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翻译准确点的哟

问题描述:

英语翻译
准确点的哟
1个回答 分类:综合 2014-11-30

问题解答:

我来补答
首田盼欲得齐魏之兵以伐赵
犀首和田盼想率领齐、魏两国之兵去攻打赵国,魏君和齐君不同意.
犀首说:"请求两国各出五万人,不超过五个月,赵国就会被攻下."田盼说:"轻易用兵的人,他的国家就容易危险;随便出谋的人,他自己就容易受困.您现在说攻下赵国很容易,将来恐怕会有后患."犀首说:"您可太不聪明了,齐、魏两君本来就不同意出兵,您现在又说有困难,来吓唬他们,这样,赵国不被攻打,我们两人的图谋就失败了.如果您干脆说容易,那末战事就可开始.等到双方交战,短兵相接、齐、魏两君眼看形势危急,又怎么敢置之不顾,不给我们出兵呢?"田盼说:"好."于是就劝齐、魏两君听从犀首的.犀首、田盼终能率领齐、魏之兵.军队还没有开出国境,魏君齐君担心他们到了赵国会战败,又调集所有军队跟在他们后面,因此就大败了赵国.

犀首见梁君
犀首拜见魏君,说:"我尽心竭力,想为天下夺取更多的土地,抬高大王的声誉,但田需从中破坏我,大王又听从他的,这样我终究干不成事.如果田需要走,我就侍奉大王;田需要侍奉大王,我就走."魏王说:"田需,他是我的亲近大臣,如果认为对您不利,即使杀掉他,赶走他,内外诸侯和群臣,又能把我怎么样?现在我就为您让他不敢干预您的事,如果他干预您的事,我就替您杀了他,赶走他,怎么样?"犀首同意了.于是他到齐国去会见田婴,和他结盟,并邀他的儿子田文去魏国帮助犀首,犀首又在韩国出任相国

苏代为田需说魏王
苏代为田需游说魏王说:"我请问大王,孟尝君田文对魏国尽力.还是对齐国尽力?"魏王说:"他对魏国不如对齐国尽力."公孙衍对魏国尽力,还是对韩国尽力?"魏王说:"他对魏国不如对韩国尽力."于是苏代就说:"公孙衍必会亲近韩国,疏远魏国;田文必会亲近齐国,疏远魏国.他们两人将利用大王的国家在诸侯中图谋事变,保守中立则不可能,大王对诸侯的情况将会一无所知,大王的国家只会随之而削弱,能这样做吗?大王不如把田需安置在身过,好考察他们两人的所做所为.两人会暗想:'田需不是我们的人,我们办事如果不利于魏国,田需一定会在魏王面前毁伤我们.'他们二人就一定不敢有外心了.他们的所做所为,有利于魏国或不利于魏国,大王安置在身边的田需已经考察到了.我认为这样既有利于自己,又便于行事."魏王说:"好."魏王果然把田需安置在身边.

史举非犀首于王
史举在魏王面前说犀首的坏话,犀首想困住史举,便对魏相张仪说:"我愿让魏王把魏国禅让给先生您,魏王就成为尧、舜这样的贤君了;如果先生不接受,也是许由这样的人了.我愿意就请魏王给先生一个万户的都邑."张仪很高兴,就要史举多次去拜见犀首.魏王听说史举这样,就怀疑史举,史举便不辞而去.

楚王攻梁南
楚王进攻魏国的南境,韩国乘机围攻魏国的蔷地.成恢为犀首对韩王说:"极力攻蔷,楚国的军队必然前进,魏国不能支撑,只有恭恭敬敬地屈服.听命于楚国,韩国因楚魏联合处境必然危险.所以大王不如放弃蔷地,魏国没有韩国围攻的顾虑.必然与楚国交战.如果不能战胜楚国,大梁就保不住,又何况能保住蔷地呢?如果战胜了楚国,魏兵已疲困不堪,大王进攻蔷地就容易了.

