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物言志的日记要好的啊

问题描述:

托物言志的日记
要好的啊
1个回答 分类:语文 2014-09-24

问题解答:

我来补答
  托物言志,即讲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于是,这个“物”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者.作者的个人之“志”,借助于这个具体之“物”,表达得更巧妙、更完美、更充分、更富有感染力.如“松、竹、梅”岁寒三友,常用于表示高洁的志向;“泥土”常用于抒发谦逊的情怀;“蜡烛”常用于颂扬无私奉献的精神.
  “托”借、假托的意思,可以从志向、情趣、理想、追求、来描述物表现志.通过描绘具体事物的形象来表达思想感情(多用于诗歌、散文创作).
  下面列举几篇文章:
  石榴
  郭沫若
  五月过了,太阳增加了它的威力,树木都把各自的伞盖伸张了起来.不想再争妍斗艳的时候,有少数的树木却在这时开起了花来.石榴树便是这少数树木中的最可爱的一种.
  石榴有梅树的枝干,有杨柳的叶片,奇崛而不枯瘠,清新而不柔媚,这风度实兼备了梅柳之长,而舍去了梅柳之短.
  最可爱的是它的花,那对于炎阳的直射毫不避易的深红的花,单瓣的已够陆离,双瓣的更为华丽,那不是夏季的心脏吗?
  单那小茄形的骨朵已经就是一种奇迹了.你看,它逐渐翻红,逐渐从顶端整烈为四瓣,任你用怎样犀利的剪刀也都剪不出那样的匀称,可是谁用红玛瑙琢成了那样多的花瓶儿,而且还精巧地插上了花?
  单瓣的花虽没有双瓣的豪华,但它却更有一段妙幻的演艺,红玛瑙的花瓶儿由希腊式的安普刺变为中国式的金盅,殷、周时代古味盎然的一种青铜器.博古家所命名的各种锈彩,它都是具备着的.
  你以为它真是盛酒的金盅吗?它会笑你呢.秋天来了,它对于自己的戏法好像忍俊不禁地破口大笑起来,露出一口皓齿,那样透明光嫩的皓齿你在别的地方还看见过吗?
  我本来就喜欢夏天.夏天是整个宇宙向上的一个阶段,在这时使人的身心解脱尽重重得的束缚.因而我更喜欢这夏天的心脏.
  有朋友从昆明回来,说昆明石榴特别大,子粒特别丰腴,有酸甜两种,酸者味更美.禁不住唾津的潜溢了.
  白杨礼赞
  白杨树实在不是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当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毯子;黄的,那是土,未开垦的处女土,几百万年前由伟大的自然力所堆积成功的黄土高原的外壳;绿的呢,是人类劳力战胜自然的成果,是麦田,和风吹送,翻起了一轮一轮的绿波——这时你会真心佩服昔人所造的两个字“麦浪”,若不是妙手偶得,便确是经过锤炼的语言的精华.黄与绿主宰着,无边无垠,坦荡如砥,这时如果不是宛若并肩的远山的连峰提醒了你(这些山峰凭你的肉眼来判断,就知道是在你脚底下的),你会忘记了汽车是在高原上行驶,这时你涌起来的感想也许是“雄壮”,也许是“伟大”,诸如此类的形容词,然而同时你的眼睛也许觉得有点倦怠,你对当前的“雄壮”或“伟大”闭了眼,而另一种味儿在你心头潜滋暗长了—— “单调”!可不是,单调,有一点儿罢?
  然而刹那间,要是你猛抬眼看见了前面远远地有一排,——不,或者甚至只是三五株,一二株,傲然地耸立,象哨兵似的树木的话,那你的恹恹欲睡的情绪又将如何?我那时是惊奇地叫了一声的!
  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不是平凡的一种树!
  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呢,通常是丈把高,象是加以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呢,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象是加以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无横斜逸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这是虽在北方的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