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我解释一下"三字经"里面那些句子的意思,不用全部,5,6句就可以了!

问题描述:

帮我解释一下"三字经"里面那些句子的意思,不用全部,5,6句就可以了!
1个回答 分类:综合 2014-11-10

问题解答:

我来补答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译注:人刚出生时,本性都是善良的,彼此相差不多,只是由于后来所处环境和所受教育不同,习性才会千差万别.
故事: 曹操之子
三国时期的英雄曹操,平生最宠爱四个儿子:曹植、曹丕、曹彰和曹冲.曹操自己“外定武功,内修文学”,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还是改革文章的祖师,开创一代“建安风骨”.曹操希望自己的儿子们能继承父业.他曾不无调侃地说:“生子当如孙仲谋.”孙仲谋就是孙坚的儿子孙权.孙权十八岁继承父兄的基业,雄踞江南,称帝一方.曹操赞许孙权,明白不过地表达了他对子孙辈建功立业的期望.
其实,经历时代风云的冲洗,在文武双全的曹操的调教下,他自己的儿子并不比孙坚的差.曹植、曹丕、曹彰和曹冲个个有过人之处,意气飞扬而性情各异.
曹植有力扶社稷的理想,性情温柔敦厚.他喜诗书,富才气.少年时落笔成章,应答敏捷,深得曹操宠信.他的《三良》诗云:“公明不可谓,忠义我所安”.是说人生不可觊觎非分,功名自有天定,应该以忠义自勉.代表作有《白马篇》《洛神赋》,在建安文学中负有盛名.他的文采和卓识很受世人赞赏.两百年后,南朝大诗人谢灵运评论说:天下诗才共一石,曹子建一人独占八斗,他谢灵运占一斗半,其余半斗天下人共分之.
而曹丕却与曹植习性有异.曹丕的文才也不错,创作和理论都有成就,所著《典论》是我国文学批评史上的重要著作,但比起才高八斗的曹子建却差了一大截.不过他更喜欢舞刀弄枪,尤精剑术,武术史上也留下名声.他的占有欲是出了名的.他击败袁绍,攻进邺城,首先就去霸占袁熙的老婆甄氏;叔父曹洪性喜敛财且悭吝成性,曹丕却见了眼红,偏要在铁公鸡身上拔毛,老是上门去“借钱”,借不到钱就专门找曹洪的岔子.
与这两个嫡亲兄弟都不同的曹彰,人称“黄须儿”,乃赫赫一员猛将,武功万夫莫当.他可以左右开弓,在百步之外射中一根头发丝;他能手格猛兽,用手臂缠住老虎尾巴,老虎竟然不敢动;他还能把一头小象按在地上……听起来简直像是神话.曹操每次临阵都很记挂着个儿子,看到手下诸将都不是马超的对手,他便感慨道:可惜我的虎儿不在这里,要不然也不至于叫你这马儿如此猖狂!
小儿子曹冲是个有名的神童,曹冲称象的故事,今天的孩子们几乎无不知晓……曹操的几个儿子性情各异,自然是时势造就的.他们个个都有过人之处,所以让曹操在立嗣问题上迟疑不决.曹操开始时也曾有匡助汉室做忠臣的理想,所以他偏爱与他一样有力扶社稷理想的曹植;但毕竟处于弱肉强食的三国乱世,文武全才且很有心计的曹丕就被选定为曹魏帝业的继承人了.至于后来曹氏兄弟相煎窝里斗乃至因此而葬送帝业,想必是曹操所始料不及的.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译注: 如果不进行教育,原来善良的本性就会发生改变.教育好一个人的方法,贵在教导他专心致志,始终如一.
故事: 唐寅学画
唐寅,字伯虎,是明朝的大画家.他擅长画山水,兼善书法,能诗文,但禀性疏朗,放逸不羁,少年时恃才傲物.他最终能与沈周、文徵明、仇英等画家齐名成为:“明四家”,全仗母亲的教育和名师沈周的指导.
