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屈辱史的事件详情

问题描述:

中国近代屈辱史的事件详情
1个回答 分类:综合 2014-11-27

问题解答:

我来补答
  中国近代史从1840年开始到1949年结束.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是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从整个中国近代史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中国近代史始自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止于1949年南京国民党政权覆亡,历经清王朝晚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时期、北洋军阀时期和国民政府时期,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到瓦解的历史. 19世纪中期,英、法等西方列强接连发动了侵略中国的战争,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不断遭到破坏,西方列强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激化.70年代以后,列强对华侵略加剧,中华民族危机日益深重. 鸦片战争前,中国仍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制国家.但由于清王朝这个封建地主政权腐朽没落、枉自尊大,封建制度已危在旦夕.由于林则徐的虎门销烟,英国借机侵略中国,但其实质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销售鸦片.1842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中英南京条约》,中国从此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向中国大量输出商品和资本,逐渐冲击着中国封建经济.1851年,洪秀全领导号召农民在金田宣布起义,建号“太平天国”.1853年春,太平军占领南京,把南京改名为天京,定为都城,正式建立农民政权,同清朝对峙.1856年,太平军摧毁江南大营,解除了天京之围.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达到了全盛时期.1864年夏,洪秀全病逝.不久,天京沦陷,太平天国运动失败.1856年,英国提出修改《中英南京条约》,但遭清政府的拒绝.英国借此挑起了第二次鸦片战争,这次英法联军出兵侵略中国,美俄是帮凶.虽然第二次鸦片战争与鸦片无关,但其实质与鸦片战争一样,因此叫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英法联军再度攻占天津,一路烧杀抢劫,咸丰帝逃往承德避暑山庄,让他的弟弟恭亲王弈欣担任议和大臣,留守北京.接着英法联军洗劫并焚毁了北京西郊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占领了北京.并强迫清政府签定《北京条约》.19世纪60—90年代,洋务运动,以弈欣为首.发展中国军事、民用、教育等,中国资产阶级产生并且有所发展.1883—1885年,中法战争,签定《中法新约》,标志着中国西南的门户被打开了.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失败.1895年,《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1900年,帝国主义国家为了镇压义和团起义,维护在中国的利益,发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1839年 林则徐虎门销烟 1840—1842年 鸦片战争 1842年 中英《南京条约》签订 1844年 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签订 1856—1860年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8年 中俄《天津条约》、中美《天津条约》、中英《天津条约》、中法《天津条约》签订
  1860年 中英《北京条约》、中法《北京条约》、中俄《北京条约》签订
  19世纪60—70年代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产生 60—90年代 洋务运动 1883—1885年 中法战争 1894.7—1895.4年 中日甲午战争 1895年 中日《马关条约》签订 1900年 义和团运动高潮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1年 《辛丑条约》签订 1931年9月18日 九一八事变 1935年 华北事变 6月 何梅协定 1937年7月7日 卢沟桥事变 12月13日 南京大屠杀
  外国列强入侵与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 鸦片战争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起点、十七、十八世纪西方世界.三、英国对华鸦片贸易给中国社会带来严重的灾难.四、清政府道光皇帝下令禁烟,1839年3月,林则徐抵达广州开始禁烟运动.五、鸦片战争爆发.禁烟是英国发动战争的借口,而非真正原因.列宁指出:“资本主义如果不经常扩大其统治范围,如果不开发新的地方并把非资本主义的古老国家卷入世界统治旋涡之中,它就不能存在和发展.” 六、战争的简要过程.1840年6月,乔治·懿律率领48艘舰船、4000多名士兵(后增至15000人)、540门大炮组成“东方远征军”,抵达中国广东海面,封锁广东珠江口,第一次鸦片战争正式开始.战争过程中清政府时战时和,由抵抗走向妥协,加上中国军事武器和装备落后,英军一路北上,相继攻破厦门、宁波、镇海,在英国舰队到达南京下关海面时,清政府投降求和,1842年8月,签订了近代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七、《南京条约》主要内容:(1)割让香港;(2)赔款2100万银元;(3)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4)海关关税必须与英国商定,规定“值百抽五”,即规定绝大部分主要货物的税率为5%左右.第二节 第二次鸦片战争和英法侵华战争加速了中国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演变 一、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线:1856年2月法国借口“马神甫事件”,1856年10月借口“亚罗号事件”,组成英法联军5600余人,大举进攻广州,挑起第二次鸦片战争.二、广州陷落后,英法联军在俄美支持下继续北上,1858年4月联军抵达大沽口,20日,占领天津城外望海楼一带.清政府被迫谈判,签订第二个不平等条约《天津条约》.三、《天津条约》主要内容:(1)准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2)增开牛庄(后改为营口)、登州(后改为烟台)、台湾、淡水、潮州(后改为汕头)、琼州、南京、镇江、九江、汉口等为通商口岸;3)外国商船可自由航行长江各口岸;(4)由外国人掌管中国海关;(5)对英国赔款400万两银元,对法国赔款200万两银元.四、1859年英法利用换约问题,挑起侵华战争.五、1859年6月英法公使拒绝在上海交换《天津条约》批准书,并不顾清政府提出要求,英法联军大举进攻,从1960年2月开始,不到几个月相继攻陷大连、烟台、大沽、天津、通州,逼进北京.9月22日咸丰皇帝逃往热河避暑山庄,恭亲王奕诉向英法求和,签订了《北京条约》.英法利用在北京换约批准书时机,10月6日占领北京,洗劫了中国皇家园林——圆明园,纵火焚烧.
