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历史上的英日同盟在上世纪20年代,英日同盟为什么没能继续维持?

问题描述:

关于历史上的英日同盟
在上世纪20年代,英日同盟为什么没能继续维持?
1个回答 分类:综合 2014-10-11

问题解答:

我来补答
  自1902年以来,英日同盟一直是日本对亚洲大陆进行扩张的国际工具.英日同盟在一次大战后的继续存在,已经成为美国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进行扩张的潜在威胁.华盛顿会议上,英日两国在美国一再施加的强大压力面前,只得同意中止同盟关系.1921年12月13日,美、英,法、日四国签订了《关于太平洋区域岛屿属地和领地的条约》 ,规定缔约国相互尊重、共同维护各自在太平洋区域的利益,条约生效之日,英日同盟即行废止.
  英国已风光不再
  日本凭借在一战期间对华侵略的优势和在巴黎和会上获得的侵略权益,在中国的势力大大增强,逐渐向英国的势力范围华南和长江流域渗透,日本的商品也开始排挤英货,英日矛盾开始浮出水面.另一方面,经过一战,英国从战前的债权国跌为对美欠款47亿美元的债务国,因此,在经济上对美国具有很大的依赖性;随着势力的衰微,英国殖民地的独立运动也蓬勃发展,尤其是爱尔兰独立运动对英国打击最大.在这种内外交困的情况下,美国乘机向英国照会说,美方对爱尔兰的独立是否予以承认,当视英日关系而定,实际上就是向英国施加压力,威逼英国放弃英日同盟.
  鉴于这种情况,英国对是否再续约举棋不定,在1921年召开的帝国会议上,就是否续约问题发生了激烈的争论,加拿大总督米汗、南非总理史末资等人主张不再续约,认为同盟的存在过于束缚大英帝国的手脚,又妨碍与美国关系的发展.
  对此,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在下院的一次演说中表示:“日本是英国的旧友,在20年的同盟中,双方甚有所益.当今英美关系极为和谐,我认为首先应该增强与美国的友好合作,其次也要维持同日本的亲善与合作.”于是,英国决定采取两全之策,即欲以英美日三国协定采取代英日同盟.但这个打算由于美国的反对而搁浅.
  美国欲独领风骚
  自鸦片战争以来,英国对华贸易独占鳌头,美国早想取而代之.日本在一战期间,乘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争而无暇东顾之机,加快侵华步伐.1915年提出妄图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1917年又通过兰辛一石井协定,使美国承认其在华的特殊利益.1917-1918年间又通过“西原借款”,加强对中国经济的控制,日本在华的投资额也逐年上升.对此,美国越来越不能容忍.
  一战之后,大发战争横财的美国掌握了世界经济的霸权,争夺世界领导权的野心也随之膨胀.为了实现这一野心,它要扫除所有的拦路虎;而当时的英日同盟正是美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的最大威胁,正如美国海军部认为:“假如英日同盟继续存在,美国要维护其安全,就必须拥有一支相当于英日两国海军之和的海上部队,这就是说美国必须建立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参议员洛奇则更明确地指出:“英日同盟是我们与远东太平洋关系中最危险的一个因素.”
  华盛顿会议召开
  一战结束后,德国被击败,俄国发生了十月革命,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这两个国家退出了争夺殖民地的角逐;1921年续约十年的英日同盟到期.一直伺机铲除英日同盟的美国认为时机已到,于是向英国照会说,英日同盟缔结的目的是对付俄国、抗衡德国,现在既然俄德已无威胁可言,那么英日同盟也无继续存在之必要.
  为了实现自己领导世界的野心,美国又倡议召开华盛顿会议,受邀各国都欣然同意,惟独日本惶惶不安.日本认为英日同盟对自己至关重要,希望继续保持这种关系(1921年,日本派皇太子裕仁访英,以示亲善,并转达继续修盟之愿望).但当得知盟友英国已同意参加华盛顿会议,日本害怕自己陷入外交孤立,无奈之下,决定出席会议.
  在华盛顿会议上,经过一系番唇枪舌剑,1921年12月13日美英日法签订了《四国条约》;1922年2月6日又签定补充条约,主要内容为:缔约各国相互尊重彼此在太平洋岛屿属地和岛屿领地的权利,如发生争端,则召开四国会议协商解决;一旦受到外部威胁,则四国协商采取行动;并商定,一俟缔约各国批准,英日同盟应立即终止.
  对此,日本感到蒙受了极大的屈辱,日本代表曾私下讽刺英国代表说:“无论如何,你们给同盟举行了盛大的葬礼.”但日本也以英美承认它在太平洋地区的地位而聊以自慰.
  英国则视《四国条约》为外交上的巨大成功,认为条约既有利于维护英国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的利益,又不失与日本修好.还改善了同美国的关系,可谓一石三鸟.
  《四国条约》签定的掌声成为英日同盟的丧钟,这样,英日同盟就完成了自己的最后使命,化为历史的尘埃.
 
 
展开全文阅读
剩余: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