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中人读后感600字急!

问题描述:

套中人读后感
600字急!
1个回答 分类:综合 2014-10-20

问题解答:

我来补答
没有任何特异的征兆,我诞生了.
“是个女孩!”他们很不悦的看到,皱皱眉头,似乎不愿意再多看一眼,就那样匆匆地选择离开.好象在逃避一场内心早已预见的灾难,就匆匆选择了离开.而我,一声彻亮的啼哭,似乎向着这个末名的世界,发出响亮的宣言.“是一个女孩!”他们想了想,阴沉着脸庞,在我嘹亮的啼哭声中,依然坚定的迈开离开步子.这个时候,我是没有气力去挽留他们的,但事情注定,挽留纯粹多余.
然后公元时刻前进,这个婴儿慢慢长大,成长的日记里没有他们的身影.即使,即使路途上的不期而遇,他们也如路人般选择沉默与离开.家庭的聚会里没有我的位置;长辈抚慰呵护的关爱里没有我的身影;甚至言谈笑语间别人提到我的名字,他们依然选择绕开话题或者仍然离开.我开始并不了解,因为我坚持认为自己无罪.一个只带着彻亮啼哭来到这世界上的小女孩,原本应该是纯洁的,宽广的,有爱心的,更是无罪的.而他们,我的爷爷和奶奶,显然和我不在同一个世界里.因为我,一个女孩,他们眼中的蘖种,断绝了世代单传的延续香火血缘的那点希望.隔着厚厚的隔膜,他们所看到的,是他们所无法面对的,于是,选择了他们看来较为安全的道路,离开.
这样也好,求得个清净,我在我的世界里告诉自己.快乐并孤独着.这很使我想到别里科夫,那个契坷夫笔下让人发笑,更让人沉重的可悲人物.他也曾经为自己筑造了一个小小的世界,一个看起来并不怎么牢固的世界,即使他也很努力,努力得把自己包在一种硬硬的壳中:把雨伞装在套子里;把表放在灰色的鹿皮套子里;把自己的一切都包裹起来,这样似乎很安全.可惜,一张漫画,把他所精心打造的这个世界戳开了一个小孔;诃瓦连科的愤怒,华连卡响亮的笑声,窟窿越来越大,他的世界开始坍塌.隔膜再也不能成为他的安全的屏障,他于是只有愤愤而死.也许我们会说别里科夫的胆小、多疑以及对新事物的抵触造成了这样的结局,倒不如说是这所有的一切都源于他坚固的一种人生信条.
而他们,我的爷爷奶奶们,与我有着血浓于水的亲情连带的人们,也就那样像别里科夫一样,牢固的把自己装在某种信条的套子中,在我的视野中渐行渐远.其实他们并不知道,自己的一生,失去的是一个自己所爱的和爱自己的人.
而我,又何尝不是?
这样一种隔膜啊,隔开的是两颗炽热的心!
关于“套子”的杂感
高二(1)班 许晶
雨伞、雨衣、车棚、床帐,别里科夫的套子五花八门,躲在套子中的别里科夫在套中战战兢兢的生活着,让人始终觉得可笑而可憎.但在现实生活里,我却分明看到了各种各样的套子,有形的,无形的,都使我们时常可能陷入其中而不能自拔.
面对着别里科夫以及他的套中生活,我感觉到了一种窒息:雨伞雨衣雨鞋,棉大衣鹿皮套包裹和封闭着的世界时常使我想到我们自己.井地之蛙的我们,常常对着井口大的天空抒发惆怅而空泛的感慨,却看不到外面世界的红花绿草,高山流水.虽然我们不会像别里科夫那样:顽固不化,思想僵硬;但我们还是经常被自己的意识所禁锢所制约,走不出自己为自己或者别人为自己设计的思维怪圈.
