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师备课备什么

问题描述:

初中语文教师备课备什么
1个回答 分类:语文 2014-09-17

问题解答:

我来补答
——实施新课程的反思
目前中学生在校学习的主要形式:在老师的组织引导下,分班、分科、按时、集中学习.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组织学生实现有效学习的活动过程.课堂教学是否高效,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教师备课是否充分.
当前,初中语文教师备课有几大误区:
真正根据学生实际分析文章特色;要么处理不好备课与教案的关系,备课只是抄个教案完事,上课时只按教案宣读实施.
二是备课时重知识轻过程.把教学目的定位在应付考试上,备课时只搜选考试可能考的知识,反复训练而不考虑对学生的能力培养,过程指导和情感熏陶上.
一、整体把握学科特点,明确阶段目标.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阶段目标从“识学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把要求.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与其它课程以及生活的联系,促进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每册每单元又有相对集中的要求和重点,教师备课时要从整体上把握.
二、挖掘文章特色,发挥例子特色.
几千年文明沉淀下来的广博文化需要学生传承,而短时间内我们只能学习其中最典型的、窥一斑而知全豹,所以,我们深入挖掘每篇文章的特色,从中吸取精华.
例如: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上册文言文《童趣》和《论语》十则.
二者同为文言文,积累文言词语,背诵课文、培养文言文语感是新课程对文言文的共同要求,但两篇文章的区别是:《童趣》主要是叙述童年趣事,内容贴进学生实际,且语言浅显易懂,重要的文言词语不多.《<论语
十则》重在治理,内涵深奥,语言高度凝炼,词语意思古今变化大.针对二者的不同,教学的重点和过程设计也应不同.前者应以理解课文内容即体会“趣之所在”为重点,并在这一过程中积累文言词语,培养文言文语感.后者则把重点放在理解记忆文言词语、熟读成诵,结合实际理解运用哲理上.在过程处理上应以学生质疑、教师点拨为主,以引导联系实际理解体会为辅.
我们综合分析文章的体裁特点、语言特色、思想内容等方面,抓住这篇文章最有特色的.如:同为品味语言,不同体裁的文章风格不同,写景散文,一般用生动地语言描绘极富意境画面,品味精美语言,体会场景意境、揣摩作者思想感情态度,学习遣词造句技巧是学习的主要内容,如《春》;叙事文章特别是小说,小说中人物的语言符合人物的性格特点,特别是中国传统小说,品味不同性格人物的语言、动作等,分析评论人物形象是学习的主要内;,科普作品表达力求符合客观实际,语言准确严密;论辨性作品逻辑性强,表达严密,有力度.
三、深入调查,充分了解学生实际
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教学是主要活动方式,是让学习者有可能从个人实际需要与可能展开学习活动.因此,我们必须通过多种方式了解学生,为不同的学生,起码是不同类型的学生,设计
符合他们需要的学习计划、学习内容、学习方式与学习进度等.教师了解学生的哪些方面呢?第一,通过阅读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书籍,或平时的观察,分析学生在此年龄阶段的共同特点,如心理特点、理解能力、兴趣爱好等.第二,通过询问学生家长、任课老师、其他同学和学生本人或平时观察,了解学生个人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第三,充分了解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的把握情况:学生以前对此问题的了解情况和兴趣;学生现在对此内容有什么疑问?学生对这一内容的哪些方面感兴趣?教师可以通过个别谈话,安排预习让学生提问题等方式了解.这是教师备课时需重点了解掌握的.只有真正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才能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四、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优化课堂结构
教学设计应该只是一个教学构想,是教师为学生规划学习过程,是以问题为核心的.教师在设计时以问题为核心,在问题的基础上,展开讨论、讲解、点拨,然后再激发出新的问题,这样的教学设计就会有留空间,教师学生在课堂上就有自主探究、自由发挥的机会.同时,因为教学设计作为教学活动的预案,把以学生问题为中心的设计整得细一些,把可能出现的问题估计得充分一点,尢其是涉及多种教方资源的整合时,多一点事先的准备,能有利于教师根据课堂实际及时调整.所以教学设计应该多留选择,应该相对宏观并贴进学生实际.
最后一点,别忘了写教学反思!
 
 
展开全文阅读
剩余: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