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自然科学发展十分缓慢,但是哲学和文学艺术却硕果累累,是咋回事?

问题描述:

中国古代,自然科学发展十分缓慢,但是哲学和文学艺术却硕果累累,是咋回事?
1个回答 分类:历史 2014-12-08

问题解答:

我来补答
这个问题非常复杂
首先,应当指出,在清朝以前,中国古代的自然科学发展并不落后于同时代的世界其他部分,甚至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是遥遥领先的.但是不幸的是,由于西方经济迅速发展造成的对科学技术的强烈需求,导致了西方自然科学在16世纪以后的爆发式发展,而此时的中国没有跟上,所以显得很落后.
第二,并不否认,中国自然科学在发展速度上是不快的,甚至可以用慢来形容.这里面主要的原因是需求不强烈,小型的农业经济并不要求发达的科技,所以中国古代对于科学技术本身是不重视的,或者说不是社会的主流需求.比如西南盐井技术在进掘土地和传输流体方面的成果是非常好的,但是这只是一个特例,更多的时候,由于经济压力产生的对生产力的更多要求不是通过提高技术而是社会剧烈动荡来缓解的,比如土地兼并造成的生产力下降导致的是农民起义,以人口的大减少为代价来舒缓对生产力的要求.
也就是说,在和平和动乱时期,在中国古代对于自然科学更多的是一种很放任发展而非强烈要求的.
第三,当将文化上溯到春秋战国时代以前,还有一个物质上的原因.众所周知,在中国古代,最早的文字载体是龟兽甲和青铜器,后来是竹简,再后来才混用绵帛,最后到汉朝以后才逐渐开始大量用纸的.在进行自然科学的研究时候,图的使用是重要的,比如墨子描述的小孔成像理论,如果用图来描述是简单易懂的,但是若仅以文字描述则繁难.若是纯粹的几何研究,没有图更是不可想象的,而几何是数学发展的基础,数学则是自然科学进步的根基,可以说,在早期的自然科学的发展中,没有图是一件极其糟糕的事情,对于基础理论的进步和传播是一种灾难.
回顾中国早期的文字载体,无论是甲骨青铜还是竹简,想在上面画图都是非常困难的,尤其是作为中国文化奠基时期春秋战国时期使用的竹简,画图更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这本身就限制了自然科学在早期的健康发展,同时也对中国古代的思维方式形成了一种限制,当大家习惯于以文字而非图来说明事情的时候,图和几何的发展就更加不健康了,这可以视为中国自然科学发展缓慢的一个物质原因
第四,哲学和文化艺术的发展是社会物质生活丰富的结果,也许某一个哲学家艺术家可以在穷困潦倒下发展,但是一个时代的哲学和文艺发展则依赖于一个相对稳定和富足的社会,比如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虽有,但是经济上是大步发展的;再比如汉初的哲学和文艺基本上是完全继承东周的,没有自身的创新和发展,直至汉文景之治以后,赋体这一当时的流行文体才发展起来.而中国古代纯粹的整个社会潦倒时期并不太多,几次大分裂算是,元朝算是,剩下的时间都是可以保证发展的.
总之,中国在早期是没有一个自然科学的迅速发展的内因(社会需求)和外因(研究条件,几何,数学)的,虽然由于文明的漫长和传承不断,在明清以前,仍然是保持一个世界领先地位的,但是整体发展是出于散漫放任的状态的.而哲学和文艺由于在绝大部分情况下还是保持发展的,硕果累累还是正常的
 
 
展开全文阅读
剩余:2000
上一页:100 ,11
下一页: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