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历史故事简介

问题描述:

孙中山历史故事简介
1个回答 分类:综合 2014-11-22

问题解答:

我来补答
  孙中山(1866—1925年),于1866年11月12日出生在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亨村,是中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华夏杰出爱国志士.深受全国各族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的尊崇和景仰.
  孙中山出身于农家,乳名帝象,学名文,字德明,号日新,后改逸仙.在日本时化名为中山樵,在长期奔走革命活动中曾多次改名杜嘉诺、高野长雄、陈文、陈载之、中山二郎、吴仲、高达生、艾斯高野、阿罗哈(DrAlaha)等.辛亥革命后始称孙中山,日本称孙文,欧美各国则称孙逸仙,在公文、函电中多自署孙文.
  孙中山祖籍东莞县,五世祖于明代中叶迁居香山县,十四世祖殿朝公始定居翠亨村.孙中山自小就参与家中农业辅助劳动,自谓本“农家子也,生于畎亩,早知稼穑之艰难”.其家无田产,佃二亩半高租田耕种,难以糊口,其父达成还在村中打更报时.孙中山6岁时便上山打柴牧牛,到溪涧捕鱼虾,随外祖父到海边打蚝,还到邻村三合会人办的武馆偷学拳术,故从小就养成勤劳勇敢的精神.10岁时始进村塾求学,聪颖过人,仅三年就成为全家中最有文化的一员.当时与从上海回乡的陆皓东相识,并成莫逆之交.1878年,得长兄孙眉的帮助,到檀香山就学达5年之久.回国后曾偕陆皓东到村庙,见病者求神服食香灰,二人不满巫医骗人,遂分头将神像捣坏,因而出走香港.到香港后洗礼入基督教,并继续读书,不久转学到广州博济医学院,结识了三合会首领郑仕良.后又闻香港西医书院招生,旋即以优异成绩考入该校.在学期间,除学习本科外,对欧美各国的政治、经济、农业、乃至天文地理知识,无不涉猎,被友人称之为“通天晓”.当时因深感清廷政治腐败,经常与同乡杨鹤龄以及陈少白、尤列等人共议国事,抨击朝政,时人认为此举为大不敬,称之为“四大寇”.其间曾致书濠头乡退休官吏郑藻如,提出禁鸦片、种蚕桑、办教育的主张.每逢假期回乡,就帮助农民选种施肥,改良水利,扩宽道路,并与乡绅商议改革乡政,制订预防盗贼的措施.有意以一村作示范,冀能做出成绩推广全国.
  在医学院毕业后,曾在澳门、广州设馆行医,每天定时义诊赠药,故求医者门庭若市.1894年春在翠亨家中草拟了《上李鸿章书》,并偕同陆皓东远赴天津求见李鸿章,希望他接纳其“人尽其才,地尽其利,物尽其用,货畅其流”的宏图伟略.但不获接见,于是他转赴檀香山,在孙眉的帮助下,几经艰辛,发动起广大华侨,组成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该会的誓词鲜明地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的主张.并且即时筹集资金伺机起义.
  1866年11月12日(清同治五年十月初六日寅时),他出生于中国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亨村农民之家,为家中第三子,幼名“帝象”,七岁时入私塾接受传统教育.由于家道贫寒,平时,孙中山还要去捡猪粪.贫寒的幼年生活,使得孙中山对于旧中国的民生疾苦有了切身的体会.
  1879年,十四岁的孙中山受长兄孙眉接济,随母乘轮船赴夏威夷檀香山,始见“沧海之阔,轮舟之奇”.在当地英国国教会开办的用英语授课的小学“意奥兰尼书院”(Iolani School),他修读英语、英国历史、数学、化学、物理、圣经等科目.1881年孙中山毕业,获夏威夷王亲颁英文文法优胜奖.之后,他进入当地最高学府、美国教会学校“奥阿胡学院”(Oahu College,相当于中学程度)继续学业.
  1883年,由于孙中山有信奉基督教的意向,被兄长送回家乡.于同年冬天到香港,与陆皓东一同在公理会受洗入基督教,并就读于拔萃书屋(今日之拔萃男书院).1884年,进入中央书院(今日之皇仁书院),1887年进入香港西医书院(香港大学的前身),1892年7月以首届毕业生中第二的成绩毕业,并获当时港英政府总督威廉•罗便臣亲自颁奖.
  之后,他在澳门、广州等地行医.在广州行医期间,常常与尤列、陈少白、杨鹤龄、陆皓东等人畅谈、批评国事,也常谈革命,故广州人将此四人名为“四大寇”,甚至在文旁边加上水字旁,成为“汶”,以示贬损.虽然他最初未言革命,但这一期间的社会活动,对他后来的革命事业,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
 
 
展开全文阅读
剩余:2000
上一页:椭圆简单性质
下一页:求解这个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