  六、《北京条约》主要内容:(1)割让九龙给英国;(2)开放天津为商埠;(3)对英法赔款各增加为800万两银元. 七、在此期间沙俄先后与中国清政府签订了《瑗珲条约》、《天津条约》(1858年)、《北京条约》(1860年)、《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1864年).通过这些条约,俄国共侵占了中国144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第三节 中日甲午战争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 一、中日甲午战争起因.1894年1月,朝鲜爆发东学党领导的农民起义,朝鲜封建统治者要求清政府出兵.6月2日,日本政府以保护侨民与使馆为借口出兵朝鲜.朝鲜局势稳定后,清政府建议两国同时从朝鲜撤兵,但日本拒绝撤兵,并挑起侵华战争. 二、战争过程.1894——1895年的战争中,经过丰岛海面、平壤战役、黄海海战、辽东战役和威海战役.李鸿章十多年苦心经营的北洋海军全军覆没. 三、1895年清政府被迫无奈,派李鸿章为全权代表在日本马关(今为下关)签订了《马关条约》,主要内容:(1)承认朝鲜“独立”,实际上丧失了对朝鲜的掌管主权,承认日本对朝鲜的控制;(2)割让台湾、澎湖列岛、辽东半岛给日本;(3)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设立工厂;(4)赔款两万万两银元给日本.四、甲午战争后,从政治上、经济上极大地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第四节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标志着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最终形成一、甲午战争后,各国列强加紧对中国入侵与瓜分,在这种形势下,爆发了震撼中外的义和团运动.首先发端于山东,后遍及全国.这是中国人民反对外国教士与教会的侵略斗争总爆发,引起列强各国的恐惧与仇视. 二、1900年6月10日,为了镇压中国义和团运动,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率英、德、俄、法、美、意、日、奥八国联军2000多人,乘火车从天津到北京进犯,开始侵略中国的战争.三、6月14日,义和团团民在廊坊车站将侵略军包围,并予以痛击,取得胜利.6月17日,西太后决定宣战,表示与侵略者“一决雌雄”,还颁布正式招抚义和团的上谕,特地给北京义和团发放粳米2万石,白银10万两,要求义和团与清军共同抗击侵略者.但长江流域和东南各省的督抚拒绝执行宣战谕旨,反而与帝国主义互相勾结,破坏军民反对列强的斗争.四、7月上旬,联军增至18000人,7月14日,天津陷落.8月4日,联军2万余人,从天津沿运河两岸向北京进犯,14日北京陷落.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及其亲相臣仆于当天早晨仓皇离开京城,向西出逃.五、1901年9月7日(即辛丑年七月二十五日)清政府全权代表奕匡、李鸿章与11国代表(除侵华八国外,加上西班牙、比利时、荷兰三国)在北京签订了空前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主要内容:(1)向各国赔款4.5亿两银元,分39年还清,年息4厘,本息共9.8亿两银元.(2)在北京东交民巷设立使馆区,中国人不准在此居住,列强可以在此驻军,从此使馆区成为“国中之国”.(3)拆毁大沽炮台及北京到大沽沿路的所有炮台,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12个战略要地,由各国派兵驻守.4)惩办“首祸诸臣”.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加入反帝性质的各种组织,“违者皆斩”.第五节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特点与基本矛盾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特点 从政治上看,从鸦片战争以来,中国虽然还保留着形式上的独立与自己政府,但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的领土主权、司法主权和关税自主权等遭到严重破坏,许多都掌握在列强手中,中国清政府逐渐成为列强控制、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失去了独立地位.
