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亥驯马,九方皋相马,赵高指鹿为马的故事内容

问题描述:

王亥驯马,九方皋相马,赵高指鹿为马的故事内容
1个回答 分类:语文 2014-12-09

问题解答:

我来补答
王亥驯马:
马,原是一种野生动物,最早叫“火畜”.在5000年前的黄帝时代,人们过着迁徙不定的游牧生活.传说有一次,黄帝的部下捕获了一匹野马,每当人们接近它时,它就前蹄腾空,昂头嘶鸣,或把后腿崩起,但它并不伤害人和其它动物,只以草为食.当时人们都还不认识这种动物,便把黄帝请来辨认.黄帝观察很长时间,也未能认出是什么动物,只让大家不要杀掉,派驯养动物的能手王亥用木栏先把它圈起来.
过了一段时间,王亥发现栏杆外边又来了几匹这种红色的野马,它们对着栏杆内的那匹野马叫个不停,不肯离开.过了一天,王亥把木栏门打开,不料外边的好几匹野马一下子都冲进木栏,和圈在栏内的野马混在一起,互相嘶叫了一阵,然后又都卧了下来.王亥把栏杆门关住,用割来的草喂它们.过了不长时间,其中一匹马突然生下了一只小马驹.王亥高兴极了.消息传开,人们也都纷纷前来观看.这些野马和人接触的时间一长,好像发现人类并不想伤害它们,所以在人面前也不惊慌,变得十分温顺.特别是小马驹,很喜欢和人在一起玩耍.
有一天,王亥喂过马后,牵出一匹性格温顺的马,纵身跳上马背.马一受惊,猛地四蹄腾空飞奔起来,把毫无精神准备的王亥一下子抛下来跌了个仰面朝天.等王亥从地上爬起来,马已跑得很远了.王亥站起来望着越跑越远的马,心里十分着急,以为它再也不会回来了.正要往回走,不料,这跑得很远的马,又扭头跑回来了.王亥高兴极了,忙把马引进栏杆内圈好.后来他想出了一个办法,用桑树皮拧成一条绳子,把马头绑好,慢慢牵出来.然后又跳上马背.马仍像头一次一样,四蹄腾空,飞奔起来.这回王亥吸取了上次教训,一只手紧紧抓住绑在马头上的绳子,另一只手又紧马鬃,任凭马怎么飞跑,王亥总是不松手.跑了一阵后,马的速度减慢下来,直到马不再跑时,王亥这才勒过马头,缓缓地骑着回去.
王亥骑马成功后,一下子轰动了许多人,风后、应龙、常先、大鸿等前来观看,很快黄帝也知道了.应龙是黄帝身边的一员大将,对骑马当然更感兴趣.他积极协助王亥驯马,练习骑马.就在这时,一件不幸的事发生了,一天清早,王亥、应龙起来练马,忘记把栏杆门关上,一只老虎乘无人时闯进圈里,把可爱的小马驹咬死,正张口要吃的时候,被人们发现了.老虎来不及吃掉小马驹,跳出栏杆逃走了.王亥和应龙一见小马驹被老虎咬死,气得快要发病,立刻带上弓箭,骑上马向老虎逃去的方向追去.他们一口气奔跑了几十座山.终于找到了这只老虎.两人看准目标,连发几箭,把老虎射死在山谷中.在返回路上,王亥、应龙又骑在马上顺便射死了几只鹿.不料他们的行动,引起了风后的注意.风后一向智多谋广,他脑子一动,便对黄帝说:“既然骑在马上能追老虎,能射杀野兽,那么,打仗时能不能也骑在马上,追杀敌人?”风后建议黄帝下一道命令:“各部落所有打猎的人,今后出外打猎,一律不许射杀野马.凡能捉回野马者,给予奖励.”黄帝不仅同意这个建议,而且自己也开始练习骑马.他命应龙、王亥对捉回来的200多匹野马要精心饲养,进行训练.应龙专门挑选200多名精干的小伙子,每天从早到晚,既驯马,又练人.经过两年多的训练,中华民族最早的一支骑兵就这样诞生了.这支骑兵在后来的涿鹿大战中起了重大作用