别的方面我暂时不谈,就拿作为学生的我们吧!在我们的学习生涯中,思维是我们全部生活的重要方面,是我们得以腾飞的立根基础.但我们的思维却常常像别里科夫似的套子一样,时常禁锢着和封闭着自己.只是我们的套子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别里科夫的套子是有形的,可以识别的.在我们的思维流程中,创造性思维是一种特殊的形式,它富有独创的特点.牛顿在长期的思考基础上,受到苹果下落的启发,从而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古希腊著名哲学家亚里思多德提出“物体越重,下落就越快”的观点.在长达100多年的时间里,人们都认为是正确的,而物理学家伽里略对此却大胆质疑,进行了大量研究,证明了物体下落的速度与物体本身的重量无关;司马光看到小孩落到水缸之中,急中生智,将水缸打破,使小孩得救.如果总认为世界上的事物都是完美的,合理的,遵循前人的规律,没有丝毫的创造性思维应用,那么,这个世界也就没有牛顿特出的万有引力定律,没有伽里略对亚里思多德错误结论的思考.
思维怪圈就仿佛是一件羽绒服,创造性思维就是那羽绒服上的拉练,应用创造性思维能够使我们走出思维怪圈的“套子”,也就使我们不会再像别里科夫那样战战兢兢.我们会发现,其实这个世界的大门已经向我们敞开!
“花生壳”的启示
高二(1)班 李敏
我喜欢吃花生,却从来不曾想过花生粒为什么不会像西瓜长的那么大,如果可能的话,那吃起来一定很爽,三口两口就饱了,应该是一种节约粮食的好办法.
长大以后,我有一个梦想,我想当当农民.不是一般的农民,而是装备了最为先进思维的新型农民,我想发明一种像西瓜那样大的花生,把花生壳变的再大些,再松软些,或者干脆去掉花生壳.
壳——一种摆脱不了的东西,不仅仅是蛋白质和DNA的完美组合;更是一种“意识”的载体.太多太多,太紧太紧,它制约和束缚着一切新生事物的成长.但是,如果换种思维回头去看,有的时候,我却觉得壳的存在也许是一件好的事情.记得有一句熟话说的好:“只有经历风雨,才能见到彩虹!”“成功总在风雨后”.壳的存在,在某种意义上,对于新生事物是一种磨砺.
我开始不去计较壳的大小和与它相关的东西,这似乎已无关紧要.再坚硬的壳似乎也无法阻止小小花生的成长,生命孕育和新生命的成长在困难中,在风雨中,在磨砺中茁壮成长,就像,就像那小说〈装在套子中的人〉所写的那样:“在别里科夫这类人的影响下,全城的人战战兢兢地生活了十年到十五年,什么事都怕.他们不敢大声说话,不敢写信,不敢交朋友,不敢看书,不敢周济穷人,不敢教人读书识字——”,但他依然阻止不了新生事物的到来.在“华连卡”响亮而清脆的笑声中,柯瓦连科的光明正大言行里,“别里科夫”结束了他的“人间生活”,他死啦.邪不压正啊!这很使我想起了大话西游中,等级差不多的魔终究是打不过仙的.再幼小的花生的嫩芽也不会因为壳的存在而不生长,它终究会成长、茁壮、发达!
封闭是好的,因为他助长了开放!
旧制度是好的,因为它催生了新制度!
保守是好的,因为它的后面是解放!
天生我才必有用,人的成长也是这样吧.只不过一种是以直接一种是以间接的方式出现罢了!
体味一种感情叫初恋
——无关于沈从文《边城》的
高二(1)班 杨雪

待到缠绵尽后,愿重头.烟雨迷楼,不问此景何处有,除缺巫山云.两心沧桑曾用情.容颜如水,春光难守,退思忘红豆.
李隆基在天宝年间情窦初开,并找到自己的初恋.在杨玉环一颦一笑的回目中,他迷失了自己沉醉着自己.一种难言的情绪包裹着他,让他心乱、疯狂、痴迷.像一个孩子似的,他放纵着汹涌着缠绵的情思,“天涯地角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韵事层出,百世流传;终日情话,千古风流.但国家和帝王,双重的身份和责任却成为一道高墙,阻止着他和杨玉环爱情的延续.维系感情的一切,到头来却只能被世人指责为荒淫和堕落.我想,那才是一群蠢人.世人无法感受到两个相爱的人之间的刻骨铭心和不顾一切.他们怎么也不会想到,颠覆一个王朝的不是强悍的军队,而是一个娇柔的女子.也许这就是爱情的力量的吧.李隆基最终也没能和自己心爱的人儿撕守到永久.马嵬坡下,他一边怀念一边痛苦的落泪.积淀于心的,只有美好的初恋!
