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尧时治水文言文的翻译,

问题描述:

求尧时治水文言文的翻译,
1个回答 分类:语文 2014-11-08

问题解答:

我来补答
也不知道楼主学的是那一段,以下都是《史记》里和大禹治水有关内容的翻译,请您自己选取吧.每段各自对应的原文在参考资料里.
夏禹,名叫文命.禹的父亲是鲧,鲧的父亲是颛顼帝,颛顼的父亲是昌意,昌意的父亲是黄帝.禹,是黄帝的玄孙,颛顼帝的孙子.禹的的曾祖父昌意和父亲鲧都没有登临帝位,而是给天子做大臣.
当尧帝在位的时候,洪水滔天,浩浩荡荡,包围了高山,漫上了丘陵,下民都为此非常忧愁.尧寻找能治理洪水的人,四岳群臣都说鲧可以.尧说:“鲧这个人违背天命,毁败同族,用不得.”四岳都说:“比较起来,众大臣还没有谁比他更强,希望您让他试试.”于是尧听从了四岳的建议,任用鲧治理洪水.九年时间过去,洪水仍然泛滥不息,治水没有取得成效.这时尧帝寻找继承帝位的人,又得到了舜.舜被举用,代行天子的政务,到四方巡视.舜在巡视途中,看到鲧治理洪水干得不成样子,就把他流放到羽山,结果鲧就死在那里.天下人都认为舜对鲧的惩罚是正确的.舜又举用了鲧的儿子禹,让他 来继续他父亲鲧治水的事业.
尧逝世以后,舜帝问四岳说:“有谁能光大尧帝的事业,让他担任官职呢?”大家都说:“伯禹当司空,可以光大尧帝的事业.”舜说:“嗯,好!”然后命令禹说:“你去平治水土,要努力办好啊!”禹叩头拜谢,谦让给契、后稷、皋陶.舜说:“你还是快去办理你的公事吧!”
禹为人聪敏机智,能吃苦耐劳,他遵守道德,仁爱可亲,言语可信.他的声音就是标准的音律,他的身躯就是标准的尺度,凭着他的声音和躯体就可以校正音律的高低和尺度的长短.他勤勤恳恳,庄重严肃,堪称是百官的典范.
禹接受了舜帝的命令,与益、后稷一起到任,命令诸侯百官发动那些被罚服劳役的罪人分治九州土地.他一路上穿山越岭,树立木桩作为标志,测定高山大川的状貌.禹为父亲鲧因治水无功而受罚感到难过,就不顾劳累,苦苦的思索,在外面生活了十三年,几次从家门前路过都没敢进去.他节衣缩食,尽力孝敬鬼神.居室简陋,把资财用于治理河川.他在地上行走乘车,在水中行走乘船,在泥沼中行走就乘木橇,在山路上路上行走就穿上带铁齿的鞋.他左手拿着准和绳,右手拿着规和矩,还装载着测四时定方向的仪器,开发九州土地,疏导九条河道,修治九个大湖,测量九座大山.他让益给民众分发稻种,可以种植在低洼潮湿的土地上.又让后稷赈济吃粮艰难的民众.粮食匮乏时,就让一些地区把余粮调济给缺粮地区,以便使各诸侯国都能有粮食吃.禹一边行进,一边考察各地的物产情况,规定了应该向天子交纳的贡赋,并考察了各地的山川地形,以便弄清诸侯朝贡时交通是否方便.
禹治水及考察是从帝都冀州开始的.在冀州先完成了壶口的工程,又治理梁山及其支脉.治理好太原地区,一直到太岳山之南.修治好覃怀之后,又继续修治了衡水和漳水.冀州的土质色白而松软,这里的赋税属上上,即第一等,有时也杂有第二等,田地属于中中,即第五等.常水、卫水疏通了,大陆泽也修治完毕.东北鸟夷部族的贡品是皮衣.其进贡路线是绕道碣石山向西,进入黄河.
济水和黄河之间是沇(兖)州:这个地区的九条河都已疏通,雷夏蓄积成了一个大湖.雍水和沮水汇合流入泽中,土地上种了桑,养了蚕,于是民众都能从山上搬下来定居在平地上.沇州的土质发黑而且肥美,草长得茂盛,树木高大.这里田地属中下,即第六等,赋税属下下,即第九等,经过十三年的整治之后,才能和其他各州相同.这一地区进贡的物品是漆、丝,还有用竹筐盛着的有花纹的锦绣.进贡时走水路,由济水进入漯(tà,踏)水,然后进入黄河.
 
 
展开全文阅读
剩余:2000
上一页:希望高人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