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背影》 分析这篇文章动人的原因要400字的啊

问题描述:

朱自清《背影》 分析这篇文章动人的原因要400字的啊
不要什么赏析什么理解啊啊
1个回答 分类:语文 2014-10-17

问题解答:

我来补答
  阅读这篇散文,我们可以感受到父子亲情——父亲对儿子的疼爱和儿子对父爱的感念.这是人间至情.这也是家庭美德,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
  想想父亲当时的困厄,对父爱的感受就会更加深切.当时,父亲遭遇双重灾祸,祖母死了,差使也交卸了,丧母的悲痛加上生存危机,父亲陷入了困境.朱自清是大儿子,还在大学念书,接手还早,还要供养,养家重担压在父亲一人肩上,他是怎样急于谋事啊.父亲在谋事与送行二者之间再三踌躇,天平的一头是那么沉重,他却把天平的另一头——儿子路途平安看得更重,这种爱子之心,真是情深似海!父亲亲自送行,照顾得无微不至,不光顾到眼前,还为儿子一路着想,临别还给儿子买橘子.买橘子要过铁道,那时月台很高,爬起来非常费劲,儿子是看在眼里的,为了儿子,再难的事情他也心甘情愿.“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他是这样吃力地过铁道买橘子的,爱子之心是多么强烈,父爱的力量是多么巨大,这样的父爱催人泪下.
  《背影》中的父亲形象,是慈父的形象.有人说“我们在《背影》中看到的与其是一个父亲的形象,毋宁是一个母亲的形象”,这是把父亲的形象绝对化了,以为父亲就是严父,其实慈父的形象也是父亲的形象.朱自清父亲性格中也有刚强的一面.听他面对双重灾难的心声:“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大有泰山压顶不弯腰的气概.而浦口送行,则更多地表现他慈爱的一面.
  看看父亲爱子的行为方式,对父爱的感知会更深一层.在中国父母的眼里,孩子永远是孩子,几十岁的孩子还是孩子,朱自清的父亲也这样.尽管急于谋事,最后还是决定自己去送儿子,到底放心不下,惟恐孩子有什么闪失.讲价钱要自己讲,拣座位要自己拣,买橘子要自己买,力不胜任的事情也要自己上前,能为孩子尽心尽力,心里就会感到满足、舒心.“背影”,为了儿子而勉为其难的形象,正是中国慈父形象的定格.中国的慈父总是甘为孺子牛,自己能省则省,最好的东西让儿子享受,请注意,父亲是一身布衣,给儿子的是紫毛大衣.这样毫不起眼的举动不正体现着父亲无限的爱吗?你不能感受到深切的父爱吗?
 
 
展开全文阅读
剩余: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