在远古的那个年代,初恋就是千回百转的的寻觅和挣扎.风风火火轰轰烈烈.他们的爱情就像一场战争,没有流血却都已经死亡,掩埋殉难的心跳,葬送一世英名.我不知道是应该歌颂这壮烈还是嘲笑这神圣.

你讲一个笑话,我要笑上好几天.
看见你哭一次,我就难过好几年.
听到他得病消息的时候,她傻了一般的呆在了哪儿.突然之间就想去看看他.惴惴而又不安定的,在放学的路上折到医院,站在病房的门口,自己却不知道以何种方式何种表情面对他.他是她所喜欢的男孩子,帅气而又高大.很喜欢看他抱着足球冲进教室的摸样.总是,能感觉到他轻轻扫视我的目光.心跳加快,她只能拼命的低下头去,怕别人看自己红红的脸庞;他书桌上的书籍总那么乱乱的杂放着,满满的堆满.每天,她早早就到校,早早的在无人的时分整理他书桌的书籍,然后就很淡然坐到座位上写作业.看到他来了,莫名其妙的看着书桌整齐的样子发呆的时候,她就很开心;情人节那天,她在学校门口鼓足勇气,等待着他,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想怎么办的,就那么忐忑不安的等待,不为什么结果.看见他的时候,他正和一大群男生骑着自行车飞快的离去,她失望极了.现在站在这病房门口,她不知道是进去还是后退.傻傻的,坐在门口的凳子上呆坐着,很长时间过去了,应是上学的时间了,她想.笑声从病房中传出.他笑了,那笑声感染着她,伴随着她又踏上了上学的路.
爱上一个天使,用一种魔鬼的语言;爱上一个认真的消遣,用一朵花开的时间;遇见一场烟火的表演,用一场轮回的光年.初恋像极了那支芳香的烟.过了初恋,烟火仍未安息,仍有烟火的行状,但只能静静远看,经不起一丝吹震,因为再完美的镜头也会随胶片流过.
但,无论沧海,无论桑田,爱情都会是永恒的主题,而初恋会是人最难忘的美好回忆.
最美
高二(1)班 祝小玮
记得有一位诗人曾经说过,人的感情最初的时候像鲫鱼,鲜活的很,清蒸都别有一番滋味,但随着岁月的消失,社会的磨砺,感情会慢慢变的如同包头鱼、鲢雨一样,定要放些作料,酸的甜的咸的辣的,红烧过了才好吃;再老些,则像鲤鱼一样,怎么做都不好吃,但可以画进画里贴在墙上,祈求生活过的风调雨顺一些.
《边城》中,淳朴如翠翠的女子,带着那么一点儿羞涩,怀着那么点不可名状的渴望,总觉着好像缺少了什么,心中荡漾着些薄薄的凄凉.面对着这美丽的黄昏,常常末名流下带着点儿娇,又带着点儿怨的眼泪.在爷爷问起婚事的当口,却又如朱雀般慌忙跳了开.“爷爷,莫说这个笑话吧.”她撒娇着.什么事情却又不愿意去明白,什么事情却也不愿意去深究,是有一点点那么傻傻的可爱的.她的感情于我,则正如一鞠清凉的泉水,晶莹透彻,能品出丝丝甘甜,多一分则显出甜的腻味,少一分却又显出平淡苍白.
久一些,当纯真的色彩都已褪去,爱情就像《阴天》里唱的:“是精神的鸦片,还是世纪未的谎言,”搀杂了太多的东西,在金钱、地位、名誉、利益面前,爱情永远也找不到平衡.《倾城之恋》里那个多情的女子,也只有像对待对手一样于爱人玩着你进我退的游戏,在最终的战争中,相爱的人,走到了一起.就像歌手王菲所唱:”我们的爱情就像一场战争,我们都还没有流血却都已经牺牲”.原来,相爱的本质却只能是一场战争而已.
