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波和次声波有什么特性?

问题描述:

超声波和次声波有什么特性?
初中生应知道的
1个回答 分类:物理 2014-10-07

问题解答:

我来补答
次声波是频率低于20赫兹的声波.一般来说,人耳所能接受的声波在20—20000赫兹之间,声波频率高于20000赫兹的,称为超声波;低于20赫兹的约则为次声波.次声波与超声波一样都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但次声波频率低、波长长,所以传播距离很远.次声波的另一个重要特性是有较强的穿透能力,既能穿透空气、海水、土壤,也能穿透飞机机体、舰艇壳件、坦克车体,以及坚固的钢筋混凝土构体.例如频率为3.44赫兹的次声波,其波长100米,能穿透建筑物的坚固墙壁,当然,对于人体来说更是不在话下.
据报道,次声波亡人的事件还真有不少.1980年,一艘名叫“马尔波罗”的帆船在由新西兰驶往英国的途中突然神秘地失踪;20年后,却在火地岛附近被人发现.船上的一切都原封不动、完好如初.就连已死多年的船员也都各就各位,保持着工作状态.科学家对他们的神秘死亡引起了极大的关注,经过长期研究,终于发现,原来他们正是死于海上风暴产生的次声.
1992年11月24日,桂林上空发生了一起空难,141人死亡,成为中国民航史上最惨烈的飞机失事事件.当事件的原因经多方解释而未肯定之时,中国声学研究所的专家,提出了存在着因“次声波”的作用而致使飞机坠毁的可能性.桂林属半丘陵地带,气团依山势走向而上下浮动,引起气流震动,会产生一种“山背波”的次声波,当飞机遇到这种危害极大的由次声波引起的晴空湍流时,如同落入一个风旋涡中,在挤压力、冲力等多种强劲外力的作用下,将造成飞机失控、产生机毁人亡的恶果.最近研究结果表明,次声波对飞机的影响还有一种“生物效应”.该理论认为,当次声波的频率接近人体频率时,就有可能产生“共振”,飞机驾驶员无法承受这种强烈的效应,就有致命的危险.也就是说,此次空难的凶手很可能就是这种次声波.
那么,次声波为何会造成人员不流血却出现严重伤亡的现象呢?科学研究表明:人体的内脏,有其固有的振动频率,而这种频率也在0.01—20赫兹之间,也就是说,它和次声波的频率相似.这样一来,当外来的次声波不管是自然形成的,还是人为制造的,一旦它的振动频率与人体内脏的振动频率相同或接近时,就会引起各种脏器的共振,这一共振便会使人烦躁、耳鸣、头痛、失眠、恶心、视觉模糊、吞咽困难、肝胃功能失调紊乱;严重时,还会使人四肢麻木、胸部有压迫感.特别是与人的腹腔、胸腔和颅腔的固有振动频率一致时,就会与内脏、大脑等产生共振,甚至危及性命.
次声波这些神奇的功能:无声无息地传播,波长不易衰减,且易与自然界的次声波混在一起,难以被人察觉等特点,早就引起军事专家的高度注意.一些国家正在是利用次声波的性质进行次声波武器的研制.初步选定利用次声波进行作战的方向是次声波发生器和次声波炸弹
 
 
展开全文阅读
剩余:2000
上一页:例2的第一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