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找10首古诗词,对其中涉及到的历史知识做介绍、感悟

问题描述:

查找10首古诗词,对其中涉及到的历史知识做介绍、感悟
谢谢!
1个回答 分类:综合 2014-09-23

问题解答:

我来补答
1.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要理解题目中的“折柳”的含义,关键就要能理解“柳”的意象.在学生学过的课文中包括一些常见的古诗词,比如,“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李白《塞下曲》)、“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焕《凉州词》)、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诗经·采薇》).还有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中有《折杨柳枝》,歌词是:“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人.”
由此我们可以理解到,古诗中的“柳”是有特殊的含义的.柔顺婀娜、随风摆动的“柳”和“留”谐音,另外古人还有折柳送行的习俗,这就很容易引申到“柳——留——惜别——依依不舍”的层面上来.使人联想到,离别的人一看见杨柳,就会想起离别时依依不舍的场面,就会浮现出赠柳惜别的情景,心中就会涌起一缕缕离愁.这样,诗中“折柳”一词所寓含的“惜别怀远”之意就比较容易理解了.
2.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
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
自在娇莺恰恰啼.
[简析]
唐肃宗上元元年(公元760年)诗人杜甫在饱经离乱之后,寓居四川成都,在西郊浣花溪畔建成草堂,暂时有了安身的处所,心情比较舒畅.春暖花开时节,他独自在江畔散步赏花,写下了《江畔独步寻花》一组七首绝句,这是其中的第六首.
首句“黄四娘家花满蹊”,点明寻花的地点.“蹊”是小路.“花满蹊”是说繁花将小路都盖住了,连成片了.次句“千朵万朵压枝低”.“千朵万朵”形容数量之多.“压枝低”中的“压”和“低”两个字用得十分贴切、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春花密密层层,又大又多,沉甸甸地把枝条都压弯了.这句是上句“满”字的具体化.第三句“留连戏蝶时时舞”.“留连”是形容蝴蝶飞来飞去舍不得离开的样子.这句从侧面写出春花的鲜艳芬芳.其实诗人也被万紫千红的春花所吸引而留连忘返.第四句“自在娇莺恰恰啼”.“娇”是形容莺歌柔美圆润.“恰恰啼”是说正当诗人前来赏花时,黄莺也在鸣叫.只因为诗人内心欢愉,所以想当然地认为黄莺特意为自己歌唱.这与上句说彩蝶留连春花一样,都是移情于物的手法.由于诗人成功地运用了这一手法,使物我交融,情景相生,这首小诗读起来就更亲切有味.
3.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香炉,指庐山香炉峰,“在庐山西北,其峰尖圆,烟云聚散,如博山香炉之状”(乐史《太平寰宇记》).可是,到了诗人李白的笔下,便成了另一番景象:一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地升起了团团白烟,缥缈于青山蓝天之间,在红日的照射下化成一片紫色的云霞.这不仅把香炉峰渲染得更美,而且富有浪漫主义色彩,为不寻常的瀑布创造了不寻常的背景.接着诗人才把视线移向山壁上的瀑布.“遥看瀑布挂前川”,前四字是点题;“挂前川”,这是“望”的第一眼形象,瀑布象是一条巨大的白练高挂于山川之间.“挂”字很妙,它化动为静,维妙维肖地表现出倾泻的瀑布在“遥看”中的形象.谁能将这巨物“挂”起来呢?“壮哉造化功”!所以这“挂”字也包含着诗人对大自然的神奇伟力的赞颂.第三句又极写瀑布的动态.“飞流直下三千尺”,一笔挥洒,字字铿锵有力.“飞”字,把瀑布喷涌而出的景象描绘得极为生动;“直下”,既写出山之高峻陡峭,又可以见出水流之急,那高空直落,势不可挡之状如在眼前.然而,诗人犹嫌未足,接着又写上一句“疑是银河落九天”,真是想落天外,惊人魂魄.“疑是”值得细味,诗人明明说得恍恍惚惚,而读者也明知不是,但是又都觉得只有这样写,才更为生动、逼真,其奥妙就在于诗人前面的描写中已经孕育了这一形象.你看!巍巍香炉峰藏在云烟雾霭之中,遥望瀑布就如从云端飞流直下,临空而落,这就自然地联想到象是一条银河从天而降.可见,“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一比喻,虽是奇特,但在诗中并不是凭空而来,而是在形象的刻画中自然地生发出来的.它夸张而又自然,新奇而又真切,从而振起全篇,使得整个形象变得更为丰富多彩,雄奇瑰丽,既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又给人以想象的余地,显示出李白那种“万里一泻,末势犹壮”的艺术风格.
4.春残
翁宏
又是春残也,如何出翠帏.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寓目魂将断,经年梦亦非.
那堪向愁夕,萧飒暮蝉辉.
诗写女子春末怀人.首句点题,写来不拘一格.一句中,“又”字开头,“也”字结尾,连用一个副词和一个语气词,这在诗中是不多见的.然而作者用得很自然,使起句突兀,加强了语气,强化了诗中女主人公的哀怨之情,并有笼盖全篇的作用,算得上写法的出新.“又”字还与下面的“经年”相应,暗示这女子与情人离别,正是去年此时,故对物候变化特别敏感.第二句“如何出翠帏”,“如何”,有不堪的意思.联系第一句看,这位女子正是在去年此时此地,经受着别离的苦痛.时隔一年,记忆犹新,而且,现在还是在这一时间和这一地点,她怎敢再身临其境,重新经受这样的苦痛呢!所以说不敢出翠帏.再联系下联看,不敢出来实际上还是出来了,人在极端苦闷的时候,往往就是处在这样的自我矛盾中.这又活画出了这位女子梦魂牵惹、如痴似醉的神态,从而烘托出她的思念之情是如何的镂心刻骨