再长大一些,经历了人世间太多沧桑,匆匆路过太多人的生命,便有些事不愿意再说,有些话不想重提,有些感情不会再有任何奢望.一类如安妮笔下的那些宿命的女子,破裂而且绝望,永远走在离开的路上,寻找着一个出口逃亡;一类却安静下来,任凭兵荒马乱,在她的脸上,看不到任何岁月流转的痕迹.张爱铃写道:“于千万人之中即见到你所要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天涯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那也没有别的话可说,惟有轻轻的说一声:“奥,你也在这里吗?”
太多爱恋的故事,会有那一个,纯美如斯?
回答者: 673788046 - 二级 2009-5-2 15:00
检举
雨伞、雨衣、车棚、床帐,别里科夫的套子五花八门,躲在套子中的别里科夫在套中战战兢兢的生活着,让人始终觉得可笑而可憎.但在现实生活里,我却分明看到了各种各样的套子,有形的,无形的,都使我们时常可能陷入其中而不能自拔.
面对着别里科夫以及他的套中生活,我感觉到了一种窒息:雨伞雨衣雨鞋,棉大衣鹿皮套包裹和封闭着的世界时常使我想到我们自己.井地之蛙的我们,常常对着井口大的天空抒发惆怅而空泛的感慨,却看不到外面世界的红花绿草,高山流水.虽然我们不会像别里科夫那样:顽固不化,思想僵硬;但我们还是经常被自己的意识所禁锢所制约,走不出自己为自己或者别人为自己设计的思维怪圈.
别的方面我暂时不谈,就拿作为学生的我们吧!在我们的学习生涯中,思维是我们全部生活的重要方面,是我们得以腾飞的立根基础.但我们的思维却常常像别里科夫似的套子一样,时常禁锢着和封闭着自己.只是我们的套子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别里科夫的套子是有形的,可以识别的.在我们的思维流程中,创造性思维是一种特殊的形式,它富有独创的特点.牛顿在长期的思考基础上,受到苹果下落的启发,从而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古希腊著名哲学家亚里思多德提出“物体越重,下落就越快”的观点.在长达100多年的时间里,人们都认为是正确的,而物理学家伽里略对此却大胆质疑,进行了大量研究,证明了物体下落的速度与物体本身的重量无关;司马光看到小孩落到水缸之中,急中生智,将水缸打破,使小孩得救.如果总认为世界上的事物都是完美的,合理的,遵循前人的规律,没有丝毫的创造性思维应用,那么,这个世界也就没有牛顿特出的万有引力定律,没有伽里略对亚里思多德错误结论的思考.
思维怪圈就仿佛是一件羽绒服,创造性思维就是那羽绒服上的拉练,应用创造性思维能够使我们走出思维怪圈的“套子”,也就使我们不会再像别里科夫那样战战兢兢.我们会发现,其实这个世界的大门已经向我们敞开!
是复制的,我看上面的几位好像回答的都是答非所问哦~~- -·,希望采纳我的额,不过如果是作业的话建议你不要超,可以借鉴几句话的啦~这样才是好学生...O(∩_∩)O~
回答者: wxx85635676 - 三级 2009-5-12 22:29
检举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
我怀着好奇心,和书中的主人翁探险者博物学家阿尤那斯一起乘坐着鹦鹉螺号潜水艇开始了充满传奇色彩的海底之旅.一起周游了太平洋、印度洋、红海、地中海、大西洋以及南极和北冰洋,遇见了许多罕见海底动植物,还有海底洞穴、暗道和遗址等等.让我知道了大量的科学文化和地理地质知识,尤其是光的折射、珍珠的分类、采集、潜水艇的构造……这些东西如今都已变成了现实,我感叹作者儒勒.凡尔纳的想象力,竟能在还未发明电灯的社会中预料到未来世界,把科学与故事结合,创造出一个神奇的海底世界.
