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什么是存在形式

问题描述:

哲学:什么是存在形式
1个回答 分类:语文 2014-10-10

问题解答:

我来补答
哲学方法论就是社会意识的表现形态和存在形式.
经验主义方法论 实证主义方法论 人文主义方法论 结构主义方法论
一,经验主义方法论
大多数学科都起源于经验主义者的实践,人文地理学也不例外.纵观人文地理学的发展
历程,从古典地理学发展时期包罗万象的"科学之母"地位,到近代科学知识的分化发展,
地理学者们一直就在寻找关于地球表面更多有用的知识,地理学就是对地球的描述.研究对
象的复杂性(大自然及人类社会构成的地理环境系统),研究内容的庞杂(笼统的地球表面,
抽象的人地关系,区域差异)使地理学带有强烈的综合性和区域性特点,往往局限于对复杂
现象的定性描述,建立起了半科学,半文学的知识体系.
归纳法是经验主义的方法论基础.人文地理学研究的基本途
径是通过调查,收集各地区的基础资料,进行整理,归纳,采用
地理学的研究思路进行表述,进而解释地区差异,揭示地理要素
之间的相互关系.具体解释途径见图3-2.经验主义方法的特征,
一方面观察是其重点,通过调查及实地研究,进行经验判断与评
价,得出结论.人文地理学的区域研究最为典型,由于每个地方
具有独特性,因而区域研究的哲学基础是例外论的,地域分异论
的代表人物哈特向就认为地理学解决独特事件.另一方面,强调
综合和归纳的作用.人文地理学家常常从观察人文地理现象的某
个方面开始,通过分析研究资料,以求发现具有普遍意义的模式.
由于归纳主义从个别推论一般,从已知推论未知,从过去推论未
来,从科学发展的内在逻辑上看,它存在局限性和片面性,把一个
个有关的肯定的和否定的经验事实都收集起来,很难提出假设,发展理论.
二,实证主义方法论
当代科学哲学中,第一个比较完备的形态或学派,叫逻辑实证主义(或称逻辑经验主
义),它形成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而且至今仍是科学发展的重要方法论,是西方科学哲学
中长期占据统治地位的哲学派别.逻辑实证主义认为,科学的两大支柱是观察和逻辑(或理
性),换言之,对任何事物合乎科学的理解必须有意义并且同实际观察相符,两者缺一不可.
建立科学的理论描述世界万物间的逻辑,并通过观察进行证实是其方法论的核心.实证主义
方法论在人文地理学中的反映主要是50年代末到60年代地理学的计量与理论革命.一方面,
与地理学相近的一些学科的渗透,如产生于经济学界的区位论引入了人文地理学,一些非地
感 知 经 验
杂 乱 的 事 物
定义,分类,量度
有条理的事物
归纳,概括
法则和理论的建立
理学者尝试用新方法应用到地理问题的解释上,例如物理学者斯图瓦特(J. Q. Stewart)早
在1947年在《地理学评论》上发表了"关于人口分布与平衡的实验数学规划".另一方面,
一些地理工作者开始寻求可以应用到地理问题的定量方法,发展地理学的理论,以解决传统
地理学的诸多弊端.因此,从50年代后期起,谋求地理学的科学化与定量化的观点和行动
在欧美地理学界扩展开来.最早是在美国华盛顿大学加里森领导的小组首开数量研究之风.
60年代,计量地理研究的潮流传遍西方地理学界.由于使用数学方法来处理的问题,经常
是具有空间分布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基本要素容易抽象建立数学模式,这就导致计量与理论
运动的倡导者们把大量精力投入空间分布的研究上.把研究重点从原先的区域方面转到空间
分析和空间联系上,并寻求空间相互作用的规律.
哈格特(P. Haggett)的《人文地理学的区
位分析》(1965)为人文地理学的空间分析建立
了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他把一个枢纽区
(nodal region)分解为六个要素:相互作用,
网络,枢纽,等级,面,扩散,建立了区位结
构分析的一般程序.哈维(D. W. Harvey)的《地
理学中的解释》(1969)一书,从逻辑实证主义
哲学立场上总结了地理学计量革命的方法论,
也是理论地理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实证主义方法论的引入,使人文地理学较
之传统人文地理学有了许多革命性变化.
首先,发展了人文地理学的理论.传统地
理学关注地区特点因而是独特的,理论发展受
到抑制.空间科学的地理学则寻求用空间分布
的普遍规律来解释各地区的独特事件.实证主
义方法论的引入,使地理学作为空间科学重建
了研究内容和理论主体.例如人文地理学就确
立了中心地理论,农业区位论,工业区位论,空间相互作用理论等.建构人文地理学的科学