马,原是一种野生动物,最早叫“火畜”.在5000年前的黄帝时代,人们过着迁徙不定的游牧生活.传说有一次,黄帝的部下捕获了一匹野马,每当人们接近它时,它就前蹄腾空,昂头嘶鸣,或把后腿崩起,但它并不伤害人和其它动物,只以草为食.当时人们都还不认识这种动物,便把黄帝请来辨认.黄帝观察很长时间,也未能认出是什么动物,只让大家不要杀掉,派驯养动物的能手王亥用木栏先把它圈起来.
过了一段时间,王亥发现栏杆外边又来了几匹这种红色的野马,它们对着栏杆内的那匹野马叫个不停,不肯离开.过了一天,王亥把木栏门打开,不料外边的好几匹野马一下子都冲进木栏,和圈在栏内的野马混在一起,互相嘶叫了一阵,然后又都卧了下来.王亥把栏杆门关住,用割来的草喂它们.过了不长时间,其中一匹马突然生下了一只小马驹.王亥高兴极了.消息传开,人们也都纷纷前来观看.这些野马和人接触的时间一长,好像发现人类并不想伤害它们,所以在人面前也不惊慌,变得十分温顺.特别是小马驹,很喜欢和人在一起玩耍.
有一天,王亥喂过马后,牵出一匹性格温顺的马,纵身跳上马背.马一受惊,猛地四蹄腾空飞奔起来,把毫无精神准备的王亥一下子抛下来跌了个仰面朝天.等王亥从地上爬起来,马已跑得很远了.王亥站起来望着越跑越远的马,心里十分着急,以为它再也不会回来了.正要往回走,不料,这跑得很远的马,又扭头跑回来了.王亥高兴极了,忙把马引进栏杆内圈好.后来他想出了一个办法,用桑树皮拧成一条绳子,把马头绑好,慢慢牵出来.然后又跳上马背.马仍像头一次一样,四蹄腾空,飞奔起来.这回王亥吸取了上次教训,一只手紧紧抓住绑在马头上的绳子,另一只手又紧马鬃,任凭马怎么飞跑,王亥总是不松手.跑了一阵后,马的速度减慢下来,直到马不再跑时,王亥这才勒过马头,缓缓地骑着回去.
王亥骑马成功后,一下子轰动了许多人,风后、应龙、常先、大鸿等前来观看,很快黄帝也知道了.应龙是黄帝身边的一员大将,对骑马当然更感兴趣.他积极协助王亥驯马,练习骑马.就在这时,一件不幸的事发生了,一天清早,王亥、应龙起来练马,忘记把栏杆门关上,一只老虎乘无人时闯进圈里,把可爱的小马驹咬死,正张口要吃的时候,被人们发现了.老虎来不及吃掉小马驹,跳出栏杆逃走了.王亥和应龙一见小马驹被老虎咬死,气得快要发病,立刻带上弓箭,骑上马向老虎逃去的方向追去.他们一口气奔跑了几十座山.终于找到了这只老虎.两人看准目标,连发几箭,把老虎射死在山谷中.在返回路上,王亥、应龙又骑在马上顺便射死了几只鹿.不料他们的行动,引起了风后的注意.风后一向智多谋广,他脑子一动,便对黄帝说:“既然骑在马上能追老虎,能射杀野兽,那么,打仗时能不能也骑在马上,追杀敌人?”风后建议黄帝下一道命令:“各部落所有打猎的人,今后出外打猎,一律不许射杀野马.凡能捉回野马者,给予奖励.”黄帝不仅同意这个建议,而且自己也开始练习骑马.他命应龙、王亥对捉回来的200多匹野马要精心饲养,进行训练.应龙专门挑选200多名精干的小伙子,每天从早到晚,既驯马,又练人.经过两年多的训练,中华民族最早的一支骑兵就这样诞生了.这支骑兵在后来的涿鹿大战中起了重大作用
九方皋相马
【列子】
秦穆公谓伯乐曰:“子之年长矣,子姓有可以求马者乎?”伯乐对曰:“良马可形容筋骨相也.天下之马者,若
灭若没,若亡若失,若此者绝尘弭辙,臣之子皆下才也,可告以良马,不可告以天下之马也.臣有所与共担纆(读音mo
四声,绳索)薪菜(通‘采’)者,有九方皋,此其于马非臣之下也.请见之.”
穆公见之,使行求马,三月而反报曰:“已得之矣,在沙丘.”穆公曰:“何马也?”对曰:“牝而黄.”使人