  1895年日本逼签《马关条约》的消息传到北京,参加会试各省举人群情激奋,掀起反对签订《马关条约》的声浪.康有为目睹此情景,他连夜奋笔疾书,起草14000多字上皇帝书(第二次上书),提出“拒和、迁都、变法”主张,有1300多人在上皇帝书上签名,这就是著名“公车上书”.同年5——6月,康有为第三、四次向皇帝上书.光绪皇帝读到第三书,感到所述变法主张符合改变国家状况和巩固清朝统治需要,立即命令抄送慈禧太后、军机处与各省督抚,维新派开始得到光绪皇帝的支持.1897年康有为第五次上书,向皇帝提出,必须下定决心,变法维新,否则“恐皇上与诸臣求为长安布衣而不可得矣”. 1898年1月,康有为向总理衙门送上清帝第六书,即《应诏统筹全局折》,提出变法维新的政治纲领,指出:“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则亡”.并提出三项措施:(1)大誓群臣,以定国是;(2)立对策所以征贤才;(3)开制度局面商定政事.2.光绪皇帝宣布变法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下“明定国是”诏书,正式宣布变法,在维新变法期间,光绪共发出110多件维新谕旨.主要内容:政治方面,臣民皆可上书言事;经济方面,保护与鼓励工商业;军事方面,采用西洋兵制;文教方面,设学堂,倡西学.3.变法失败维新变法触动慈禧太后与顽固派官僚的利益,遭到他们极力反对.9月21日凌晨,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先将光绪皇帝软禁于中南海瀛台,慈禧太后以“训政”名义,重掌国政.康有为、梁启超逃往国外.28日,谭嗣同、杨锐、林旭、杨秀深、刘光第、康广仁被杀.时人称“戊戌六君子”.参加维新的官员也相继被革职.三、维新变法运动的意义与启示维新变法的意义:推动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促进中华民族的觉醒;为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维新变法的启示:维新变法要取得成功,必须有广大群众支持和军队的支持,必须彻底反封建的纲领与勇气.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日本灭亡中国计划及其实施1.东方会议和《田中奏折》.1927年田中义一内阁召开东方会议,制定“对华政策纲要”,核心就是首先把满蒙从中国分离出去.会后,日本又制定了《田中奏折》,提出日本向外扩张的总体战略:“如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 2.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自行炸毁南满铁路沈阳北柳条湖附近一段铁轨,反诬是中国军队有意破坏日本守备军队,以此借口炮轰东北军驻地和沈阳.这就是日本不宣而战的九·一八事变.仅4个月零18天,日本就占领了东北全境.3.华北事变.日本占领东北后,又把侵略矛头指向华北,策动地方脱离中央,实行华北五省(河北、山西、察哈尔、绥远、山东)自治.4.七·七事变.1937年7月7日,日本在卢沟桥挑起了事端,发动对华北的进攻,这标志着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二、残酷殖民统治和中华民族深重灾难 1.制造惨绝人寰的大屠杀.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实行“三光”政策.2.疯狂掠夺中国财富与资源.3.强制推行奴化教育.九·一八事变后,全国大城市学生,市民、工人不断地举行游行示威,声讨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罪行.
  从1840年—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止. 1840年爆发的鸦片战争为中国由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在此后的近一百年间,以1919年五四运动为界标,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后期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但都属于资产阶级革命的范畴.
  在整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中国的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社会主要矛盾、革命对象和任务性质.在近代史上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有两个: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之间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而前者为最主要矛盾.但两大主要矛盾在历史的进程中,呈现出错综复杂关系和起伏状态,两大主要矛盾规定了近代中国的历史主题就是要推翻外国资本—帝国主义,本国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和压迫,争取民族解放,国家富强,社会进步和人民幸福,或者说,近代中国的根本任务就是要彻底反帝反封建和实现国家近代化,改变中国近代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前期综述
  (1840—1919年)
  此时期又称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旧民主主义革命其性质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是由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对外国侵略和本国的封建统治,以建立资本主义社会的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政权为政治目的;以发展资本主义为最终目标的革命,其中辛亥革命是比较完整意义的一次旧民主主义革命).
  此时期从1840年鸦片战争始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止,共约80年间的历史.据教材内容的种种历史现象的内在联系及相互关系,形成一个相对完整且严谨的知识体系,既能体现出这个时期发展的特点及客观规律,又能涵容这个时期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的基本知识.可分为以下三个发展阶段.
