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篇论持久战读后感,3000字以上.

问题描述:

求一篇论持久战读后感,3000字以上.
希望不是随处可见的复制黏贴
1个回答 分类:历史 2014-12-07

问题解答:

我来补答
5月26日,是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67周年.67年前的这天,抗战已坚持了十月
,北平沦陷、华北沦陷、南京沦陷.虽有平型关、台儿庄大捷,但面对东方最强
大的帝国主义日本发动的全面侵华战争,落后的中国,抗战的前途如何,究竟能
否和怎样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举国上下,人们在寻求答案.《论持久战》,似
茫茫迷雾中的一盏明灯,透亮了人们的心……
一部宏文,燃起民族信心
把日本侵略者置于我们数万万站起来了的人民之前,使它像一匹野牛冲入火阵…
…就非烧死不可.——老新四军丁柯即兴背诵的《论持久战》名句
《论持久战》的问世,不是偶然和孤立的.在此之前的1935年,毛泽东就提出了
抗日的民族统一战线问题;1937年,毛泽东又提出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时期的
任务》;为提高全党干部素质、迎接即将到来的战斗,毛泽东还在延安抗日军政
大学作了《实践论》、《矛盾论》的演讲.
对伟人来说,这样的写作也恐怕是空前绝后.
敌之强,我之弱,使领袖充分认识到,抗日战争的长期性和残酷性,必须要发动
千百万的同胞,形成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1938年5月那个春天,毛泽东写下了《
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
反对“速胜论”、“亡国论”,科学和系统地指出抗战的必胜,也是在那个5月,
毛泽东在延安窑洞的油灯下,奋笔疾书,废寝忘食,直至沉思中右脚布鞋被火盆
烧了一个洞,直至突然头痛一阵晕厥惊动了医生前来.终于,连续七天七夜,写
就长达5万多字的雄文——《论持久战》.
警卫员亲睹的这一幕,被美国作家特里尔写进了《毛泽东传》.
中国军事科学院原军史研究室主任刘庭华大校告诉记者,他曾通读过中国军事博
物馆保存的此文原稿,“从头到尾,没多少修改的痕迹,真是一气呵成!”
文思泉涌,源于伟人对时局的深思,对形势的熟虑.
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论持久战》一出,立时震动中国.
今年84岁的老新四军丁柯告诉:“当时对形势我们都忧心忡忡,脑子乱得很.记
得当年6月,我在南京路的三友毛巾厂,一个由地下党员组织的读书会上,商务印
书馆的职工姜士雄介绍了《论持久战》的内容.大家一听,都很激动,最后我们
一定会胜利,万恶的日寇一定会被打败,要去解放区,去延安!”
丁柯的战友丁公量也向记者回忆说,当时他所在的上海中法工学院,院长就老爱
说亡国.“他是教法文的,每堂课都要讲中日力量太悬殊,抗战必败.我听不惯
,一堂课50分钟,我俩辩论常常就是20分钟.”
“那年我去了新四军,看到了《论持久战》的原著,书有限,互相传阅.轮到我
看时,晚上在油灯下整夜地看,越看心里越有劲.”丁公量说:当时据说国民党
那边也都抢着看呢.
原新四军第三师七旅十九团三连连长贺继光告诉:“当时我那本《论持久战》一
看完就被借走,传来传去,回来时都皱巴巴了.吃苦牺牲都不怕,就怕没方向,
这一看就明白了.”
今年80岁的老新四军蓝瑛回忆:“1938年《论持久战》公开发表后,影响特别大
,学校里相互传阅,上海的《译报》也全文刊载.”在爱泼斯坦等参与下,《论
持久战》先后被译成英文、法文、日文等出版,在世界各国产生广泛影响.
国民党的高层被震动.“程思远在《我的回忆》中披露说:当时‘小诸葛’白崇
禧一气读完《论持久战》后,深为赞赏,认为这是克敌制胜的最高战略方针.后
又向蒋介石转述,蒋也十分赞成.”蒋介石指示国民党高级军官学习,还特意办
了学习班.傅作义读后感到抗战中的重大问题都得到了明确答案.而国民党高级
将领卫立煌细读之后,也“对其‘速胜论’、‘唯武器论’等顽症有很好的疗效
”.
这样的震动,还影响了全中国的战略.“在蒋介石的支持下,白崇禧把《论持久
战》的精神归纳成两句话:‘积小胜为大胜,以空间换时间.’并取得了周公(
周恩来)的同意,由军事委员会通令全国,作为抗日战争中的战略指导思想.”
这样的震动,还燃起了全民族的信心.
历史学家顾颉刚,“奉读之下,恍然于抗日所应走的方向.”
就连远在莫斯科的共产国际总书记季米特洛夫,也不禁在读完后拍案叫绝:“有
史以来,还没有人把军事问题、战争问题说得这样透彻过,这是划时代的著作!