往取之,牡而骊(读音li二声,纯黑色的马).
穆公不说(通‘悦’),召伯乐而谓之曰:“败矣,子所使求马者!色物牝牡尚弗能知,又何马之能知也?”伯
乐喟然太息曰:“一至于此乎!是乃其所以千万臣而无数者也.若皋之所观,天机也,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
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若皋之相者,乃有贵乎马者也.”
马至,果天下之马也.
翻译:秦国国君穆公对伯乐说:“您的年龄大了,你的家族有能相马的人吗?”伯乐回答说:“良马可以从它的
形体相貌筋骨看出来.天下最好的马,若隐若现,似有似无,要相那种无法看见其扬起的尘埃和足迹的马,在下的后辈
都是下等的才能啊,(他们)可以告诉你哪是良马,没能力告诉你哪是天下最好的马.在我曾经一起挑担捡柴的人之中,
有一个叫九方皋的,这个人在相马方面不比我差.您召见他吧.”
穆公召见了他,让他出去找马,三个月后他回来说:“已经找到了,在沙丘(那个地方).”穆公说:“什么样
的马?”回答说:“黄色的母马.”(穆公)派人去取那匹马,是黑色的公马.
穆公很不高兴,召见伯乐并对他说:“扫兴,您推荐的相马的人!连颜色公母都分不清,还能知道什么马啊?”
伯乐喟然叹息道:“已经到了如此的境界啊!这就是千万个我也无法比的啊.像九方皋他所看见的,是内在素质啊,发
现它的精髓而不管其它,关注它的内在而忘记了它的外表;关注他该关注的,不去注意不该注意的,看见应该看的方面,
(所以)疏忽了他不在意的(方面).像九方皋这样的相马人,比再好的马还要宝贵啊.”
马到了后,果然是天下最好的马.
指鹿为马
秦二世时,丞相赵高野心勃勃,日夜盘算着要篡夺皇位.可朝中大臣有多少人能听他摆布,有多少人
反对他,他心中没底.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准备试一试自己的威信,同时也可以摸清敢于反对他的人.
一天上朝时,赵高让人牵来一只鹿,满脸堆笑地对秦二世
说:“陛下,我献给您一匹好马.”秦二世一看,心想:这哪里
是马,这分明是一只鹿嘛!便笑着对赵高说:“丞相搞错了,这里
一只鹿,你怎么说是马呢?”赵高面不改色心不跳地说:“请陛下看清楚,这的确是一匹千里马.”秦二
世又看了看那只鹿,将信将疑地说:“马的头上怎么会长角呢?”赵高一转身,用手指着众大臣,大声
说:“陛下如果不信我的话,可以问问众位大臣.”大臣们都被赵高的一派胡言搞得不知所措,私下里
嘀咕:这个赵高搞什么名堂?是鹿是马这不是明摆着吗!当看到赵高脸上露出阴险的笑容,两只眼睛骨碌
碌轮流地盯着每个人的时候,大臣们忽然明白了他的用意.一些胆小又有正义感的人都低下头,不敢说话,
因为说假话,对不起自己的良心,说真话又怕日后被赵高所害.有些正直的人,坚持认为是鹿而不是马.
还有一些平时就紧跟赵高的奸佞之人立刻表示拥护赵高的说法,对皇上说,“这确是一匹千里马!”
事后,赵高通过各种手段把那些不顺从自己的正直大臣纷纷治罪,甚至满门抄斩.
故事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成语“指鹿为马”比喻故意颠倒是非,混淆黑白.
 
 
展开全文阅读
剩余:2000
下一页:原创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