理论,正切中了传统地理学的要害.人文地理学者们把他们的注意力移到空间行为和空间分
的规律上,这种对规律的实证主义关注,加强了目前绝大多数人文地理研究的基础.
其次,在空间科学的理论框架内更多地采用了演绎逻辑,即从某些一般性规律出发,
将其应用于特殊事件.提出理论的过程与归纳法有很大的不同(见图3-3).
第三,加强了人文地理学的科学化.实证研究所采用的数量化技术,意味着空间分析
上的精确性,取代了传统人文地理学的模糊化的推论.
法则和理论的建立
实证主义方法论在人文地理学应用中也有其不足之处.表现在:第一,经
济决定论的倾向,实证主义学派对人的看法类似于新古典经济学中"经济人"的概念.人的
行为并非仅受经济单一因素的影响,完全服从空间的支配;第二,实证主义模型含有强烈的
普遍性原理,在一个地方观察到的行为被设想为所有行为的规范;第三,地理系统是开放的
多变量系统,难于模拟实验,无法受控重演,因而演绎模型的建立具有相对性.实证主义认
为社会现象与自然现象之间具有内在一致性,它们都是一种"物",遵从同样的科学法则.
因此,实证主义方法目前只在区位理论,空间相互作用理论等方面表现出明显效果,而在文
化地理与历史地理等方面则需求助于人本主义方法.
三,人本主义方法论
针对实证主义人文地理学忽视人这个主体的倾向,一些西方人文地理学者受人本主义思
想的影响,加强了对人的研究,以人这个主体为出发点,重视了人类行为的丰富意义和社会
价值观念体系中的非经济成分.但总的说来,人本主义哲学及其方法论对人文地理学的影响
都是潜在的和间接的,它们并没有向人文地理学家提供一种直接的方法,只是从这两种哲学
中引进对人的经验和人的主观性的重视这样的观点,并作为武器来反对实证主义地理学那种
忽视人的地位的观点.
人本主义地理学研究内容大多涉及历史地理学,文化地理学,社会地理学等领域,突出
地集中在人的行为方面的探讨.
在人本主义地理学者看来,在历史地理学领域,实证主义方法是行不通的,因为历史结
论已存在,无需再通过分析归纳得出,故在这个领域只能依靠唯心主义方法,为了理解一个
历史上特殊区域背景下的人文景观或事件,人文地理学家必须思考位于人类活动背后的动
机.这种思考是完全主观的,主要根据自身或他人感应的环境来推知历史上在多种因素下产
生的机制.
文化地理学方面.重点是地方观念的研究,即人与地点之间的联系.在人本主义地理学
看来,人与其生活和经历的地点之间可以建立心理和情感联系,即人对地方的看法,如归属
感,地方赋予人的安全感,地位等.人本主义地理学研究地方观念的形成和发展,在居住区
研究等工作中有重大意义.
人本主义地理学还研究人们的日常生活世界,即研究主体的人和客体的环境之间的相互
作用.认为人的行为受制于主体的感知环境,而不是客观环境,为了解释人的行为,就要研
究环境对于行为者的主观意义.只有从个人所形成的环境感应以及由这种感应产生的映象和
意境地图出发,人们才能作出在空间中进行活动的选择.
人本主义地理学弥补了实证主义研究的不足,但最大的弱点则在于它的唯心主义倾向,
把一切客观存在看作为人的心理构造,事实上构成人的感应行为的基础是客观环境世界.
四,结构主义方法论
结构主义思潮的兴起,反映了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继自然科学的综合趋向之后出现的一种
新综合趋向.结构概念与系统,功能,元素等紧密联系在一起,是某一系统中各要素的相互
关系和相互联系的方式,结构是由各个部分互相依存而构成的一个整体,而部分只能在整体
上才有意义.因此,结构主义是根据诸因素之间的关系,而不是根据事物和社会事实来解释
现实.它的基本原理是,可观察的事物,只有当把它用一个潜在结构或秩序联系在一起时,
才是有意义的.所以,解释不可能单凭对现象的经验主义研究就能完成,这与注重经验,观
察的实证主义有很大的区别.
同时,在结构主义的模式和方法论中,人只是复杂的关系网络中的一个元素,它本身没
有独特性,只是由结构决定的,因而是被动的,这与以唯主体性出发的人本主义有着原则上
的分歧.
结构主义对人文地理学最有影响的有两点:①从结构的整体性去认识事物,这从地理学
家强调研究区域的整体性和人地关系系统中可以看出.②试图超越地理因素寻求深层结构来
解释地理现象.千差万别的人文地理现象是表层结构,而要真正解释则需把握人地系统中的
深层结构.当前,结构主义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是人类社会组织的空间形式和本质结构.主要
内容集中在对社会问题的关注上,如福利,财富的分配,犯罪,居住分离等,并把财富不均
等归因于社会制度等非地理因素,出现了所谓的"马克思主义地理学".但结构主义人文地
理学不像实证主义研究在人文地理学中那样完善,系统,影响力也较小.
 
 
展开全文阅读
剩余: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