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不仅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左右臂,更是一种奥妙奇趣的知识。它丰富多彩,奇妙莫测,能锻练人的大脑,使人机智并佳。它迷人的趣

问题描述:

数学不仅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左右臂,更是一种奥妙奇趣的知识。它丰富多彩,奇妙莫测,能锻练人的大脑,使人机智并佳。它迷人的趣题让我成了它忠实的伙伴。
数学被人誉为“最复杂的一门课”,因为他太深奥了,使很多小伙伴们不太容易理解,摸不着头脑,更别说去深入研究了。但它深奥中带着有趣,使我这类人逐渐地喜爱上它。我们的
学习的方法是一个美妙的组合,它就是“先‘学习’后‘细做’再‘思索’”
“学习”是指学习新的数学知识。“细做”就是把学到的知识列成题目再仔仔细细的地做。“思索”即让学到的东西尽可能的在脑子里打转,想想它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的目的是什么,
再加以运用,使大脑尽可能地去理解它,甚至引发出一些自己的创意。
现在的人做的可能都是“学”吧?不断地学习新知识而不进行温习和思索,到头来又记得了多少呢?只是图的个虚名,却浪费了时间和精力。所以我建议大家学习数学就要“
先‘学习’后‘细做’再‘思索’”,可能这会比较慢,可这永远都是值得的。
数学就像是鸟儿的翅膀,带着鸟儿飞向蓝天。让我们也拥有这双美丽的“翅膀”,飞向属于我们的“数学
1个回答 分类:语文 2014-10-19

问题解答:

我来补答
小学五年级数学论文 小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易导致计算错误和失误.我们往往认为这是学生“马虎”造成的.根据我的教学经验,以及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学生在计算和读题中出错,不能仅仅归结为马虎,原因大致有以下几方面: 1、感知错误 题目中的数看错或抄错.由于计算题本身没有情节并且外形单一,学生受到思维发展程度的制约,就容易造成在观察题目时,感知模糊,注意力不集中,观察不仔细,易抄错数和符号等.如一些学生常把“89”写成“98”或者“86”,把“100003”写成“10003”.对于一些应用题,名词术语丰富,如表示数量之间关系的术语:比……多(少)、一共、增加、增加到、还剩、同样多、几倍、平均等,学生没有确切地理解和熟练地掌握. 2、思维定势的干扰 当学生碰到与原有强化信息类似的外来信息时,原来的信息便会被激活,产生思维干扰,易造成错误.如学生会在平时的大量计算和专题训练时形成固定的思维习惯,而当题目与原来的题目相似,但又有所不同发生了变化时,仍然按照原来的做题方法进行,不能及时、准确地分辨信息.如在接近整十、整百数的加减法的练习题16+99、35+198、74+297中夹一道68+101,学生依据简便算法中“多加了要减去”这一定势思维,把68+101变成68+100-1来计算,造成错误. 3、技能缺陷 加、减、乘、除这些基本运算是各种复杂运算的基础,只有在学生掌握了这些基本运算后,才能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一些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不重视审题,对学生读题的技能指导也不够. 4、不良学习习惯的影响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对已经学习过的内容不感兴趣,对于反复做过的练习态度不认真,对新学内容一知半解,知识半生不熟最容易马虎.
联系生活实际,提高教学效率
论文摘要:小学数学教学新大纲要求“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本文主要论述如何把学生的生活实际作为切入点和突破口,加大课改力度,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重视人本教育中体现数学的实用价值,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关键词:生活实际 兴趣 效率 实践
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在小学数学中如何将人类认识知识的过程简约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亲自感悟到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是学生牢固掌握知识的前提条件.同时,学生在感悟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进行着积极的探索、思考,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源泉.
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非常重视数学知识的教学,而很少关注这些数学知识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有哪些联系.学生学会了数学知识,却不会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造成了知识学习和知识应用的脱节,感受不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这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很不利的.新修订的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这就要求数学教师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来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学生切实体验到身边有数学,用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同时,在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真正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我认为我们可以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通过设置情境,使枯燥的数学趣味化,令学生体验到数学并不枯燥,数学并不陌生,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从而产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并且使每一位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建立学好数学、会用数学的信心,培养不畏困难、严谨求实的思想品质,以及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诚然,小学生的生活经验尚少,但教师如有意识的加以引导,必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从四个方面试述如何把学生的生活实际作为切入点和突破口,提高教学效率:
一、联系生活实际,孕育学习兴趣. 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在教学前可引导学生搜集生活中的数学信息,可积累数学知识,更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最佳途径.
例如,在教学"利息"前,我让学生做了两个准备工作:一是到银行存一次钱,二是调查一下一年期、二年期、三年期的年利率分别是多少.学生交头接耳、跃跃欲试、对即将要学的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课后,他们或邀同学,或邀父母,或独立操作,兴致盎然的完成了这一 特殊的作业.上课的时候,学生们纷纷带来了他们的存单,还七嘴八舌的告诉我他们的发现:自己回家与父母以前的存单比较了一下,发现利率下调了;甚至还有同学告诉我他还计算了一下,发现存单上填写的本息合计少了,是不是银行弄错了……这样,既避免了利息的教学公式化,又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事实证明,如果教师做个有心人,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找数学的素材,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习数学如身临其境,就会产生亲切感,有利于形成似曾相识的接纳心理,例如:上学时可让学生估算一下到校需多少时间,以免迟到;外出旅游估算一下要带多少钱,才够回来等等.
这会可以了吧
 
 
展开全文阅读
剩余: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