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高中水平关于春节习俗的作文 800字左右 .感激不尽

问题描述:

求高中水平关于春节习俗的作文 800字左右 .感激不尽
1个回答 分类:语文 2014-09-20

问题解答:

我来补答
  每到过年,人们都在正月初五零时零分,打开大门和窗户,燃香放爆竹,点烟花,向财神表示欢迎.接过财神,大家还要吃路头酒,往往吃到天亮.大家满怀发财的希望,但愿财神爷能把金银财宝带来家里,在新的一年里
  路头神画像
  大发大富.
  路头神
  路头神是吴地所信奉的一位财神.俗以是日为他的生日,祭晒迎接,颇为壮观.
  俗以为接路头,越早越好,最早接到的才是真神,特别灵验,因此叫“抢路头”.有的地方,真的在元日初四便“匆匆抢路头”了,且相沿成俗.既然路神已不再是行旅的保护者,人们便不再在赴旅时祭祀它了.
  至于人们在元月初五祭拜路头神,并以此日为其生日,乃五路神中之“五”与初五之“五”牵连之故.北方于此日祭“五穷”也是一样.在正月而非其他月,乃取新年新气象,图一年吉利,财源茂盛,东西南北中,财富五路并进.
  送穷
  正月初五“送穷”,是我国古代民间一种很有特色的岁时风俗.这一天各家用纸造妇人,称为“扫晴娘”,“五穷妇”,“五穷娘”,身背纸袋,将屋内秽土扫到袋内,送门外燃炮炸之.这一习俗又称为“送穷土”,“送穷媳妇出门”.
  开市
  旧俗春节期间大小店铺从大年初一起关门,而在正月初五开市.俗以正月初五为财神圣日,认为选择这一天开市必将招财进宝.[13]
  正月初七
  人日
  亦称“人胜节”、“人庆节”、“人口日”、“人七日”等.传说女蜗初创世,在造出了鸡狗猪牛马等动物后,于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这一天是人类的生日.汉朝开始有人日节俗,魏晋后开始重视.古代人日有戴“人胜”的习俗,人胜是一种头饰,又叫彩胜,华胜,从晋朝开始有剪彩为花、剪彩为人,或镂金箔为人来贴屏风,也戴在头发上.此外还有登高赋诗的习俗.唐代之后,更重视这个节日.每至人日,皇帝赐群臣彩缕人胜,又登高大宴群臣.如果正月初七天气晴朗,则主一年人口平安,出入顺利.
  吃七宝羹
  人日节,人们用七种新鲜的节令蔬菜加米粉做成羹食用,称为“七宝羹”,在人日的时候食用,以此来取吉兆,并说此物可以除去邪气、医治百病.各地物产不同,所用果菜不同,取意也有差别.广东潮汕用芥菜、芥兰、韭菜、春菜、芹菜、蒜、厚瓣菜;客家人用芹菜、蒜、葱、芫茜、韭菜加鱼、肉等;台湾、福建用菠菜、芹菜、葱蒜、韭菜、芥菜、荠菜、白菜等.其中芹菜和葱兆聪明,蒜兆精于算计,芥菜令人长寿,如此种种.
  捞鱼生
  南方一些地区,人们有在人日节“捞鱼生”的习俗,捞鱼生时,往往多人围满一座,把鱼肉、配料与酱料倒在大盘里,大家站起身,挥动筷子,将鱼料捞动,口中还要不断喊到:“捞啊!捞啊!发啊!发啊!”,而且要越捞越高,以示步步高升.
  摊煎饼
  民间此日要吃春饼卷"盒子菜"(熟肉食品),并在庭院摊煎饼,“熏天”.
  出游、登高
  人日节也是仕女出游与文人墨客登高赋诗的日子.唐高适《人日寄杜二拾遗》诗云:“人日题诗寄草堂,遥怜故人思故乡.柳条弄色不忍看,梅花满枝空断肠.身在南蕃无所遇,心怀百忧复千虑.今年人日空相忆,明年人日知何处?”[14]
  正月初八
  谷日
  传说初八是谷子的生日.这天天气晴朗,则主这一天稻谷丰收,天阴则年歉.
  顺星
  民间以正月初八为众星下界之日,制小灯燃而祭之,称为顺星,也称“祭星”、“接星”.祭祀用两张神码,第一张印着星科、朱雀、玄武等,第二张是"本命延年寿星君".二张前后撂在一起,夹在神纸夹子上,放在院中夭地桌后方正中受祀.神码前陈放着用香油浸捻的黄、白二色灯花纸捻成的灯花,放入直径寸许的"灯盏碗",或用49盏,或用108盏,点燃.再供熟元宵和清茶.黄昏后,以北斗为目标祭祀.祭祀后,待残灯将灭,将神码、香根与芝麻秸、松柏枝一同焚化,祀成.[15]