魏惠王死
魏惠王死,安葬期已定,却逢天下大雪,积雪数尺,破坏了城郭,只得准备修栈道去下葬.大臣中很多人规劝太子,说:"雪这么大,却举行丧礼,人民是会感到很困苦的,国家的开支恐怕也不足,请求改期安葬."太子说:"做儿子的因为人民困苦、国家开支不足的缘故,就不举行先王的丧礼,这不合礼法.你们不要再说了."
群臣都不敢说了,就把这事告诉给犀首.犀首说:"我没有什么说的,对这事大概只有惠公可以吧!请去告诉惠公."
惠公说:"好吧."便驾车去见太子,说:"葬期已定了么?"太子说:"是的."惠公说:"从前王季历葬在楚山脚下,浸出的水冲坏了墓穴,棺木的前头也露出来了.文王说:"唉!先君一定是想见一见群臣、百姓吧,所以让水流了出来.'于是他把先王的棺木拿出来,为他设朝,大臣朝拜,百姓也都来拜见,三天以后改葬.这是文王的礼仪啊.现在葬期已定,雪下得很大,有好几尺深,很难举行葬礼,太子因为要及时下葬,不顾困难,这岂不是稍嫌急躁了吗?希望太子改期,先王一定想少待一会,想亲近国家,安慰人民,所以才是要老天下大雪.就改变葬期吧,这是文王的礼仪.如果这样还不去做,或者是以效法文王为羞耻吗?"太子说:"太好了.那就改变葬期吧."
惠施不仅实行了他的主张,还让魏太子没有葬其先王,而且又阐述了文王的礼仪.向天下宣扬、阐述文王的礼仪,难道是小事吗?

五国伐秦
齐、燕、赵、魏、韩五国进攻秦国,没有成功而还.此后齐国想进攻宋国,而秦国制止它.齐国便派宋郭去秦国,要求与秦国联合进攻宋国,秦昭王同意了.魏王害怕齐、秦联合,想和秦国媾和.
苏秦对魏王说:"秦王对宋郭说:'瓜分宋国、制服宋国的是齐国.乘宋国疲惫,而与齐王争夺胜利果实的是楚国和魏国.请您对齐王说:不要制止楚国去进攻魏国.那末齐王可以单独灭掉宋国.齐王进攻宋国时,请采取刚、柔并用的办法.象宋国这样的国家,欺诈它不算背理,灭掉它也算不上什么仇怨.和它媾和是为了夺得地盘,已经夺得了地盘,再又加紧进攻,目的只在于灭掉宋国而已.'我听到这话,私下为您感到忧惧.秦国一定会用吞灭宋国的办法对付大王.而且一定会向大王索要土地,已经要到了土地,又会加紧进攻大王,它又一定要大王轻慢齐国,当齐、魏关系已经恶化,它又将联合齐国,更进一步向大王要求土地.秦国曾经对楚国用过这个办法,又曾经对韩国用过这个办法.希望大王要深思熟虑啊.秦国对魏国友好乃是居心叵测.所以为大王考虑:上策是进攻秦国,中策是对抗秦国,下策坚守合纵盟约假意媾和,而盟国之间要保持密切联系.秦、齐如果联合,魏国就没办法了.大王还是听我的吧,一定不要和秦国联合.
"秦国权力大,秦相魏冉又明于事而熟于计,所以,有为大王打击秦国的,也不敢公开表露.诸侯可要他们进攻秦国,但只是秘密发动而不敢公开进行.见到诸侯在打击秦国,就先出卖盟国而自我解脱.诸侯可要他们对抗秦国,但只是假装受到盟国的胁迫.出于不得已的;诸侯既不能进攻秦国,又不能对抗秦国时,就背离同盟国,把秦国当为友邦,来保重自己.这样的人是在出卖大王,作为他自己的资本,这怎么能使国家免除忧患呢?能使国家免除忧患的,必须深究上、中、下三策,去实行上策,上策不行,就实行中策,中策不行,就实行下策;下策不行,就表明与秦国决不妥协,只要活着就要消灭秦国.要使秦国无多怨恨又无多利益,只有灭掉秦国才能安宁.现在大王舍弃"残秦"、"亡秦"之策,与秦国联合,认为这是使国家免于忧患的计策.我不知此计有什么可取之处?即使如此,我还是希望大王考虑我的计谋.
"燕国与齐国是敌国,而燕国与秦国是兄弟之邦.要使互相敌对的燕、齐两国联合去进攻燕国的盟邦秦国,我认为这是实在难以办到的.从前,黄帝和蚩尤大战于涿鹿之野,蚩尤的盟邦西戎的军队不来支援黄帝;禹王攻打三苗,三苗的盟邦东夷人也不派兵接应禹王.如今要兄弟的燕国去攻打秦国,这即使是黄帝、大禹怕也是感到为难的.可是我可以使燕、齐两国出兵.
"我和赵、魏、韩三国的官员都有交往,象奉阳君、孟尝君、韩珉、周最、韩徐为等人,我就对他们谦恭卑下,我担心他们对攻秦之事三心二意,因而不避秦国会与自己关系恶化之嫌.当初,要求各诸侯国与秦国断交的是我,联络诸侯五国结盟与秦国断交的是我,使五国结盟不与秦国通好的也是我.奉阳君、韩徐为已经同意进攻秦国,主张连横的苏修,朱婴都已秘密地住在邯郸,我又说服齐王去瓦解苏、朱的连横阴谋,诸侯共同对成攻秦的同盟,于是秦国就派苏修去说服诸侯,不要他们接受联合攻秦的主张,而把齐国当成牢不可破的友邦,并要求齐国出兵攻魏,我就以死去力争齐国不攻打魏国.因齐不攻魏,苏修终究因此西入秦国再去报告秦王.我并非不知道秦国权势大,但我所以这样做,都是为了大王啊."