5.《离思》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去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头,半缘修道半缘君.
看过沧海 和巫山 就觉得其他地的海和云不怎样了
花丛虽美也懒得观 在这里修道一半情啊还在心上人身上
没有心去寻新的恋情
6.客 至
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 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 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 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 隔篱呼取尽馀杯.
这是一首洋溢着浓郁生活气息的纪事诗,表现诗人诚朴的性格和喜客的心情.作者自注:“喜崔明府相过”,简要说明了题意.
一、二两句先从户外的景色着笔,点明客人来访的时间、地点和来访前夕作者的心境.“舍南舍北皆春水”,把绿水缭绕、春意荡漾的环境表现得十分秀丽可爱.这就是临江近水的成都草堂.“皆”字暗示出春江水势涨溢的情景,给人以江波浩渺、茫茫一片之感.群鸥,在古人笔下常常作水边隐士的伴侣,它们“日日”到来,点出环境清幽僻静,为作者的生活增添了隐逸的色彩.“但见”,含弦外之音:群鸥固然可爱,而不见其他的来访者,不是也过于单调么!作者就这样寓情于景,表现了他在闲逸的江村中的寂寞心情.这就为贯串全诗的喜客心情,巧妙地作了铺垫.
颔联把笔触转向庭院,引出“客至”.作者采用与客谈话的口吻,增强了宾主接谈的生活实感.上句说,长满花草的庭院小路,还没有因为迎客打扫过.下句说,一向紧闭的家门,今天才第一次为你崔明府打开.寂寞之中,佳客临门,一向闲适恬淡的主人不由得喜出望外.这两句,前后映衬,情韵深厚.前句不仅说客不常来,还有主人不轻易延客意,今日“君”来,益见两人交情之深厚,使后面的酣畅欢快有了着落.后句的“今始为”又使前句之意显得更为超脱,补足了首联两句.
以上虚写客至,下面转入实写待客.作者舍弃了其他情节,专拈出最能显示宾主情份的生活场景,重笔浓墨,着意描画.“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使我们仿佛看到作者延客就餐、频频劝饮的情景,听到作者抱歉酒菜欠丰盛的话语:远离街市买东西真不方便,菜肴很简单,买不起高贵的酒,只好用家酿的陈酒,请随便进用吧!家常话语听来十分亲切,我们很容易从中感受到主人竭诚尽意的盛情和力不从心的歉仄,也可以体会到主客之间真诚相待的深厚情谊.字里行间充满了款曲相通的融洽气氛.
“客至”之情到此似已写足,如果再从正面描写欢悦的场面,显然露而无味,然而诗人却巧妙地以“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作结,把席间的气氛推向更热烈的高潮.诗人高声呼喊着,请邻翁相知,诗人不得不以明月、身影为伴,向月而高歌,对影而起舞,以排遣自己深沉的郁闷.结联进而要和明月、身影永远结成忘情好友,将来在邈远的碧空中相见遨游.这表现了诗人对污浊现实的强烈不满,在孤独中向往自由和光明.