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鲁迅的故事有感

问题描述:

读鲁迅的故事有感
1个回答 分类:语文 2014-09-28

问题解答:

我来补答
  鲁迅研究
  鲁迅先生是一本读不透也读不完的书,他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巨星.是一个无法简简单单用文字就能说清的人.他爱憎分明,疾恶如仇,一双冷峻的眼睛,还有他那犀利的笔端流出来的逼人的寒光,他四处树敌,一生为了民族灵魂而呐喊.
  凭一种感觉来说,我觉得他是一个很幽默很有智慧的人.他是一个新时代的奠基者和那个时代的具有代表性质的人物.鲁迅先生坚信,在现代社会,每个人要自己选择、承担自己的一生,这是别人无法替代的.要坚持自己的人生权利,开辟和保卫自己的人生道路.不能放弃自己,不能把自己委托给他人.在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时,不能以别人的痛苦为前提.现代社会的人应成为有创造精神的人,不光为自己开辟一条道路,也为其他人开辟道路.这样所有的人才成为一个整体.这是一种最基本的现代化的理念.鲁迅一生都在为这个目标奋斗着,这也充分体现在他的小说、杂文和文化活动中.
  鲁迅先生一生酷爱读书,有人统计鲁迅先生一生,著作达700多万字,手稿16000多页.他写了30多年,平均每年写23万多字.每天写640字.特别是后十年,他抱病写了500多篇杂文,平均每星期写一篇.
  他终生的遗憾,也是我们民族的遗憾就是他所想写的长篇未写成.鲁迅先生留下了大量的文学作品,主要是散文随笔、杂文和短篇小说.这位中国二十世纪最伟大的文学巨匠,生前也一直想涉足长篇的作品.
  鲁迅生前有“中国的高尔基”之称,但他一生没有写过一部长篇小说,这与以多部长篇小说驰名世界文坛的高尔基有些不同,不能不说是一件令人遗憾的事,更令人叹息的是鲁迅曾有过三次写长篇小说的打算,并且都已构思成熟,有的甚至动了笔.
  天妒英才,由于长年累月伏案劳作,鲁迅先生终于积劳成疾,不幸于1936年10月19日与世长辞.他那未来得及写就的六部长篇成了永远的遗憾.诚如巴金所说:“鲁迅处于那种特定年代的特定环境,终因精力和客观条件限制,未能实现自己的夙愿,成为我国文坛的一大憾事.”如果鲁迅能多活几年,我们就有可能看到先生的这些长篇大作,那一定会很精彩的.可是世上来没有如果.
  鲁迅一生总收入当相于今天400万元以上,成为名副其实的中产阶层.从“而立之年”以后的24年间,平均每年16万多元、每月9000——2万元的收入,充分保障了他在北京四合院和上海石库门楼房的写作环境.在残酷无情的法西斯文化围剿之中,鲁迅能够自食其力、自行其果、自得其乐,坚持了他的自由思考与精神纯洁.这使他永远成为文化人的榜样.我们完全有理由说,离开了经济生活的鲁迅,不是完整的鲁迅,更不是真实的鲁迅.
  鲁迅吃的是草,挤出的是牛奶、血.这是先生的真实写照.在青少年的心目中,他身着朴素的中式长衫,再冷的冬天也不戴手套、围巾,一年四季一双黑帆布胶鞋.乱蓬头发很长也不剃.鲁迅的独立人格和自由思想,以他超越‘权’‘钱’的自由职业作为稳固经济保障.鲁迅的经济生活,足以摆脱了官的威压、商的羁绊.从而保持其精神主权和独立人格价值.
  鲁迅先生在他的遗嘱中写道,一个都不宽恕.中国有句古话“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可是鲁迅偏不.他以他的特有的笔调,写出了当时中国的现实.他的勇气是不可否认的,在今天,有几个作家敢直面人生,最多的只不过是私底下抱怨而已.
  在我现在的水平看来也只是看到了先生思想的皮毛,鲁迅先生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他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是祖国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新文化的方向.
  一生的铿锵有力,全身的铮铮傲骨,黑瘦的身躯里是不屈不挠,他为我们的民族灵魂而呐喊,他的存在让我们国人不再彷徨,他用一生的精力书写了两个大字——不朽!他就是我们伟大中华民族的民族魂——鲁迅.
  这是从别处抄来的,我认为有些对你还是有帮助的.你把一些句子抄下来,再加上自己的语言 或许就可以了,只是建议!
 
 
展开全文阅读
剩余:2000
上一页:解题方法 技巧
下一页:过程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