魏文子田需周宵相善
魏国的田需、周宵彼此友好,他们打算加罪于犀首.犀首担心此事,便对魏王说:"现在所担心的是齐国.齐威王对靖郭君田婴言听计从,大王想和齐国结好,那末为何不请田婴之子田文出任魏国的相国呢?他一定会使齐国友好地对待魏国."魏王说:"好."就邀请田文,任命他为相国.田文因犀首的推荐而能任魏国的相国,因而感激犀首,犀首便使田文去反对田需、周宵.

魏王令惠施之楚
魏王派惠施去楚国,派犀首去齐国.两位使臣用的车辆乘数相等,也就是说,用的礼仪、级别相同.
惠施就派人先去楚国制造舆论说:"魏王派犀首去齐国,派惠施去楚国,他们用的车辆乘数相等,礼仪、级别也相同,看看齐国和楚国哪一国尊重魏王的使臣,就可预知哪一国对魏国优厚.楚国对惠施尊重,惠施就可以在国内受到尊重."楚王听说后,就以厚礼亲自到效外去迎接惠施.

魏惠王起境内众
魏惠王发动全国的军队,由太子申统率去进攻齐国.
有人对公子理的老师说:"您为何不让公子理在王太后面前去哭诉,以阻止太子率兵进攻齐国呢?如果事情办成了,太子申就会感激公子理;如果阻止不成,那末公子理可立为王.太子申年轻,不熟悉用兵.而田盼是齐国久经战阵的老将,孙膑又善于用兵.太子这次出战定不能获胜,战败了必定被擒.于是,公子理在魏王面前力争太子申不率兵进攻齐国如果魏王听从公子理的,公子理必定会受封;魏王如果不听信公子理的,太子申一定会吃败仗;太子申打了败仗,公子理也就一定会立为太子;公子理立为太子后,一定会继承王位."

齐魏战于马陵
齐、魏在马陵作战,齐军大败魏军,杀死魏太子申,魏国十万大军全部败溃.这时魏惠王把宰相惠施找来说:"齐国是寡人的仇敌,这种仇恨终身难忘.魏国虽小,但是寡人想动员全国兵力攻打齐国,不知你以为如何?"惠施回答说:"不可以.臣听说:'以德治天下的要守法度,以力制天下的常用计谋.'现在君王告诉臣下的,既不合乎法度,又不合乎计谋.君王本来是先怨恨赵国,然后才派兵攻打齐国.如今战败,国家没有防御措施,可是君王又想动员全国兵力讨伐齐,这就不是臣所说的守法度和用计谋了.假如君王要报齐国之仇,还不如脱下天子之服,换上诸侯之装,取消天子称号,以诸侯身分去齐国朝贡,如此楚王必然大怒.这时君王再派游说之士,挑拨楚、齐两国交战,那楚国必然攻打齐国,凭安定的楚国来攻打动乱的齐国,齐国必然被楚国战败,这就等于是君王用楚来征服齐."魏惠王说:"好计策!"于是就派使者前往齐国,表示愿意对齐王尽臣子之礼来朝贡.
齐相田婴当即接受,可是张丑却说:"不可以接受魏国的朝贺.假如齐国没有战胜魏国,而得到魏国的祝贺之礼,跟魏讲和之后再连兵攻楚,那必然可以大败楚国.可是现在齐国已经战胜魏国,击溃魏国十万大军,俘虏了魏太子申,征服了拥有万辆兵车的魏国,连秦、楚两国都甘败下风,两国都认为齐国的暴戾已经停止.况且楚王的为人是喜好用兵而又爱好名誉,所以最后成为齐国忧患的必然是楚国."田婴没有采纳张丑的建议,而接受魏惠王的要求,一连几次与魏惠王一起去朝见齐威王.
赵王感到很愤恨,楚王更是勃然大怒,亲自率兵攻打齐国,赵国也派兵响应,结果大败齐军于徐州.

