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平原夏季暴雨原因

问题描述:

关中平原夏季暴雨原因
1个回答 分类:综合 2014-09-19

问题解答:

我来补答
关中平原暴雨解析
专家详解
一、关中平原简介资料:
关中,指陕西省秦岭北麓渭河冲积平原(渭河流域一带),平均海拔约500米,所以有渭河平原、关中平原等称呼,其北部为陕北黄土高原,向南则是陕南盆地、秦巴山脉,为陕西的工、农业发达,人口密集地区,富庶之地,号称“八百里秦川”.
中国陕西省中部平原.又称渭河平原和关中盆地.西起宝鸡,东到潼关,南界秦岭,北接渭河北山.西窄东宽,东西长约300公里,海拔400公尺左右,地势西高东低,至黄河河床降到340公尺.由断陷而成,习称渭河地堑,经渭河、泾河、洛河冲积成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气候温暖,灌溉农业自古著名,号称「八百里秦川」.盛产小麦、棉花.有西安、咸阳、宝鸡等大中城市.历史上关中屡有地震,1556年华县地震达到芮氏8级.
关中盆地南倚秦岭,北界“北山”.介于陕北高原与秦岭山地之间.西起宝鸡峡,东迄潼关港口,东西长约360公里,西窄东宽.总面积39064.5平方公里.关中盆地是由河流冲积和黄土堆积形成的,地势平坦,土质肥沃,水源丰富,机耕、灌溉条件都很好,是陕西自然条件最好的地区,号称“八百里秦川”.基本地貌类型是河流阶地和黄土台塬.渭河横贯盆地入黄河,河槽地势低平,海拔326~600米.从渭河河槽向南、北南侧,地势呈不对称性阶梯状增高,由一二级河流冲积阶地过渡到高出渭河200~500米的一级或二级黄土台塬.阶地在北岸呈连续状分布,南岸则残缺不全.渭河各主要支流,也有相应的多级阶地.宽广的阶地平原是关中最肥沃的地带.渭河北岸二级阶地与陕北高原之间,分布着东西延伸的渭北黄土台塬,塬面广阔,一般海拔460~800米,是关中主要的产粮区.渭河南侧的黄土台塬断续分布,高出渭河约250~400米,呈阶梯状或倾斜的盾状,由秦岭北麓向渭河平原缓倾,如岐山的五丈原,西安以南的神禾原、少陵原、白鹿原,渭南的阳郭原,华县的高塬原,华阴的盂原等,目前已发展成林、园为主的综合农业地带. 又名渭河平原或渭河盆地.系地堑式构造平原.位于陕西省中部,介于秦岭和渭北北山(老龙山、嵯峨山、药王山、尧山等)之间.西起宝鸡,东至潼关,海拔约325~800米,长约300公里.南北宽窄不一,东部最宽达100公里,西安附近约75公里,眉县一带仅20公里,至宝鸡逐渐闭合成峡谷,形似“新月”.面积约3.4万平方公里.因在函谷关和大散关之间(一说在函谷关、大散关、武关和萧关之间),古代称“关中”.春秋战国时为秦国故地,号称“八百里秦川”. 关中盆地夹持于陕北高原与秦岭山脉之间,为喜马拉雅运动时期形成的巨型断陷带.盆地两侧均为高角度正断层.断层线上有一连串泉水和温泉出露.南北两侧山脉沿断层线不断上升,盆地徐徐下降,形成地堑式构造平原. 关中平原
关中平原形成后,不仅有黄土堆积其间,更重要的是渭河及其两侧支流携带大量泥沙填充淤积其中,第四纪松散沉积,最大厚度达7000余米.因地壳间歇性变动和河流下切,形成高度不等的阶地.
二:关中平原暴雨成因:
渭河平原属大陆性气候,年均温6~13℃,年降水量500~800毫米,其中6~9月份占60%,多为短时暴雨,冬春降水较少,春旱、伏旱频繁.
暴雨:24小时雨量大于等于50mm,6小时大于30mm,1小时大于等于16mm的强降水天气.
1.如果在夏秋副热带高压外围的暖湿气流和冷空气在7.8.9月在陕西中部一带激烈交汇,就会形成大范围的灾害性暴雨;
关中平原地区每年都可能出现这种暴雨天气.
2.有时发生在对流云系或单体对流云块中,在气象上属于中小尺度天气系统——强对流天气.这种天气的水平尺度一般小于200公里,有的仅有几公里.是气象灾害中历时短、天气剧烈、破坏性强的灾害性天气.
强对流天气是在一个地面上的水蒸气积累较多的时候,由于水蒸气的比重比空气轻,所以它与空气混合后的湿热空气的比重也会比空气轻,湿热空气就会上浮,形成一个上升的湿热空气流,当上升到一定高度时,由于气温下降,水蒸气就会凝结成小水滴形成云,这时它的体积就会很快缩小到原来体积的1/1244,这就形成了一个低压区,这时该区域就会吸引四面八方的空气来补充,由于这种源源不断的吸引力的作用,就会使地面上的湿热空气旋转着上升的,由于旋转空气向心力的作用,所以它会更加强劲地吸引上边的冷空和下边的湿热空气前来会合,这就形成了我们所说的强对流天气.
关中平原地区较易出现强对流天气,但范围小,影响程度不是太重.
3.台风带来的特大暴雨.
台风在关中平原一带极少出现,仅在1956年台风“温黛”过境陕西时带来暴雨天气.
这类暴雨在关中平原地区数十年难见.
三、陕西地区暴雨历史:
陕西每年暴雨多发区:省中南部的秦岭山区,汉中,安康,宝鸡局部,商洛南部山区等地.其中,陕南地区是中国比较少见的暴雨多发区.
在陕西,陕南的暴雨多发于6.7.8.9月,关中平原地区在7,8,9月,陕北在9,10月.且具有“七上八下”的特点.
尤其是2010年七月,陕西暴雨强度之强,影响范围之广,持续时间之长,人员伤亡之大,财产损失之重,地质灾害之多且重,为数十年来极其少见.
资料:在对关中平原近200年来历史资料的搜集、统计和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该时期关中平原洪涝灾害的等级序列、年际变化、季节变化、空间变化及灾害成因.结果表明:关中平原这一时期共发生洪涝灾害81次,平均每2.53年发生1次,从民国中期开始该地区洪涝灾害发生频率有明显增加的趋势.该地区洪涝灾害以第二级(中度偏涝)为主,共发生47次,占洪涝灾害总数的58%;第三级(大涝)共发生24次,占洪涝灾害总数的29.6%;第一级(轻度偏涝)和第四级(特大涝)分别发生7次和3次,各占洪涝灾害总数的8.6%和3.8%.关中平原近200年来洪涝灾害的发生具有明显的时间和空间差异. 洪涝灾害主要集中于渭河中下游的西安、蓝田、周至、渭南、华县、大荔、华阴以及洛河下游的铜川、千河下游的宝鸡等县市.关中平原近200年来洪涝灾害的发生具有明显的季节差异,多集中在夏秋季的7~9月.此外,关中平原地势平坦、土质疏松、地表植被较稀少,所以同样的降水量在该平原较易造成洪涝灾害的发生.
详解(完)
希望对你和广大网友有所帮助.谢谢
 
 
展开全文阅读
剩余:2000
下一页:例6求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