动时间、单位时间的产品数量、单位产品的价值这些经济范畴相联系,而经济效益多与生产总值、生产成本、成本构成,利润这些经济范畴相联系.3、二者在生产过程中所处的位置不完全相同.二者虽然都可以用来作为衡量一项经济活动的最终指标,但是,劳动生产率则更多的用来衡量一项经济活动中每个环节、每件产品、每个工序的生产效率,更多的处在微观领域.而经济效益则多用来衡量一个企业、一项经济活动在一定期间内(通常为一年)“投入”与“产出”的比例,表明其经营效果的“盈利”或“亏损”,更多的处在宏观领域.4、二者又可能存在不同一的方向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上下,企业面向市场,产品适销对路,质量合格,那么企业的劳动生产率越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就越好.反之,企业的劳动生产率越高,生产的产品越多,就意味着劳动力消耗和资源消耗越大,亏损就越大,企业的经济效益就越低,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经济效益与劳动生产率就存在着不一致的方向.
 
 
展开全文阅读
剩余:2000
上一页:质点位移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