惠施为韩魏交
惠施为了韩、魏两国与齐国的邦交,让魏太子鸣去齐国做人质.魏王想见太子鸣,朱仓对魏王说:"大王为何不说自己有病,我愿去说服靖郭君田婴说:'魏王年纪大了,现在有病,您不如让太子鸣回国,以施恩于魏国.不然,公子高在楚国,楚国会送回公子高,立他为太子,这样,齐国就留了一个空有其名的人质,又做了不合情理的事."魏王听从了建议,太子鸣得以返回国家.

田需贵于魏王
田需很受魏王的宠信.惠施对田需说:"您一定要妥善对待君王左右的人.譬如杨树,横着栽能活,倒着栽能活,折断了栽还能活.如果让十个人栽杨树,一个人又拔掉它,那就没有活杨树了.用十人之众去栽种容易活的杨树,却抵不住一个人去拔,为什么呢?这是因为种树困难而拔树容易.现在您虽然在魏王面前扎下了根,可是想要除掉您的人太多,您就一定很危险了."

田需死
田需死后,楚相国昭鱼对苏代说:"田需死后,我担心张仪、薛公田文、犀首公孙衍三人中必有一人出任魏国的相国."苏代说:"那末谁任魏国的相国对您有利呢?"昭鱼说:"我希望太子自己出任相国."苏代说:"请让我为您北上去朝见魏王,一定让太子出任相国."昭鱼说:"怎么办呢?"苏代说:"您假设是魏王,我来游说您."昭鱼说:"怎么游说呢?"苏代回答说:"我从楚国来,楚相昭鱼很担忧.我问他:'您担忧什么?"昭鱼说:"田需死了,我担心张仪、薛公田文、犀首公孙衍三人中必有一人出任魏相国.'我说:'不必担忧,魏王是贤明的国君,一定不会任命张仪为相国.张仪任魏相,必定会亲近秦国,疏远秦国;薛公任魏相,必定会亲近齐国,疏远魏国;犀首任魏相,必定会亲近韩国,疏远魏国.魏王是贤明的国君,是一定不会让他们做相国的.'我又说:'倒不如让太子自己做相国.这三个人都认为太子不会长久做相国的,他们都会尽力拿本国来讨好魏国,都垂涎魏国丞相的大印.凭魏国这么强大,又依仗秦、齐、韩三个万乘大国的帮助,魏国必然平安无事.所以说,倒不如让太子自己做相国.'"
苏代于是北上去朝见魏王,用上面那番话劝说魏王,太子果然自己做了相国.

秦召魏相信安君
秦王邀请魏相信安君,信安君不想去.苏代为信安君劝秦王说:"我听说'忠者不必都智,智者不必都忠.'我希望向大王陈述我的愚见.我担心不忠于大王,自找死罪,希望大王慎重考虑,现在大王派人去魏出任相国以取代信安君来增进秦、魏的邦交,我担心魏国对秦、魏的邦交会更加疑惑,怀疑是不是要阻碍魏、赵两国的关系呢?我又担心赵国反而更加强了力量,魏王非常宠爱信安君,把他当作智能之士加以重用,魏王畏惧尊敬秦国是很明显的.如果大王派人到魏国去而魏王不任用,那末大王派人去魏国就没有什么好处;如果魏王任用了大王所派去的人,那末魏王必须舍弃自己宠信的人,任用自己所畏惧和讨厌的人,这是魏王之所以不安的原因.放弃万乘大国的相国不做,这是信安君难做到的.让别国的国君处于不安的境地,让别国的相国做自己不能做的事,用这种办法搞好关系,就难以持久.我担心魏国对秦、魏的邦交更加疑惑.况且信安君放弃万乘大国的相国不做,那末赵国的相国一定会说:赵与秦国联合,秦国必然要让他所宠信的人在赵国掌权.这样,赵国存在,我却失权了.赵国平安,我却危险了.'这样,赵国全国上下必抱有与秦国拼死作战,坚决御敌的决心,所以我担心赵国反而会因此更加强大啊.
"大王想要增进秦、魏的邦交,使赵国小心谨慎地尊奉秦国吗?不如重用信安君,给他相国的尊名.魏国信安君尊奉大王,魏国就平安,信安君名声就尊贵;信安君如不尊奉大王,魏国就危险,信安君权力就削弱.既然如此,那末信安君尊奉大王,对上为其主尽忠,对下也可以为自己好好打算,他要尊奉大王必定会尽善尽美.赵国的执政者一定会说:'魏国的名号,地位不比我高,土地的物产不比我多.信安君以魏国来尊奉秦国.秦国对他很好,魏国就能够太平无事,信安君自己也能够获得尊荣.如果我国与秦国交战.赵军就会成为众矢之的,赵国也会处于削弱危险的境地,这不是安全的计策.对外与秦国结怨,对内又滋生祸患,使自己处于死亡之地,这不是万全之策.'那赵国的相国将会因不能与秦国联合而感到忧虑,后悔自己的错误行为,希望赵国平安,自己尊荣,日后一定会多割土地,诚心诚意地尊奉大王.这样,在王不用举手之劳,便取得赵国割地这样的大利,这是尧、舜想要得而得不到的大利啊!对废黜信安君与任用信安君,其利害得失,我希望大王明察."