这首五言诗,构思新颖,想象奇妙,情致致深婉,是李白抒情诗中别具神韵的佳作.诗人把自己置于良辰美景之中,又极力渲染幽静的氛围,从而在色调的鲜明反差中,表达出美景虽在、知音难求的深沉悲叹.从艺术上看,这首诗的构思十分高妙.在一直一曲、回环往复中,把诗人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看似欢快之语,表达深重的孤苦情感,从而在全诗中构成曲笔.全诗在一直一曲,一纵一收中,创造新奇深厚的意境,其谪仙之才与超人笔力由此可见.
15.送别 [王维]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简要评析] 这一首送别诗旧说是送孟浩然归南山所作.这首诗通过写送友人归隐,表达了作者也想归隐的心情和对友人离去的依依惜别之情.全诗通过问答来送别,可以说是别开生面,不落常套.首句“下马饮君酒”叙事朴实、点题巧妙.从中不难看出两人之交不仅学友最而且绝非凡夫俗子可比.同时,在章法上,这两句还构成了曲直之势,使后两句的承接与过渡,显得十分自然.可贵之处在于诗人巧妙地以前四句的一问一答,引出最后劝慰友人归隐山林,悠悠自适,这样含蓄有味的诗句,使全篇为之生色.这两句诗是全诗的主旨所在,沈德潜说得好:“白云无尽,足以自娱,勿言不得意也.”(《唐诗别裁集》)这也表现了诗人对远离尘世,啸遨林泉的隐居生活的向往与追求.纵观全诗,选材平淡却构思巧妙,语言浅显则饱含深情.在表达上意上,前四句的诗味看来似乎很淡,但从那一叙,一问、一答的曲直变化中,我们不难体悟到作者高超的构思技巧.
16.夏日南亭怀辛大 [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感此怀故人,终宵劳梦想.
[简要评析] 这一首夏夜纳凉怀念友人的五言古体诗,也是淡而有味,清新而浑然一体的名篇.这首诗在夏日纳凉的描绘中,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沉思念.诗人通过自己对客观景物的真切感受,隐居生活的悠闲自适,塑造了一种清幽宁静的艺术意境.诗以夏夕着笔,但又起得很别致.诗人不直接写夕阳西下,明月东升,而是写看到山上的阳光西落,才感到已是傍晚.这里用一个“忽”字,表明落日西沉得很快,也是诗人的主观感受.夜幕降临,明月从池东冉冉升起,远景近写.用了一个“渐”字,是诗人的实感,和首句“忽”相对照,表现了两种动景的不同状态.这较为生动的描绘出诗人闲适自在,不受拘束的隐士风神.“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两句,历来被推为写景细致入微的佳句.清风吹拂,送来荷花浓郁的芳香,夜阑人静,翠竹上滴露之声可闻,多么寂寞的夏夜!诗人经过细心的体察,选择了最能体现静境的动态景物和音响来描写,收到了以动来突出特定环境中寂静的艺术效果,同时也反映了诗人隐居生活中心境的平静.最后四句怀友.这样令人适意的夏夜,没有知友畅叙,欲弹琴而自遣,又无知音欣赏,寂寞之感倍增,更加怀念故人,以致终宵梦想,情意趋势.全诗因景启情,对景怀友,情景融合,意境幽寂.
 
 
展开全文阅读
剩余:2000
下一页:请说清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