哪怕只有碗来粗细罢,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二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丽,——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横斜逸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但是它却是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觉得树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象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白杨不是平凡的树.它在西北极普遍,不被人重视,就跟北方农民相似;它有极强的生命力,磨折不了,压迫不倒,也跟北方的农民相似.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以及力求上进的精神.
  让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去赞美那贵族化的楠木(那也是直干秀颀的),去鄙视这极常见,极易生长的白杨罢,但是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早梅
  年代:【唐】 作者:【柳宗元】 体裁:【五古】 类别:【静物】
  早梅发高树,回映楚天碧.
  朔吹飘夜香,繁霜滋晓白.
  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
  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
  早梅
  年代:【唐】 作者:【张谓】 体裁:【七绝】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林村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春雪未销.
  注释
  【诗文解释】
  有一树梅花凌寒早开,枝条洁白如玉.它远离人来车往的村路,临近溪水桥边.人们不知寒梅因靠近溪水而早发,以为那是经冬而未消融的白雪.
  【词语解释】
  迥:远.
  傍:靠.
  发:开放.
  经冬:过冬.
  销:这里指冰雪融化.
  【诗文赏析】
  全诗即在于写一个「早」字.寒冬刚过,百花未开,在冰雪尚未消融之际,为世界带来生机和希望的只有一束寒梅,因此无数文人墨客踏雪寻访,寻觅这凌寒独放的早梅.在远离道路的溪水桥边,诗人终于看到了似玉如雪的早梅.早梅的形象被刻画得惟妙惟肖,韵味十足,与诗人的精神心有灵犀.
  自古诗人以梅花入诗者不乏佳篇,有人咏梅的风姿,有人颂梅的神韵;这首咏梅诗,则侧重写一个“早”字.
  首句既形容了寒梅的洁白如玉,又照应了“寒”字.写出了早梅凌寒独开的丰姿.第二句写这一树梅花远离人来车往的村路,临近溪水桥边.一个“迥”字,一个“傍”字,写出了“一树寒梅”独开的环境.这一句承上启下,是全诗发展必要的过渡,“溪桥”二字引出下句.第三句,说一树寒梅早发的原因是由于“近水”;第四句回应首句,是诗人把寒梅疑做是经冬而未消的白雪.一个“不知”加上一个“疑是”,写出诗人远望似雪非雪的迷离恍惚之境.最后定睛望去,才发现原来这是一树近水先发的寒梅,诗人的疑惑排除了,早梅之“早”也点出了.
  梅与雪常常在诗人笔下结成不解之缘,如许浑《早梅》诗云:“素艳雪凝树”,这是形容梅花似雪,而张谓的诗句则是疑梅为雪,着意点是不同的.对寒梅花发,形色的似玉如雪,不少诗人也都产生过类似的疑真的错觉.宋代王安石有诗云:“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也是先疑为雪,只因暗香袭来,才知是梅而非雪,和本篇意境可谓异曲同工.而张谓此诗,从似玉非雪、近水先发的梅花着笔,写出了早梅的形神,同时也写出了诗人探索录觅的认识过程.并且透过表面,写出了诗人与寒梅在精神上的契合.读者透过转折交错、首尾照应的笔法,自可领略到诗中悠然的韵味和不尽的意蕴.
  早梅