鹦鹉螺号的尼摩船长是个谜一样的人物,他性格阴郁,却又知识渊博.他可以为法国偿还几百亿国债;看到朋友死去会无声地落泪;会把上百万黄金送给穷苦的人;会收容所有厌恶陆地的人;会把满口袋的珍珠送给可怜的采珠人;会逃避人类,施行可怕的报复……尼摩船长对人类有根深蒂固的不信任感,他的心中充满无尽的痛苦,却也是一个善良的人.
在南极缺氧的时候,当时只有潜水服上的储蓄罐里还有一丝空气,那时由于缺乏空气,他们几乎虚脱.这时,尼摩船长没有去吸最后一丝空气来维持生命,而是把生还的机会留给了教授.他为了别人的生命而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他的行为感动了无数读者,也感动了我.
在引人入胜的故事中,作者还同时告诫人们:在看到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同时,也要重视防止被利用、危害人类自身危机的行为.儒勒.凡尔纳提出要爱护海豹、鲸等海洋生物,谴责滥杀滥捕的观念……面对这早在两百年前的先知者的呼吁,我陷入了更深层次的思考:此书只是让读者感受丰富多彩的历险和涉取传神知识吗?不,它是在启发我们,让我们的心灵对自然科学有更大的收获.
儒勒.凡尔纳是在告诉我们:没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只有当时具备一定的科学背景,才可能有来源于现实或高于现实的想象,否则不是科幻只是空想;而如果连想象都没有,没有目的、没有方向,更不可能有科学的进步.
2.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
儒勒•凡尔纳生于法国西部海港南特,他在构成市区一部分的劳阿尔河上的菲伊德岛生活学习到中学毕业.父亲是颇为成功的律师,一心希望子承父业.但是凡尔纳自幼热爱海洋,向往远航探险.11岁时,他曾志愿上船当见习生,远航印度,结果被家人发现接回了家.为此凡尔纳挨了一顿狠揍,并躺在床上流着泪保证:“以后保证只躺在床上在幻想中旅行.”也许正是由于这一童年的经历,客观上促使凡尔纳一生驰骋于幻想之中,创作出如此众多的著名科幻作品.
《海底两万里》的作者儒勒.凡尔纳,他的惊人之处不但只是他写的夸张,动人而富有科学意义的小说,更惊人的是他在书中所写的故事,尽管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已不足为奇,但是在凡尔纳的时代,人们还没有发明可以在水下遨游的潜水艇,甚至连电灯都还没有出现,在这样的背景下,凡尔纳在《海底两万里》中成功的塑造出鹦鹉螺号潜水艇,并在小说发表25年后,人们制造出的真实的潜水艇,与小说描写的大同小异,这是怎样的预见力,所以说凡尔纳作品中的幻想都以科学为依据.他的许多作品中所描绘的科学幻想在今天都得以实现.更重要的是他作品中的幻想大胆新奇,并以其逼真、生动、美丽如画令人读来趣味盎然.他的作品情节惊险曲折、人物栩栩如生、结局出人意料.所有这些使他的作品具有永恒的魅力.
《海底两万里》写于一八七0年,是凡尔纳著名的三部曲的第二部,第一部是《格兰特船长的儿女》、第三部是《神秘岛》.这部作品叙述法国生物学者阿龙纳斯在海洋深处旅行的故事.这事发生在一八六六年,当时海上发现了一只被断定为独角鲸的大怪物,他接受邀请参加追捕,在追捕过程中不幸落水,泅到怪物的脊背上.其实这怪物并非什么独角鲸,而是一艘构造奇妙的潜水船.潜水船是船长尼摩在大洋中的一座荒岛上秘密建造的,船身坚固,利用海洋发电.尼摩船长邀请阿龙纳斯作海底旅行.他们从太平洋出发,经过珊瑚岛、印度洋、红海、地中海,进入大西洋,看到许多罕见的海生动植物和水中的奇异景象,又经历了搁浅、土人围攻、同鲨鱼搏斗、冰山封路、章鱼袭击等许多险情.最后,当潜水船到达挪威海岸时,阿龙纳斯不辞而别,把他所知道的海底秘密公布于世.书中的主人公尼摩船长是一个带有浪漫、神秘色彩,非常吸引人的人物.尼摩根据自己的设计建造了潜水船,潜航在海底进行大规模的科学研究,但这好像又不是他这种孤独生活的惟一目的.他躲避开他的敌人和迫害者,在海底探寻自由,又对自己孤独的生活深深感到悲痛.这个神秘人物的谜底到了三部曲的第三部才被揭开.这部作品集中了凡尔纳科幻小说的所有特点.曲折紧张、扑朔迷离的故事情节,瞬息万变的人物命运,丰富详尽的科学知识和细节逼真的美妙幻想融于一炉.作者独具匠心,巧妙布局,在漫长的旅行中,时而将读者推入险象环生的险恶环境,时而又带进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妙境界;波澜壮阔的场面描绘和细致入微的细节刻画交替出现.读来引人入胜,欲罢不能.
