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有成竹 苏轼 译文

问题描述:

胸有成竹 苏轼 译文
1个回答 分类:语文 2014-09-25

问题解答:

我来补答
  胸有成竹
  【词 条】
  胸有成竹
  【拼 音】
  xiōng yǒu chéng zhú
  【英语翻译】
  Having Had Ready Plans Or Desingns In One's Mind
  【解 释】
  成:完全的.原指画竹子要在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比喻做事之前已作好充分准备,对事情的成功已有了十分的把握;后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拿定主意.又比喻遇事不慌,十分沉着.
  【出 处】
  宋·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即逝矣.”
  【用 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示 例】
  清·李绿园《岐路灯》:“岂知皮匠~,早把火刀、火石摸在手中,一敲就着.”
  【近 义 词】
  成竹在胸、心中有数
  【反 义 词】
  心中无数、茫无头绪
  【歇 后 语】
  心口窝生笋子;肚脐眼上长竹子;笔杆子吞进肚 ;顿顿吃生笋
  【灯 谜】
  个个记在心;板桥画意在笔先
  【中国画术语】
  北宋文同(字与可)主张画竹必先“胸有成竹”.苏轼在《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中说:“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自称系“与可之教予如此.”又在《书晁补之所藏与可竹三首》诗中,赞曰:“与可画竹时,见竹不见人.岂独不见人,嗒然遗其身.其身与竹化,无穷出清新.“晁补之在《赠 文潜甥杨克一学文与可画竹求诗》中,也有“与可画竹时,胸中有成竹”之句.所谓“胸有成竹”,乃言画家创稿之前,对形象塑造、构图布局已有成熟的构思,故能“一发而得其妙解”.
  【典 故】
  北宋画家文同,字与可.他画的竹子远近闻名,每天总有不少人登门求画.文同画竹的妙诀在哪里呢?原来,文同在自己家的房前屋后种上各种样的竹子,无论春夏秋冬,阴睛风雨,他经常去竹林观察竹子的生长变化情况,琢磨竹枝的长短粗细,叶子的形态、颜色,每当有新的感受就回到书房,铺纸研墨,把心中的印象画在纸上.目积月累,竹子在不同季节、不同天气、不同时辰的形象都深深地印在他的心中,只要凝神提笔,在画纸前一站,平日观察到的各种形态的竹子立刻浮现在眼前.所以每次画竹,他都显得非常从容自信,画出的竹子,无不逼真传神.
  当人们夸奖他的画时,他总是谦虚地说:“我只是把心中琢磨成熟的竹子画下来罢了.”
  有位青年想学画竹,得知诗人晁补之对文同的画很有研究,前往求教.晃补之写了一首诗送给他,其中有两句:“与可画竹,胸中有成竹.”
 
 
展开全文阅读
剩余:2000
上一页:这一步看不懂
下一页:这题详细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