少年唐寅的画画得不错,富豪人家常请他作画,唐寅也就慢慢骄傲起来了.母亲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一天,她对唐寅说:“孩子,你学画还只是刚刚起步,有什么值得骄傲的呢?”她随手递给唐寅一卷行李和一包碎银,“当今大画师沈周离此不远,拜他为师吧,画不好就别回来见我!”
唐寅当然知道沈周的画很出名,欢欢喜喜上路拜师去了.
转眼就是一年.在沈周的指点下,唐寅的画技很有长进.这一天,小唐寅拿出自己的画和师傅的画比了比,已经不相上下了,不禁暗暗自喜:我自己已成名手,该出师回家看望母亲了.沈周看出了他的心思,就叫妻子准备饭菜为唐寅饯行.
饭菜摆在后花园东北角的一间小屋里.这间小屋平时紧锁着,谁也不让进去.唐寅一进屋就四处张望,只见有四个门,却没有一扇窗子.他好奇地顺着门格子向外望去,见门外花红柳绿,山鸟飞翔,仿佛那山涧流水声都能听到.他想:这么好的风景,师傅平时不让我进来,大概是怕徒弟从这里出去游山逛水,无心学画了.他正看得发呆,听到师傅说话了:“你的画本来不错,又学了一年,现在可以出师了.你想到后花园痛痛快地玩玩吗?”小唐寅顾不上满桌的饭菜,站起来就去开门,也许是走得急了,让门格子碰了一下;他便去开另一个门,又让门格子碰了一下;再去开第三个门,这回碰得更厉害了.原来这三个“门”都是沈周画在壁上的!唐寅从兴奋中醒悟过来,他转身扑通一声,双膝跪在师傅面前,说:“师傅,我不想回家了,让我再跟您学三年吧!”
从此以后,小唐寅专心致志地跟师傅学画,再也不提出师回家的事了.
三年转眼过去了,冬日将尽.唐寅为感谢师傅的教育,亲自动手烧菜,宴请师傅.当他把烧好的鱼端上桌时,一只大狸猫从门外呼呼地跑进来,跳上桌子就想吃.唐寅急了,骂道:“大胆畜牲,师傅还没品尝,哪里轮得到你呀!”“啪”的就是一掌,那大狸猫“呼”的一声就往窗上跳,跳了一个窗户又一个窗户,就是跳不出去,最后“呜呜”地叫着从门口逃出去了.原来,那窗户是唐寅画在墙上的.
师傅见了这情景,哈哈大笑起来:“唐寅呀,你已经四年没有见到你娘的面了,要过年了,快回去了吧……”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译文:古时候孟子的母亲,为了使儿子有一个好的成长环境,曾经三次选择邻居而搬家.孟轲逃学,孟母气得剪断了织布机上的线,以此教育儿子好好学习.
故事: 孟子随母三迁而学
孟子并不是一个天生就有学问的人.他三岁时父亲就去世了,他只知道嬉戏玩耍,不喜欢读书,后来由于母亲的教育、诱导,才养成了勤学的习惯.
起初,孟家住在一块墓地附近.孟子看葬仪看得多了,就模仿起来,玩耍时常与小朋友学做丧事、筑坟墓.孟母想:这不是我孩子可以居住的地方啊!于是,就搬到市镇上去住.可是邻居是一个屠夫,整天杀猪宰羊,孟子耳濡目染,也学起做买卖来了.孟母想:这也不是我的孩子可以居住的地方啊!于是,又搬到一所学校旁边住了下来.孟子接触的是读书人,于是也读起书来,连嬉戏时学的也是进退揖让儒者之礼.孟母见了高兴地说:“这才是我的孩子可以住的地方.” 定居以后,孟子上了学.有一次他逃学回家,正在织布的孟母气得剪断了织布机上的线,对孟子说:“学习就像织布一样,始终不渝,日积月累,才能使自己成为有用之才.如果学业半途而废,就像织布把线割断一样.” 孟子听后深受感触,从此日夜勤学,终于成为一个儒学大家.
孟子在治学方面有许多格言.“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就是他说的.意思是,学问之道,最贵用心,用心思索,才能有所收获,不然就不会有所得.他还主张学习要持之以恒,而不能期望一步登天,所谓“一日曝之,十日寒之,未有能至者也”.
 
 
展开全文阅读
剩余: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