  正月初九
  天日
  正月初九是天日,传说此日为玉皇大帝生日.主要习俗有祭玉皇、道观斋天等,有些地方,天日时,妇女备清香花烛、斋碗,摆在天井巷口露天地方膜拜苍天,求天公赐福.[16]
  正月初十
  石头生日
  这一天凡磨、碾等石制工具都不能动,甚至设祭享祀石头,恐伤庄稼.也称“石不动”“十不动”.河南风俗这一日家家向石头焚香致敬.午餐必食馍饼,认为吃饼一年之内便会财运亨通.在山东郓城等地有抬石头神之举.初九夜,人们将一瓦罐冻结在一块平滑的大石头上,初十日早晨,以绳系罐鼻,由十个小伙子轮流抬着瓦罐走.石头不落地则预示当年丰收.
  贺老鼠嫁女
  旧时民间俗信.在正月举行的祀鼠活动,亦称“老鼠嫁女”“老鼠娶亲”.具体日期因地而异,有的在正月初七,有的在正月二十五,不少地区是正月初十.山西平遥县初十日将面饼置墙根,名曰“贺老鼠嫁女”.湖南宁远则以十七日为“老鼠嫁女”这一日忌开启箱柜,怕惊动老鼠.前一天晚上,儿童将糖果、花生等放置阴暗处,并将锅盖簸箕等大物大敲大打,为老鼠崔妆,第二天早晨,将鼠穴闭塞,认为从此以后老鼠可以永远绝迹.还有的地区于老鼠娶妇日很早就上床睡觉,也不为惊扰老鼠,俗谓你扰它一天,它扰你一年.[17]
  正月十五
  元宵节
  元宵节是我国主要的传统节日,也叫元夕、元夜,又称上元节,因为这是新年第一个月圆夜.因历代这一节日有观灯习俗,故又称灯节.元宵节俗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据一般的资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太一”的活动,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不过,正月十五真正作为民俗节日是在汉魏之后.东汉佛教文化的传入,对于形成元宵节俗有着重要的推动意义.
  汉明帝永平年间(公元58—75),因明帝提倡佛法,适逢蔡愔从印度求得佛法归来,称印度摩喝陀国每逢正月十五,僧众云集瞻仰佛舍利,是参佛的吉日良辰.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因此正月十五夜燃灯的习俗随着佛教文化影响的扩大及道教文化的加入逐渐在中国扩展开来.而元宵节俗真正的动力是因为它处在新的时间点上,人们充分利用这一特殊的时间阶段来表达自己的生活愿望.
  灯会
  元宵放灯的习俗,在唐代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中唐以后,已发展成为全民性的狂欢节.唐玄宗(公元685—762)时的开元盛世,长安的灯市规模很大,燃灯五万盏,花灯花样繁多,皇帝命人做巨型的灯楼,广达20间,高150尺,金光璀璨,极为壮观.
  以后历代的元宵灯会不断发展,灯节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唐代的灯会是“上元前后各一日”,宋代又在十六之后加了两日,明代则延长到由初八到十八整整十天.
  到了清代,满族入主中原,宫廷不再办灯会,民间的灯会却仍然壮观.日期缩短为五天.
  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我国也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陕西的汤圆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滚"成的,或煮司或油炸,热热火火,团团圆圆.[18]
  演社火
  在北方一些地方,正月十五还要几个村子聚集在一起演社火.社火里包括踩高跷、花车等等.
 
 
展开全文阅读
剩余:2000
上一页:bfds
下一页:知道的请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