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四种体裁的文学作品,你最喜欢哪一种文学体裁?它有什么特点?

问题描述:

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四种体裁的文学作品,你最喜欢哪一种文学体裁?它有什么特点?
1个回答 分类:语文 2014-11-09

问题解答:

我来补答
我喜欢小说——故事情节
小说是多方面、细致深入地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散文体叙事性的文学样式.因为人是社会生活的主体和主宰,所以小说反映社会生活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细致地、多方面地刻画人物的性格;因为人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生活,不同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人有着不同的个性品质,与此同时,同一个人在不同的环境中表现出来的气质与个性也不同,所以小说特别重视环境的描写;因为人的个性只有在具体的矛盾冲突中才能充分地表现出来,所以小说着力地描写错综复杂的矛盾斗争.
小说是认识社会的窗口.阅读和欣赏小说,可以提高我们认识人生、认识社会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我们的写人叙事能力.下面谈谈小说的基本特点及阅读与欣赏的要点等问题.
一、小说的基本特点
小说是通过描写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人物、情节和环境是构成小说的三个基本要素.写进小说中的人、事和环境都是经过典型化了的.什么是典型化?先举个例子来说吧.这里现在有一大筐西红柿,其中有大有小,有好有坏.卖西红柿的向顾客推销西红柿时总是挑最大的、颜色最好的拿到手里向顾客推介:“你看这西红柿,个大肉厚,色泽饱满,熟得多好,味道肯定差不了.”典型化的道理与此相似.
小说创造过程的典型化包括这么几个方面:一是在大的社会生活背景下裁取最能反映社会生活本来面貌的局部生活场景,这是环境的典型化;二是选取能够充分展现人物精神世界的生活故事,这是情节的典型化;三是将一类人性格方面的共同点浓缩在一个人的身上,这是人物形象塑造的典型化.小说创作过程中这几个方面的典型化决定了它主体的基本特点:
(一) 多方面、细致地刻画人物
人是社会生活的主体和主宰.文学要反映社会生活,再现社会生活的真实面貌,反映社会生活的本质,就不能不以各种各样的人物作为描写的主要对象.小说在这一方面表现得最为突出.为了让读者从人物身上看到其所处时代的精神面貌,作者总是想方设法地把人物写活,同时展示出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因此,多方面地刻画人物形象成为小说这一文学体裁最大的特点.
在小说里,只要是表现主题和人物性格刻画的需要,既可以写人物过去的活动,也可以写人物现在的生活.如《断魂枪》中写沙子龙性格的变化:“这条枪与这套枪,二十年的工夫,在西北一带,给他创出来‘神枪沙子龙’五个字,没遇见过敌手.现在,这条枪与这套枪不再替他增光显胜了;只是摸摸这凉、滑、硬而发颤的杆子,使他心中少难过一些而已”;既可以写人物的音容笑貌、言谈举止和衣着服饰等外在形态,也可以写人物的内心活动和情感世界.如《风波》中关于七斤嫂心理活动的描写:“七斤嫂记得,两年前七斤喝醉了酒,曾经骂过赵七爷是‘贱胎’,所以这时便立刻直觉到七斤的危险,心坎里突突地发起跳来.”
除了直接描写以外,小说还可以凭借叙述人的语言,对人物进行多方面的描述.如小说《陪衬人》对主人公杜朗多性格的刻画.
既然通过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形象来反映生活是小说的最大特点,那么小说创作的中心任务就是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它可以不受真人真事的局限,允许充分的想象和虚构.如小说《陪衬人》为了成功塑造奸商杜朗多的形象,进行了大胆的想象和虚构.
(二) 完整、复杂的故事情节
人的个性常常在具体的矛盾冲突中才能表现出来.小说要多方面、细致深入地刻画人物的性格,必须借助于完整、复杂的故事情节.矛盾冲突越激烈,人物的个性才表现得越充分,因此,优秀的小说作品有着完整、复杂的故事情节,并借此来多侧面、深入细致地展示人物的性格特征.如《麦琪的礼物》这篇小说,设置一明一暗两条线索,明线上展现德拉的纯洁与善良,暗线上展现杰姆的真诚与痴情,故事情节比较完整,明、暗两线交织,将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示得十分清晰.
(三) 具体、生动的环境描写
小说既要刻画人物性格、叙述故事情节,就必须要有具体的环境描写.因为人物总是在一定的环境里活动,受一定环境的影响;事件也总是起因于一定的环境,在一定的环境里发生发展.所以,在小说里,只有具体地描绘环境,才能具体、真实和深刻地表现出人物和事件的特征,才能揭示出人物的活动和矛盾冲突发生、发展的原因和背景.可见,环境是小说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因素,而具体地描绘环境是小说又一重要的特点.如鲁迅先生的《风波》这篇小说中,故事发生的地点是水乡农村.倘使在城里,赵七爷貌似强大的淫威将无处可施,九斤老太的“一代不如一代”也没人会理会.
由于小说具有多方面、细致地刻画人物,完整、复杂的故事情节,具体、生动的环境描写这样一些基本特点,因而它就成为了一种容量最大,最适宜表现错综复杂的社会生活,深受读者喜爱的文学样式.
 
 
展开全文阅读
剩余:2000
上一页:周五
下一页:责任的事实论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