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杨礼赞第七段仿写 原文: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丽,——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横斜逸出

问题描述:

白杨礼赞第七段仿写
原文: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丽,——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横斜逸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但是它却是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觉得树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象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1个回答 分类:语文 2014-11-01

问题解答:

我来补答
上完第一节课,听第二节,是W老师的,正好也上《白杨礼赞》,也是第二课时,W老师流畅的课堂语言和同样流畅的课堂结构推进让我十分享受.听课时,我一直在琢磨:《白杨礼赞》能否来个“精析一段”,因为作为抒情散文,《白杨礼赞》堪称经典,有人曾总结了该文有“五美”:用词美、句式美、段式美、情感美、象征美.如果逐段分析,恐怕得三节课下来,两节课,势必走马观花.精析哪一段呢?愚以为第七段为佳.先来看看内容:
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丽,——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横斜逸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但是它却是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觉得树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象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精析这一段的第一个理由,也是最能说服老师们的理由是,学生配套的《学案与测评》最重要的第二段,第五段都有涉及,而没有第七段,恰恰又是重点段落,把它当做课堂的重点应该是情理之中的事了.课文后的练习,包括配套的教辅都应是我们教学设计的重要课程资源.“改革家”们总喜欢如王泽钊般另起炉灶,似乎别人都不如他,这样的人不少.
第二,从全文结构上看,该段是个“桥梁”,过渡到全文的象征意义的表述上.《白杨礼赞》先是写白杨的生长环境,“伟大”“雄壮”;再是写它的外形:干、枝、叶、皮.这些都是外在的,而文章恰恰是由这些外在的通过第七段迭进式引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精析”该段,容易“牵一发而动全身”,实在是一种高明之举.
第三,从内容上看,该段是《白杨礼赞》的文眼所在.有人说,是下一段,也就是第八段揭示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白杨不是平凡的树.它在西北极普遍,不被人重视,就跟北方农民相似;它有极强的生命力,磨折不了,压迫不倒,也跟北方的农民相似.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以及力求上进的精神.”其实,这一段的“揭示”是第七段的重复,或者说是强调.
第四,从艺术手法上看,该段运用了“欲扬先抑”表现手法;还有排比、反问、比喻等修辞手法.“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丽”“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但是“它是树中的伟丈夫”,明抑实扬.还有四个反问构成的排比,第一个肯定反问;后三个否定反问,一步一步,从“只是树”,“北方的农民”“哨兵”一直归结到“那种精神和意志”,步步加深,由实而虚.
还是那句话,语文课,面面俱到,面面不到,开掘一处,深一点,再深一点.尤其是经典文章,选择的本身就是一种智慧.
 
 
展开全文阅读
剩余:2000
上一页:圆向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