一本兵书,连对手也折服
整个抗日战争中,中国将不会以阵地战为主要形式,主要和重要的形式是运动战
和游击战.———老新四军丁公量即兴背诵的《论持久战》名句
有人说,这是当代的《孙子兵法》.
也有人说,这是中国的《战争论》.
中国军事科学院原副院长李际均中将强调的是:“毛泽东的特色,是以弱胜强.
这是军事上最难做到、又是军事家追求的最高境界.”
具体而言,“《论持久战》,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的两个首次.” ...华岳论坛 - "http://huayue.org"
一是首次把游击战提高到战略地位,二是首次提出开辟敌后战场.
由此,“形成了一种犬牙交错的战争.”
刘庭华大校分析:“这正是中国持久抗战的最佳形式,这在二战乃至整个世界战
争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一个伟大创举,创造了世界战争史的奇观!” ...华岳论坛 - "http://huazhen.net"
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前所长潘振强少将也感慨道:“《论持久战》最为奇妙的,
是提出战略相持阶段的游击战.在国民党正规军大步退却时,我们依然在敌占区
的每一个角落,拖住敌人的脚步,靠的就是游击战,全民皆兵!这是个奇迹.”
奇迹的创造,得益于信任群众、广泛发动群众,这正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精髓.
《论持久战》的高明,连对手也为之折服.旧日军大本营参谋陆军中佐山崎重三
郎说:“毛泽东的抗日游击战,堪称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质量最高的游击战.
它是一种全民总动员的攻势战略,把百万帝国陆军弄得团团转……在中国打败了
日本人.”东京大学教授近藤邦康公开宣称:“我很佩服《论持久战》.日本被
中国打败是当然的,这样的以哲学为基础的宏远战略眼光,日本没有.”
《论持久战》,也赢得全球军界的认同.“美国前国防部助理部长菲利普·载维
达曾写到:图书馆里的书架,都被那些称颂毛泽东为卓越的游击战权威的书压弯
了.”
和《孙子兵法》一样,《论持久战》也被美国西点军校奉为了必读.
……
即便纯以一本军事著作而论,《论持久战》,也已是一个千古兵家难以企及的高
峰.
一种思想,中国马列高峰
历史上的战争分为两类,一类是正义的,一类是非正义的.———老新四军蓝瑛
即兴背诵的《论持久战》名句
这是一个已被历史证明的奇迹.《论持久战》,在战争刚开始就精确而完美地描
述了战争全部的进程,简直料事如神.
“‘神’在哪?就在于从根本上认识和掌握了中日战争的客观规律.” ...华岳论坛 - "http://washeng.net"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会常务理事余源培指出:“《论持久战》,是运用马
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对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进行解疑释惑,成功解决
中国重大社会问题的典范.”
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胡振平说:“《论持久战》,是毛泽东采用马克思主义辩
证法方法论的最杰出典范.他不仅提出观点,还作出让人心服口服的论证.一是
一环扣一环的分析综合;二是不断用事实来检验.《论持久战》按照唯物辩证法
的发展观,以运动、变化和发展的眼光,依次对比分析中日双方的政治、经济、
军事、民心及国际关系等战争基本要素,揭示出战争的内在规律和不同阶段的实
力消长变化,再根据这种趋势作出重要预测,结论自然客观、让人信服.”
今年88岁的老地下工作者朱立人回忆说:“我是一口气读完的,看完心里就明亮
了.文章综合分析逻辑紧密,论点论据清晰明了,不由得你不被说服.”
不仅仅是《论持久战》.
毛泽东在整个抗战时期的一系列著作,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成熟:
第一次,在1939年的《纪念白求恩》、1944年的《为人民服务》、1945年的《论
联合政府》等文章中,将“为人民服务”概括为人民军队的建军宗旨;
第一次,在1937年的《反对日本进攻的方针、办法和前途》、《抗日救国十大纲
领》,1938年的《论持久战》、《论新阶段》等文章中,全面系统地提出和阐发
了全民族抗战的人民战争思想;“马克思留下了《资本论》、列宁留下了《帝国
主义论》,都是他们在思想成熟期留下的著作,而毛泽东留下的就是抗战时期写
就的‘两论’——《论持久战》以及后来的《新民主主义论》.”胡振平研究员
说:“这两篇文章,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典范之作,问题分析得深刻成熟,
既具实用性又有理论性,其正确性完全为中国实践所证明.”
一股伟力,扭转时代乾坤
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最后胜利是中国的———这就是我们的结论.———潘振强
少将即兴背诵的《论持久战》名句
当然不能说,是一本《论持久战》打败了日本侵略者.
但它无疑起到了巨大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多少中华儿女,就是因为读了它,纵身投入抗日大业.家住漕溪北路的86岁老人
吴中,当年一位弱女子,“《论持久战》坚定了我抗战的信心!”投笔从戎参加
了新四军……
多少抗日战士,就是因为读了它,屡屡建下杀敌奇功.曾有这样的回忆:东北抗
联战士在最艰难的日子里,有一次找到一份《论持久战》,便按其战略思想,分
成许多小分队,依托山地不断骚扰打击敌人,既保存了自己,又牵制了大量敌人
不能进关……
而在那个烽火岁月,中华大地,又有多少这样的传奇.
正如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李君如所指出的: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发挥了中
流砥柱的作用,这是国内学术界的共识.这不仅因为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
及其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抗日游击队,坚持敌后战场,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
对敌作战12.5万次,抗击了60%以上的侵华日军和95%以上的伪军,消灭日、伪军
171.4万人,而且是由于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抗日战争的正确战略和坚持抗战、团结
、进步的方针,从政治上领导了这场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
《论持久战》及一系列抗战时期的毛泽东著作,无疑正是战胜侵略者、推动那个
时代前进的思想伟力.
 
 
展开全文阅读
剩余:2000
下一页:立体几何 24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