  年代:【唐】 作者:【齐已】 体裁:【五律】 类别:【静物】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去,禽窥素艳来.
  明年独自律,先发映春台.
  注释
  【诗文解释】
  万木经受不住严寒的侵袭,枝干将被摧折.梅树的孤根却吸取地下的暖气,恢复了生气.在前村的深雪里,昨夜有一枝梅花凌寒独开.它的幽香随风飘散,一只鸟儿惊异地看着这枝素艳的早梅.我想寄语梅花,如果明年按时开花,请先开到望春台来.
  【词语解释】
  望春台:指京城,也有望春的含义.
  【诗文赏析】
  齐已是乡下贫苦人家的孩子,从小一边放牛一边读书,学习非常刻苦.几年后,能够吟诗作赋,被寺院长老发现,收进寺里作和尚.一年冬天,刚刚下过一场大雪,清晨齐已出去,被眼前的一片雪白吸引住了,突然前方的几只报春的蜡梅花引来了报春鸟围着梅花唱歌,齐已被这景色惊呆了,回寺后,马上写下了《早梅》这首诗.
  这是一首咏物诗.全诗语言轻润平淡毫无浮艳之气,以含蕴的笔触刻画了梅花傲寒的品性及素艳的风韵,创作了一种高远的境界寄托了自己的理想,意蕴深刻.
  望梅花
  年代:【唐】 作者:【和凝】 体裁:【词】
  春草全无消息,
  腊雪犹馀踪迹.
  越岭寒枝香自拆,
  冷艳奇芳堪惜.
  何事寿阳无处觅,
  吹入谁家横笛?
  忆梅
  年代:【唐】 作者:【李商隐】 体裁:【五绝】
  定定住天涯,
  依依向物华.
  寒梅最堪恨,
  常作去年花.
  注释
  【注释】:
  这是李商隐作幕梓州后期之作.写在百花争艳的春天,寒梅早已开过,所以题为“忆梅”.
  一开始诗人的思绪并不在梅花上面,则是为留滞异乡而苦.梓州(州治在今四川三台)离长安一千八百余里,以唐代疆域之辽阔而竟称“天涯”,与其说是地理上的,不如说是心理上的.李商隐是在仕途抑塞、妻子去世的情况下应柳仲郢之辟,来到梓州的.独居异乡,寄迹幕府,已自感到孤孑苦闷,想不到竟一住数年,意绪之无聊郁闷更可想而知.“定定住天涯”,就是这个痛苦灵魂的心声.定定,犹“死死地”、“牢牢地”,诗人感到自己竟象是永远地被钉死在这异乡的土地上了.这里,有强烈的苦闷,有难以名状的厌烦,也有无可奈何的悲哀.屈复说:“‘定定’字俚语入诗却雅.”这个“雅”,似乎可以理解为富于艺术表现力.
  为思乡之情、留滞之悲所苦的诗人,精神上不能不寻找慰藉,于是转出第二句:“依依向物华.”物华,指眼前美好的春天景物.依依,形容面对美好春色时亲切留连的意绪.诗人在百花争艳的春色面前似乎暂时得到了安慰,从内心深处升起一种对美好事物无限依恋的柔情.一、二两句,感情似乎截然相反,实际上“依依向物华”之情即因“定定住天涯”而生,两种相反的感情却是相通的.
  “寒梅最堪恨,长作去年花.”三、四两句,诗境又出现更大的转折.面对姹紫嫣红的“物华”,诗人不禁想到了梅花.它先春而开,到百花盛开时,却早花凋香尽,诗人遗憾之余,便不免对它怨恨起来了.由“向物华”而忆梅,这是一层曲折;由忆梅而恨梅,这又是一层曲折.“恨”正是“忆”的发展与深化,正象深切期待的失望会转化为怨恨一样.
  但这只是一般人的心理.对于李商隐来说,却有更内在的原因.“寒梅”先春而开、望春而凋的特点,使诗人很自然地联想到自己:少年早慧,文名早著,科第早登;然而紧接着便是一系列不幸和打击,到入川以后,已经是“克意事佛,方愿打钟扫地,为清凉山行者”(《樊南乙集序》),意绪颇为颓唐了.这早秀先凋,不能与百花共享春天温暖的“寒梅”,不正是诗人自己的写照吗?诗人在《十一月中旬扶风界风梅花》诗中,也曾发出同样的感叹:“为谁成早秀?不待作年芳.”非时而早秀,“不待作年芳”的早梅,和“长作去年花”的“寒梅”,都是诗人不幸身世的象征.正因为看到或想到它,就会触动早秀先凋的身世之悲,诗人自然不免要发出“寒梅最堪恨”的怨嗟了.诗写到这里,黯然而收,透出一种不言而神伤的情调.
  五言绝句,贵天然浑成,一意贯串,忌刻意雕镂,枝蔓曲折.这首《忆梅》,“意极曲折”(纪昀评语),却并不给人以散漫破碎、雕琢伤真之感,关键在于层层转折都离不开诗人沉沦羁泊的身世.这样,才能潜气内转,在曲折中见浑成,在繁多中见统一,达到有神无迹的境界.
  http://baike.baidu.com/view/613926.htm
 
 
展开全文阅读
剩余:2000
上一页:第九题,详解
下一页:gyy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