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的小故事越快越好,越短越好!

问题描述:

王羲之的小故事
越快越好,越短越好!
1个回答 分类:综合 2014-10-11

问题解答:

我来补答
王羲之故事
书法秘诀寓水中
——王羲之父子学书记事
幼时,为学书法,外祖父曾在灯下给我讲了王羲之“临池学书”的故事,谆谆告诫我学习要持之以恒,莫只有三分钟热度.后来在乡下,父亲又给我讲述了王献之和七缸水的故事,警示我凡事莫贪图捷径,只有苦学苦练苦干,才能成就一番事业.后来,我当了教师,又把上述两个故事不止一次地讲给各届学生们,激励他们好学上进,均收到良好的效果.特别是一位已当了工程师的当年学生,来信告诉我,他把“二王”的故事讲给了自己的女儿,这女孩发誓在“二王”为榜样,刻苦学习,竟在全国书法大赛中获奖.如此看来,老祖宗们肯定的模范行为,将是用之不尽的宝贵源泉.
大家都会知道,王羲之(321—379)是我国历史上最杰出的书法家之一,字逸少,东晋琅琊临沂(今属山东)人,居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因当过右军将军、会稽内史等官,故又称其为王右军.作为中国艺术史中被尊为“书圣”的王羲之,书界赞美他“贵越群品,古今莫二,兼撮众法,备成一家”.其刻苦磨练,精研体势,独壁蹊径,坚韧而行的精神,一直是后人的楷模.比如:传说他曾在浙江绍兴兰亭池畔“临池学书”,日复一日,废寝忘食地苦学各家书法之长,为节省时间,身边的池水竟成了他顺手涮笔的方便之处,日久天长,一池清品被染得墨黑墨黑,便留下了个心无旁骛、专心从学的感人故事.
若干年后,王羲之最小的儿子王献之随其练字,几载之后,书法居然可观.王献之年小志大,决心要赶上父亲的名望,便有些急于求成.一日,他趁父亲表扬他的机会,向父亲讨求练字的秘诀,王羲之听罢微微一笑,招招手把献之领到庭院中,指着院中18口大水缸说:“练字的秘诀就在这18口缸的水里,从明天起,你就用这缸里的水磨墨,直到18口缸中的水全用完了秘诀也就知道了.”王献之非常聪明,知道父亲话里的深刻涵意,就毫不贪懒、日以继夜地舀水研墨,越发苦练起来,终于练得一手好字,直到后来的成就竟与父亲齐名,在书法史上并称“二王”.
当然,学习书法是有规律可循的,只凭苦练也不行.但老祖先们所以一代代地把“二王”学书法的苦练故事传下来,其目的是在强调勤学苦练的重要,是在借助池中之水、缸里之水来鞭策人们恒定心志,学而不辍,这样才可成大事.
王羲之写字换鹅
王羲之是我国东晋时的大书法家.他出身士族,加上他的才华横众,朝廷中公卿大臣都推荐他做官.他做过刺史,当过右军将军(人们也称他王右军).
王羲之从小喜爱写字.据说平时走路的时候,也随时用手指比划着练字,日子一久,连衣服都划破了.经过勤学苦练,王羲之的书法越来越有名.当时的人都把他写的字当宝贝看待.
据说有一次,王羲之到一个村子去.有个老婆婆拎了一篮子六角形的竹扇在集上叫卖.那种竹扇很简陋,没有什 么装饰,引不起过路人的兴趣,看样子卖不出去了 ,老婆婆十分着急.王羲之看到这情形,很同情那老婆婆,就上前跟她说:“你这竹扇上没画没有字当然卖不出去.我给你题上字,怎么样?”老婆婆不认识王羲之,见他这样热心,也就把竹扇交给他写了.王羲之提起笔来,在每把扇面上龙飞凤舞地写了五个字,就还给老婆婆.老婆婆不识字,觉得他写得很潦草,很不高兴.王羲之安慰她说:“别急.你告诉买扇的人,说上面是王右军写的字” 王羲之一离开,老婆婆就照他的话做了.集上的人一看真是王右军的书法,都抢着买.一箩竹扇马上就卖完了.
许多艺术家都有各自的爱好,有的爱种花,有的爱养鸟.但是王羲之却有他 特殊的癖好.不管哪里有好鹅,他都有兴趣去看,或者把它买回来玩赏.山阴地方有一个道士,他想要王羲之给他写一卷《道德经》.可是他知道王羲之是不肯轻易替人抄写经书的.后来,他打听到王羲之喜欢白鹅,就特地养了一批品种好的鹅.王羲之听说道士家有好鹅,真的跑去看了.当他走近那道士屋旁,正见到河里有一群鹅在水面上悠闲地浮游着,一身雪白的羽毛,映衬着高高的红顶,实在逗人喜爱.王羲之在河边看着看看,简直舍不得离开,就派人去找道士,要求把这群鹅卖给他.那道士笑着说:“既然王公这样喜爱,就用不到破费,我把这群鹅全部送您好了.不过我有一个要求,就是请您替我写一卷经.”王羲之毫不犹豫地给道士抄写了一卷经,那群鹅就被王羲之带回去了.
 
 
展开全文阅读
剩余:2000
也许感兴趣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