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博文明现象 的小短文(100字的).

问题描述:

世博文明现象 的小短文(100字的).
是关于世博会入口处排队的
1个回答 分类:综合 2014-10-18

问题解答:

我来补答
当很多人已经文明的时候,我却依然在学习文明的道路上跋涉!
这一点也不是矫情.早在2001年的时候,我还很自命清高,虽然表现不张狂,但很像是一个知识暴发户——肚里没多少东西,内心却骄傲十足.直到申奥时发生的一个小故事让我对人与人的关系有了深入认识,收敛了一些暴发户的心态.
那时,申奥大使们在莫斯科屏息凝神准备迎接激动人心的时刻,我和数百个陌生人围在哈尔滨学府路旁边草坪上的一台电视机边翘首以待,等待萨马兰奇公布08年奥运会举办城市的名单.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当时做学生所以心态更单纯或者纯粹,萨马兰奇宣布“Beijing”的声调一直记忆犹新.
我记得当时兴奋的人群慢慢散开的时候,旁边大学的学生打出来红旗,排成整齐的方队、踏着整体的步伐、喊着统一的口号庆祝申奥成功.我因为要看守电视,收拾草地,所以一直呆着满面微笑的和陌生的过路人打着招呼,听他们告诉我说:“这是个好事”.直到最后,行人散尽,只留下我和一个推着自行车收废品的大爷.大爷以前和我未曾谋面,那天突然异常开心,从自己收费品的自行车里取出小半个西瓜,用匕首将表面浮脏的瓜瓤削掉,然后利落的一批两半,一边顺手递给我一半,一边说:“咱们两也庆祝一下,这是个好事”.
现在大爷的长相我已经忘记,可是却一直记着他给的半块西瓜.当时的西瓜分外甘甜,大爷走后,我一个人发了很长时间呆.心里一直玩味大爷的普通举动,要是平时,他压根不会给我西瓜,我也压根不会吃看上去很脏的西瓜,现在却深深感动——心和心靠近的感觉.
后来因为读书回家,路过北京发现商场的手扶电梯上标有“急行”“慢行”的字样,心里咯噔一下:原来坐电梯是有讲究的.不知道为什么,这个提示让我记忆如此深刻,也许就是汪丁丁说的,这是一个特别的“shock”.直到现在,每次出入家门口的地铁站,乘坐手扶电梯的时候,我总是强迫自己站到右手边,尽量的将左边让出来——虽然左边的紧急通道总是被慢悠悠的人们挤占.
这种关于文明的学习,其实都是后天的.读书期间,除了坐电梯应该考虑别人,我还从一个做服装生意的朋友处学习到公共场合应该注意说话声音的高低.现在我工作了,经常在赶往机场的大巴上听到有人忘我的讲电话,声音充满车厢.厌恶之余不觉暗暗脸红,自己说不定就曾经这么讲过电话.
前天在百度空间里看《疯狂的设计》介绍一个叫“青蛙压罐器”的设计,我突然想起小区里台湾阿姨讲过的一句话:“如果门口的垃圾是分类装的,那屋里里住的一定是台湾人”.我在上海住的这个小区,台湾人很多,其中有一个是我的好朋友.她告诉我,在台湾垃圾是需要分类的,放置垃圾的垃圾袋是需要花钱购买的,为了节约,放置更多的东西,很多家庭需要把一些空的饮料罐、饮料瓶压扁后再丢弃——这也是我以前不曾知道的文明细节.
很多人可能反对形式主义,觉得国人只是奥运来了,才临时抱佛脚,闹笑话.我倒觉得,这种学习其实太需要了.就拿比赛来说,我以前经常接触过的体育运动很简单,就是一般的田径比赛与足球、篮球.直到有一次看电视,讲到观看比赛的礼仪,有的比赛观众不应该在不合事宜的时刻说话、叫好、欢呼.我突然联想起自己曾经看过的演出,入场前,明明提示不准拍照,但是现场往往一片闪光,很影响观看的兴致.
徐敏在文章中诟病刚公布的13“不要”,我觉得就是直指语态文明.这方面其实应该跟最近的计划生育部门学习下.计划生育部门因为很多不恰当的宣传标语、口号被网友批评,现在公布了新的更人性的口号.奥运组织的相关部门,也注意下自己的语态,说话的语气,不要硬生生的指使别人.当这个社会人人都不觉得只有自己才是精英,那文明也就有了.
汉城奥运会即将开幕前一天晚上,天空乌云密布大雨滂沱,很多人都诚心祈祷,希望奥运会开幕式顺利进行,结果第二天汉城是碧空万里无云的好天气.我看《我策划了汉城奥运会》,读到开头的这个介绍时,心里很感动,愿意相信是韩国民众统一的虔诚感动天地.中国奥运会即将开始,我也有理由相信,每个人都会虔诚的注意自己身边的文明,感动天地也感动自己.o(∩_∩)o...哈哈
 
 
展开全文阅读
剩余:2000
也许感兴趣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