秦楚攻魏
秦、楚两国进攻魏国,包围了皮氏.有人为魏国对楚王说:"秦、楚两国战胜了魏国,魏王害怕国家被灭亡,必定会和秦国联合.大王为什么不背弃秦国,联合魏国呢?魏王一高兴,必定把太子送到楚国去做人质.秦国担心失掉楚国支持,也必定会割地献给大王,大王即使再和秦国一道攻魏,也是可以的啊."楚王说:"好."于是楚国背弃了秦国而与魏国联合.魏国便送太子到楚国去做人质.
秦国害怕了,答应给楚国割地,希望和楚国一道再进攻魏国.大将樗里疾发怒,想与魏国一道进攻魏国,又担心魏国太子在楚国而不肯.
有人为樗里疾对楚王说:"客臣樗里疾派我来拜见大王,致意说:"敝国秦王想要献城割城,可是因为魏太子还在楚国,所以不敢献地,如果大王送回魏太子,我就要求秦王献地,并且恢复秦、楚的旧交,以便马上进攻魏国.'"楚王说:"好吧."于是楚国就送回了魏太子,秦国也即刻联合魏国进攻楚国.

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
庞葱和魏国太子要到赵国做人质.庞葱对魏惠王说:"现在有一个人说市上有老虎,大王相信吗?"魏王说:"不信.""有两个人说市上有老虎,大王相信吗?"魏王说:"寡人有些怀疑了.""有三个人说市上有老虎,大王相信吗?"魏王说:"寡人相信了."庞葱说:"市上没有老虎是明明白白的,可是三个人说有老虎,就像真的有老虎了.现在邯郸离大梁比街市远得多,而议论臣下的人要远远超过三个人,希望大王能对此明察."魏王说:"寡人自己知道分辨."于是庞葱辞别上路,而毁谤他的话很快传到魏王那里.后来太子不做人质回魏了,庞葱果然没能得到召见.

梁王魏婴觞诸侯于范台
梁惠王魏婴在范台宴请各诸侯.当酒兴正浓时,梁惠王向鲁共公劝酒.鲁君站起来,离开坐席,恭敬地祝酒说:"从前,尧帝的女儿仪狄造酒,味道很美,进献给大禹,大禹喝了感到味道甘美,就疏远了仪狄,并戒绝美酒,说:'后世必有因嗜酒而亡国的.'齐桓公半夜感到饿了,易牙就烹熬烧烤,做出五味调和的菜肴献给齐桓公,桓公吃了感到很满足,一直睡到第二天早晨还没有醒来,他说:'后世必有因贪味而亡国的.'晋文公得到美女之威,一连三天因迷恋美色不理朝政,他就推开南之威,疏远了她,说:"后世必有因好色而亡国的."楚王登上强台,远望崩山,俯瞰左边是长江,右边是洞庭,下临彷徨大泽,以致乐而忘死,于是他发誓不再登上强台,说:'后世必有因陶醉于高台、美池而亡国的.'现在主君的杯子里,装的是象仪狄酿的美酒;吃的都是象易牙烹调的美味佳肴,左手抱着美女白台,右手搂着美女闾须,都是象南之威那样美丽;您前面拥有夹林,后边拥有兰台,都是象强台那样的乐苑.这只要有其中之一,就足以亡国,现在主君对这四种兼而有之,能不引以为戒吗?"梁惠王很称赞鲁君这一番议论,并告诉在座的诸侯要引以为戒
 
 
展开全文阅读
剩余:2000
上一页:hfftbjh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