  〈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19世纪40年代—60年代初)
  此时期的历史大事有两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前者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发动的非正义的侵华战争,即中华民族的反侵略的正义的民族自卫战争,而后者是农民阶级的革命运动,二者又有十分密切的联系.19世纪前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资本主义头号强国,为扩大海外殖民地,以强占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英国等迫切要求中国的市场开放,用战争暴力作为达到它们目的的主要手段,而此时中国封建社会已经到了衰落期.到鸦片战争前,已经走到穷途末路,清政府统治腐败、经济落后、对内极力压制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扼杀新思想、新技术的发展,残酷地剥削人民,导致阶级矛盾的激化尖锐,对外坚持天朝尊严和闭关政策,最终导致中华民族灾难的到来.虽说在鸦片战争中,清政府是民族战争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军民进行了英勇的抵抗.但由于清王朝的腐败、落后及战争中的妥协投降政策,战争的结局最终以失败而告终,外来侵略者通过不平等条约,从中国取得了大量的主权,中国的门户被列强用炮舰打开,中国开始论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半殖民地”是指丧失了部分而不是全部的主权;“半封建”是指既保存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其两者都有政治、经济和文化内涵).而第二次鸦片战争是列强对既取得的侵华权益不能满足,力图全面扩大侵华,并趁清政府处于内战的窘境,以“修约”不成制造借口而发动,英法是主凶,美国是帮凶,俄是既追随英法又单独作案的凶犯.中国又丧失了许多主权,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进一步加深.
  由上可知,鸦片战争后的二十年间,中国社会主要呈现出半殖民地特征,到六十年代又呈现出半封建社会的特征.但鸦片战争并未解决中外矛盾,更激化了阶级矛盾,导致了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虽由于时代,尤其是阶级的局限而最终失败,但有着极重大的意义且承担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任务与一些领导人发展资本主义的新时代特点(社会性质决定),这是以前农民战争所不曾有过的,是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总之此时期的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巨大变化,且在思想界开始出现向西方学习的思潮,而清朝统治者在对待西方侵略的态度上,有对抗到暂时“和好”,在镇压中国革命的基础上勾结起来,从而开始了中外反动势力相勾结的历史.
  〈二〉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时期(19世纪60年代-20世纪初)
  此时期的主要史实有民族危机加深、洋务运动、资本主义的产生、帝国主义掀起瓜分狂潮、戊戌变法及义和团运动等.此时期中国的社会经济、阶级关系、政治舞台及思想领域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从社会运动态势看,既有沉沦,也有发展;在中国社会两大主要矛盾中,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显然居于最主要的地位,在中外暂时“和好”的形势下,清建立了总理衙门,为解决内忧外患,掀起了洋务运动,但甲午中日战争战败,其“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目的破灭,以失败局面而告终.随着资本主义制度在19世纪中期的全世界胜利,英法美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俄德日也走上了迅速发展资本主义道路,不久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向帝国主义过渡的进程.鉴于此,列强为扩大海外市场及占更多的原料产地,尤其是资本输出的场所,加紧对外侵略,掀起了瓜分世界狂潮,而它们之间既勾结又相互争夺.随着中外“和好”局面的结束,以武力和战争手段造成中国边境地区的普遍危机,以大举输出资本来控制中国经济命脉,政治侵略和文化侵略也日益加深,先后发动侵略中国的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瓜分狂潮、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妄图变中国为其殖民地,《马关条约》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基本形成的标志,《辛丑条约》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统治秩序的完全确立,清政府完全成了列强统治中国的驯服工具.由于侵华的不断加剧,使清统治集团不得不调整统治政策,也扩大了自身的分裂和形成新的派别,但都改变不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地位.随着外国侵略势力的扩张,中国封建经济的瓦解加快了,中国近代资本主义艰难地产生和发展起来,同时产生了新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队伍壮大,而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中国半封建经济的特征已经具备.而软弱的资产阶级形成两个政治派别,都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和挽救民族危亡.甲午战后,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及中国资本主义发展,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了政治舞台.维新变法运动和义和团运动都把救亡图存作为主要斗争目标,资产阶级维新派通过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发展资本主义的变法(和平方式)来实现其救亡图存的斗争目标,而演出了一幕戊戌变法悲剧;以义和团运动通过“灭洋”(流血方式)来实现斗争目标,它沉重地打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尤其是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美梦,使帝国主义改变侵华方针为“以华制华”,而后这两次救亡运动的失败都与清有极大的关系,从此以后,以推翻清政府为主要斗争目标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在全国迅速兴起.
