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零丁洋、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山坡羊 潼关怀古

问题描述:

过零丁洋、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山坡羊 潼关怀古
过零丁洋
1.本诗押韵的文字是 -------
2.颈联一语双关,“惶恐滩”“零丁洋”既是指 -------- ,又写出了 --------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3.《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千古传颂,是从思想内容和艺术魅力两方面简要说明.
山坡羊 潼关怀古
4.写出曲中景物描写的句子,并说说气在曲中的作用(句子也打出来)
5.写出曲中直接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烁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句子是那句也打出来)
6.峰峦如聚的聚和波涛如怒的怒好在什么地方,会使人产生怎样的联想
急用
1个回答 分类:语文 2014-09-29

问题解答:

我来补答
  1、ing:经、星、萍
  2、地名 境遇,心情
  3、这首词所表现的思想情感,本来甚为明显,苏轼因为政治处境的失意,以及和其弟苏辙的别离,中秋对月,不无抑郁惆怅之感.但是他没有陷在消极悲观的情绪中,旋即以超然达观的思想排除忧患,终于表现出对人间生活的热爱.词是中秋望月怀人之作,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怀念.词人运用形象描绘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美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反衬自己遣世独立的意绪和往昔的神话传说融合一处,在月的阴晴圆缺当中,渗进浓厚的哲学意味,可以说是一首将自然和社会高度契合的感喟作品.从艺术成就上看,此篇属于苏词代表作之一.它构思奇拔,畦径独辟,极富浪漫主义色彩.在格调上则是“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宛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胡寅《酒边词序》),是历来公认的中秋词中的绝唱.从表现方面来说,词的前半纵写,后半横叙.上片高屋建瓴,下片峰回路转.前半是对历代神话的推陈出新,也是对魏晋六朝仙诗的递嬗发展.后半纯用白描,人月双及.它名为演绎物理,实则阐释人事.笔致错综回环,摇曳多姿.从布局方面来说,上片凌空而起,入处似虚;下片波澜层叠,返虚转实.最后虚实交错,纡徐作结.全词设景清丽雄阔,以咏月为中心表达了游仙“归去”与直舞“人间”、离欲与入世的 盾和困惑,以及旷达自适,人生长久的乐观枋度和美好愿望,极富哲理与人情.立意高远,构思新颖,意境清新如画.最后以旷达情怀收束,是词人情怀的自然流露.情韵兼胜,境界壮美,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此词全篇皆是佳句,典型地体现出苏词清雄旷达的风格.
  4、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5、望西都,意踌躇.
  张养浩晚年在陕西赈济饥民时,写了九首怀古曲.这是最有名的一首.起句 “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 ,气势飞动.作者纵笔酣写山川的壮美,赋于它以强烈的感情.沉郁的声调,产生闷雷滚动般的效果,使人心灵震撼.“ 山河表里潼关路 ” ,突出写潼关的险要.这里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多少次关系着兴亡的战斗在这里展开.从潼关向西,“ 望西都,意踌躇 ” .长安是好几代王朝的首都,作者登高伫望,思古之情油然而起.“ 伤心秦汉经行处 ” 两句,是说遥望那片秦代人、汉代人乃至历代人曾经走过的土地,不禁感慨系之.诗人感到,历史在他面前一页页地翻开,无情地宣示王朝更替不可避免的现实.此曲迥异于其他诗作,在于它不只是一般地抒发兴亡之感,而且一针见血,揭示出兴亡后面的历史真谛:“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这八个字,鞭辟入里,精警异常,恰如黄钟大吕,振聋发聩,使全曲闪烁着耀眼的思想光辉.从诗人对百姓的态度,回应起首两句,当可理解为甚么他在雄壮的山色面前,抚今追昔,显得心情沉重,郁勃难舒了
  作者这时正行进在潼关的路上,峰峦、波涛都是亲眼见到,“如聚”“如怒”都染上了作者的感情色彩.作者心情不愉快(意踌躇)的原因是:灾难频繁,百姓受苦.把潼关的地形与历史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寓情于景,触景生情,以潼关作为历史的见证者,发出一声沉甸甸的“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千古奇叹.第一句写重重叠叠的峰峦,潼关在重重山峦包围之中,一“聚”字让读者眼前呈现出华山飞奔而来之势、群山攒立之状;因地势险要,为古来兵家必争之地.山本是静止的,“如聚”化静为动,一个“聚”字表现了峰峦的众多和动感.第二句写怒涛汹涌的黄河,潼关外黄河之水奔腾澎湃,一“怒”字让读者耳边回响千古不绝的滔滔水声.黄河水是无生命的,而“如怒”则赋予河水以人的情感和意志,一个“怒”字,写出了波涛的汹涌澎湃.“怒”字还把河水人格化,“怒”字注入了诗人吊古伤今而产生的满腔悲愤之情.为此景所动,第三句写渲关位于群山重重包围、黄河寒流其间那除隘之处.“山河表里潼关路”之感便油然而生,至此潼关之气势雄伟窥见一斑,如此险要之地,暗示潼关的险峻,乃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也由此引发了下文的感慨.
 
 
展开全文阅读
剩余:2000
上一页:牛刀小试4
下一页:第二问不会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