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九歌 湘夫人》 和 《山鬼》 两篇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 我是一名外国留学生 教授 留了这个作业 很难

问题描述:

简述《九歌 湘夫人》 和 《山鬼》 两篇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 我是一名外国留学生 教授 留了这个作业 很难
1个回答 分类:语文 2014-10-10

问题解答:

我来补答
  《湘夫人》
  1、这首诗有着明暗对应的双层结构方式.主人公情感的表现,有明有暗,明暗结合.抒情对象既可实指,又有象征性.在描写实境时,主人公的情感是表层性的,意旨明朗,指事明确,语言明快,情感色泽清晰,高低起伏,强弱大小,都呈透明状态.如诗的后半段写筑室建堂、美饰洞房、装饰门面、迎接宾客的场面,就属于表层性的,即明写.从“筑室兮水中”至“疏石兮为芳”,是从外到里、由大到小;从“芷葺兮荷屋”至“建芳馨兮庑门”,又由里到外.线路清楚,事实明白,情感的宣泄是外露的,是直露胸臆的方式,淋漓酣畅,无拘无束,少含蓄,情感的流动与外在形式同步
  2、从深层结构看,这首诗有着寓情于景的表情法.景物不是原来的样子,如“鸟何”、“罾何”、“麋何”、“蛟何”等句;或是带上感情色彩的景物,如秋风、秋水、秋叶的描写.情感的流动较蕴藉、含蓄、深沉,如海底暗流,不易发觉.因此需要通过表层意象加以领会. 这种双层结构,明暗对应,相辅相成,构成一种情景交融的境界.这种结构的优点是:可以增大情感的容量,使情感的表现呈立体状.
  《山鬼》本诗在艺术方面采用断点续传的方式来组织诗体结构的.前两章是乐景,后面的却是悲景,由喜转悲, 自“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以下,情节出现了曲折,诗情也由此从欢快的顶峰跌落.满怀喜悦的女巫,只因山高路险耽误了时间,竟没能接到她所爱的人.她懊恼、哀愁,同时又怀着一线希冀,开始在山林间寻找.诗中正是运用不断转换的画面,生动地表现了巫山神女的这一寻找过程及其微妙心理:她忽而登上高山之巅俯瞰深林,但溶溶升腾的山雾,却遮蔽了她焦急顾盼的视野;她忽而行走在幽暗的林丛,但古木森森,昏暗如夜;那山间的飘风、飞洒的阵雨,似乎全为神灵所催发,可她所爱的人就是不露面.人们祭祀山灵,无非是想求得她的福佑.现在见不到神灵,还有谁能使其青春永驻呢?为了宽慰年华不再的失落之感,她便在山间采食灵芝,以求延年益寿.这些描述,写的虽是巫者寻找神灵时的思虑,表达的则正是世人共有的愿望和人生惆怅.诗人还特别妙于展示巫者迎神的心理:“怨公子兮怅忘归”,分明对神灵生出了哀怨;“君思我兮不得闲”,转眼却又怨意全消,反去为她爱人的不临辩解起来.“山中人兮芳杜若”,字面上与开头的“子慕予兮善窈窕”相仿,似还在自夸自赞,但放在此处,则又隐隐透露了不遇神灵的自怜和自惜.“君思我兮然疑作”,对爱人的不临既思念、又疑惑的,明明是巫者自己;但开口诉说之时,却又推说是神灵.这些诗句所展示的主人公心理,均表现得复杂而又微妙.这些都无不透露出,当时的君王不得人心,惩善用奸,人民百姓都只能够寄希望于神灵,祈福于神灵.这也是屈原理想神化的悲哀,他心凉了!
  《山鬼》
  在艺术上是成功的,首先诗人善于将自己的深厚感情转嫁给巫山女神,用神来表达自己的意愿,在迷信成分浓厚的楚国,不实为一种真时社会文化的写照,他寄情于神灵,让神来替自己说话,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神要做世人的事,他也摆脱不了悲惨的命运,就好像前面总是因山路艰险的阻碍,而找出种种理由落得“空自悲”. 到了此诗结尾一节,神灵的不临已成定局,诗中由此出现了哀婉啸叹的变徵之音.“雷填填兮雨冥冥”三句,将雷鸣猿啼、风声雨声交织在一起,展现了一幅极为凄凉的山林夜景.诗人在此处似乎运用了反衬手法:他愈是泻染雷鸣啼猿之夜声,便愈加见出山鬼所处山林的幽深和静寂.正是这凄风苦雨的无边静寂中,诗人的收笔则是一句突然迸发的哀切呼告之语:“思公子兮徒离忧!”这是发自迎神女巫心头的痛切呼号——她开初曾那样喜悦地拈着花技,乘着赤豹,沿着曲曲山隈走来;至此,却带着多少哀怨和愁思,在风雨中凄凄离去,终于隐没在一片雷鸣和猿啼声中.诗人富于寻找选择与自己的情绪相揉合的具有“形体”的意象.他通过山中竹林深,道路险,孤山高,云海荡,东风呼啸,神灵降雨等写出自己人生境遇
 
 
展开全文阅读
剩余: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