  〈三〉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化时期(20世纪初—1919年五四运动前)
  此时期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尤其在政治上变动极大.中国社会两大主要矛盾汇于一流,集中地体现为广大人民群众同帝国主义支持下的清统治集团及北洋军阀统治的矛盾.20世纪初,帝国主义列强为重新分割世界展开激烈的争夺,“一战”的爆发影响到欧洲列强侵华政策的调整,以及列强在华势力的变化,列强利用清政府及反动军阀为工具进行侵华,清统治集团完全俯首听命于列强.慈禧太后为苟延残喘,既要取悦于列强,又要消弭于社会不满,一手出卖国家主权、民族利益,一手耍弄“新政”、“预备立宪”,进行调整,但结果适得其反,直接间接地削弱了统治,促进了革命,而民族资本主义有所发展,资产阶级的政治积极性明显提高.随着民主思想的传播及论战、团体及政党的建立、一系列武装起义的实践、理论的指导,最终导致了辛亥革命,但其革命成果,因其阶级局限性,革命果实为袁世凯所窃取,袁世凯及其后继者对内独裁专制复辟、对外出卖国家主权,投靠帝国主义,而导致了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维护民主共和成果,不断地进行斗争,其斗争的实质为封建主义与资本主义,但最终都以失败局面而告终,这说明民族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人民走向胜利,需要新的阶级-无产阶级来领导,而这一时期的中国政治斗争的焦点为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反映在思想文化领域内:一方面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掀起了复古逆流,一方面资产阶级革命派倡导民主共和和知识分子倡导新文化运动,且随着“一战”期间帝国主义暂时放松对华侵略,辛亥革命、民主共和和实业救国两大思潮的推动下,中国工业迅速发展,这促使中国无产阶级队伍壮大,为以后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化,为中共的建立,提供了阶级基础. 我国和世界上其他国家一样,按照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不断地向前发展着,到了封建社会后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已经孕育着资本主义的萌芽.但是,到了十九世纪四十年代,这种独立发展的进程中断了,资本主义列强用大炮、鸦片和廉价的商品,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并逐步和中国封建统治者勾结,来实现他们独霸中国的目的.这样,中国便一步步地沦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从此,中华民族成了一个被压迫的民族.首先,1840年6月英国以武力侵略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英国侵略军烧杀抢掠,在中国的领土上横行霸道.1842年8月,英国侵略者又强迫清政府签定了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次年,英国又强迫清政府签定了《南京条约》的附件.鸦片战争刚刚结束,美法两国以武力威胁下,迫使清政府分别和他们签定了不平等的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扩大了侵略权益.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从封建社会逐渐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开始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从此,中国人民开始了反对外国侵略者,同时反对本国封建统治者的斗争;中国历史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鸦片战争中,清政府耗费大量军费,大大加重了人民负担.此后,洪秀全领导的规模巨大的太平天国起义爆发了.1853年,太平军占领了南京,定都天京,太平天国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还派了两支人马分头北伐和西征.后来,湘军疯狂反扑,太平军连连失利.1855年,石达开指挥西征军大败湘军,太平天国进入军事上的全盛时期,大平天国军事上取得很大胜利的时候,领导人之间,发生了尖锐的内部战争.1864年6月,洪秀全病逝.7月,湘军冲入天京城内,天京陷落,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由于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而失败了.太平天国坚持战斗14年,势力发展到18省,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它建立了政权,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沉重地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是几千年来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接下来,英法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1858年,俄、美、英、法四国先后强迫清政府分别签定了《天津条约》.10月下旬,英法两国又强迫清政府签定了中英、中法《北京条约》.经过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外国侵略者]势力扩大到沿海各省,并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了. 经过两次鸦片战争,清政府在1861年设立了总理各国事务的衙门.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洋务派掀起了一场洋务运动.以“自强”为口号的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它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资本主义近代化开辟了道路;对中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到了一些抵制作用. 1883年底,法军攻击驻越清军,中法战争爆发.清军齐心杀敌,击溃法军,取得了镇南关大捷.中越军民抗法战争的辉煌胜利,迫使法国内阁倒台.但是,清政府急忙同法国代表在天津签定条约,同意在中越边界开辟通商,中国任用法国人修筑铁路等条件.从此,法国的侵略势力伸向中国西南地区.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中国战败,被迫同日本签定了屈辱的《马关条约》.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大大加深了. 19世纪末,爆发了义和团运动.但是,由于清政府的腐败,义和团运动在中外反动势力的镇压下失败了.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英、法、美、德、日、意、奥等国,签定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辛丑条约》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展开全文阅读
剩余: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