就这样,我怀着一种崇敬的心情,开始和书中的主人翁探险者博物学家阿尤那斯,乘坐鹦鹉螺号潜水艇,开始他充满传奇色彩的海底之旅.鹦鹉螺号的主人尼摩船长是个性格阴郁,知识渊博的人,他们一道周游了太平洋、印度洋、红海、地中海、大西洋以及南极和北冰洋,遇见了许多罕见海底动植物,还有海底洞穴、暗道和遗址,其中包括著名的沉没城市亚特兰蒂斯,这个拥有与希腊相当的历史文化的文明古国.鹦鹉螺号从日本海出发,进入太平洋、大洋洲,然后到达印度洋,经过红海和阿拉伯隧道,来到地中海.潜艇经过直布罗陀海峡,沿着非洲海岸,径直奔向南极地区.然后又沿拉美海岸北上,又跟随暖流来到北海,最后消失在挪威西海岸的大旋涡中.在将近十个月的海底旅程中,鹦鹉螺号以平均每小时十二公里的航速,缓缓行驶.我觉得我自己也随着尼摩船长和他的“客人们”饱览了海底变幻无穷的奇景异观.整个航程高潮迭起:海底狩猎,参观海底森林,探访海底的亚特兰蒂斯废墟,打捞西班牙沉船的财宝,目睹珊瑚王国的葬礼,与大蜘蛛、鲨鱼、章鱼、博斗,反击土著人的围攻等等.书中都包容了大量的科学,文化和地理,地质学.阿尤那斯在航行中流露出他对尼摩船长出类拔萃的才华与学识的钦佩.但在引人入胜的故事中,还同时告诫人们在看到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同时,重视防止被坏人利用、危害人类自身危机的行为;提出要爱护海豹、鲸等海洋生物,谴责滥杀滥捕的观念.这些至今仍然热门的环保话题,早已在两百年前就有先知者呼吁,可见留下有关人类正义更深层次的思考,才是此书让读者感受丰富多采的历险和涉取传神知识后,启发我们以心灵更大的收获.
小说从海面上“怪兽”出没,频频袭去各国海轮,搅得人心惶惶开始,到鹦鹉螺号被大西洋旋涡吞噬为止,整部小说悬念迭出,环环相扣.这本书把我深深地吸引住了.在旅行过程中我和尼摩船长以及游客们都可以说是随着事情发展,而有所变化,有时惶恐不安,有时轻松愉快.这本书的精妙之处还在于完全自然的知识启迪,虽然书中讲述了不少有关海洋的知识,例如红海一名是源于海中的一种名叫三棱藻的微小生物分泌的黏液造成海水颜色像血一样红.但是没有任何一个在读者接受起来十分刻意或困难的,只是一次旅行中的所见所闻罢了,这使人们对因景而生的各种想法和收获都得以牢固的保存.
并不是每一本科幻小说都像《海底两万里》一样富有强烈的可读性,它作为一本不是凭空捏造而是远见加博学累积成的小说,不但为对海底知识了解不详尽的读者解读了他们的旅程,更让后人看到了古人的智慧与文明.整部小说动用大量篇幅,不厌其烦地介绍诸如海流、鱼类、贝类、珊瑚、海底植物、海藻、海洋生物循环系统、珍珠生产等科学知识,成为名副其实的科学启蒙小说.
 
 
展开全文阅读
剩余:2000
上一页:为什么只选B
下一页:第8题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