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中生李中因的意思

问题描述:

桑中生李中因的意思
1个回答 分类:语文 2014-10-26

问题解答:

我来补答
【不记人过】吕蒙正相公不喜欢记着别人的过失.初任参知政事,进入朝堂时,有一位中央官吏在朝堂帘内指着吕蒙正说,“这小子也当上了参知政事呀?”吕蒙正装作没有听见而走过去了.与吕蒙正同在朝班的同事非常愤怒,下令责问那个人的官位和姓名.吕蒙正急忙制止,不让查问.下朝以后,那些与吕蒙正同在朝班的同事仍然愤愤不平,后悔当时没有彻底查问.吕蒙正则说:“一旦知道那个人的姓名;则终身不能忘记,不如不知道那个人的姓名为好.不去追问那个人的姓名,对我来说也没有什么损失.”当时的人都佩服吕蒙正的度量.
【启示】在日常生活中,对别人应有宽宏大度,不计个人得失的胸怀.

【欲食半饼喻】 有一个人肚子饿了,走到饼店买饼吃.一块接著一块,吃了六块饼,当第七块饼吃到一半时,便觉得已经吃饱,突然间,念头一闪,他懊悔的掴打自己的嘴巴说:「我怎么这么笨!早知道吃这半块饼就会饱,就吃这半个就好了.怎么那么儍!刚刚还吃了六块.唉啊!我怎么这么笨啊!」
【启示】其实,这半块饼如同世间的荣华富贵,是不实在的.偏偏世人执假为真,汲汲营求名利财富,到头来却是一场游戏一场空.肚子饱,是累积之前的六块饼,他却以为,是吃了后面这半块饼才饱,这是对世间颠倒的想法,也是不明因果的想法.
【反裘负刍】魏文侯出游,看见路上有个人反穿这皮衣背柴禾,魏文侯说:“为什么反穿这皮衣背柴禾?”那人回答说:“我爱惜我的皮衣的毛.”魏文侯说:“你不知道如果皮被磨光毛也就没地方依附了吗?”
【启示】任何事物都有它的规律,大家不能背道而驰,应遵循自然规律,不能拔苗助长,最终只能起到相反的结果.
【管庄子刺虎】有两只老虎因为争食一人而相斗,管庄子想要刺死它们.管与止住他说:“老虎是凶猛的动物;人是甘美的食物.让两只老虎因争吃人而互相争斗,小的一定会死,大的一定会受伤.你等这两只老虎受伤后再刺杀他们,就能一下子杀死两只老虎了.不用费杀死一只老虎的力气,就赢得一下子杀死两只老虎的名声.”
【启示】要取得胜利,不能光凭勇敢,而要运用智慧.善于运用智慧的人,可以用较小的代价,取得较大的收获.
【齐人有好猎者】齐国有个爱好打猎的人,荒废了很长时日也没有猎到野兽.在家愧对家人,在外愧对邻里朋友.他考虑打不到猎物的原因,是因为狗不好.想弄条好狗,但家里穷没有钱.于是就回家努力耕田,努力耕田家里就富了,家里富了就有钱来买好狗,有了好狗,就屡屡打到野兽.打猎的收获,常常超过别人.不只是打猎如此,任何事都是这样.
【启示】这篇寓言说明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办事要考虑到各方面的因素.
【何梅谷之妻】何梅谷,是长江以西人氏.他的妻子已经老了,喜欢拜佛念经,从早到晚,一定要嘴里念上:“观音菩萨”一千遍才肯停止.何梅谷凭借儒家的学问在当时很有名望,使其妻停止做佛事又怕被当时的士大夫谈论耻笑,进退两难.一天,三翻两次地喊他妻子的名字,一直到晚上也呼喊着不停止.妻子生气地说:“为何这么聒噪?”梅谷慢慢说道:“才喊了半天,你就对我生气,观音一天被你喊了一千遍,怎能不对你生气呢?”妻子顿时明白了,于是停止做佛事.
【启示】何梅谷巧妙地设计了一种让其心烦的氛围,通过这种氛围让老伴自己感觉到每日念观世音,令人心烦,最终达到说服老伴的效果.
【邴原泣学】邴原幼时丧父,几岁时,从书塾经过,(听见书声琅琅)忍不住哭了,书塾的老师问他说:“小孩子为啥哭泣?”邴原答道:“孤儿容易悲哀,穷人容易感伤.那些读书的,凡是能够学习的人,必然都是些有父母的孩子.一来羡慕他们有双亲,二来羡慕他们能够上学.内心感伤,因此而哭泣罢了."老师怜悯地说:“你这么可怜,那就去读书吧!”邴原说:“没钱交学费”老师说:“你如果立志读书,我愿意免费教你,不收学费.”邴原于是进了学堂学习,学习异常努力.才一个冬天,就读熟了《孝经》和《论语》.
【启示】向邴原学习追求学习权利、珍惜学习机会、勤奋学习的精神.书塾中的老师值得我们敬佩的是乐于助人,无私奉献,免费教邴原学习.
【晋人好利】有个贪财的晋国人,去逛市场.碰到东西就去抢,说这个东西可以吃,这个可以穿,这个我可以(收藏?),这个我可以用”,拿了就走.管理市场的官吏追出来要钱,这个晋国人说,我刚才利欲熏心,头脑发热,好象全世界的东西本来就都是我的,不知道是他的东西了.不如你给我,我如果以后发了财再还你钱.管市场的官生气了,用鞭子抽打他,把他拿的东西夺回来走了.一边有人讥笑他,晋人伸手指着他骂道:“世上的人比我还要贪财的,往往想方设法用阴谋抢夺财物,我还只不过是白天去抢,不是比他们强多了么?有什么好笑的?”
【启示】不能过分地追求金钱、名利,一定要把握好“度”.不靠自己的劳动,用不光彩的手段来获取他人的金钱,贪图别人的好处,利令智昏,下场都是可悲、可笑的.
【范仲淹罢宴】范仲淹镇守邠州时,闲暇的时候带领下属和官员登上城楼准备酒宴,还没有举起酒杯,看见数十个穿着孝服的人正在筹办装殓之物.他马上派人去询问,是客居在外的读书人死在了邠州,将要埋葬在近郊.下葬时入殓的衣服、棺材外面的套棺都没有准备.范仲淹很伤感,立即撤掉了酒席,重重地救济了他们,让他们能完成装殓这件事.在座的客人因此而感叹甚至有感动的流下眼泪的人.
【一知半解】宋国有个求学的人,(求学)三年后回到家居然直呼他母亲的名字.他母亲说:“你学习了三年,(现在)回到家却直呼我的名字,(这是)什么原因?”她的儿子说:“我所认为是圣贤的人,没有超过尧、舜的,尧、舜是名字;我所认为大的东西,没有大过天地的,天地是名字.如今母亲你贤不会超过尧、舜,母亲你大不可能超过天地,所以就呼母亲的名字.” 他的母亲说:“你所学的,准备全部按照实行吗?希望你有可能改掉的就是直呼母亲的名字;你所学的,会有不实行的吗?希望你把直呼母亲名字这件列为其首选.”
【君子之言】君子的话少而真实,小人的话多而虚假.君子的学习,传入耳中,记在心里,从自身做起.君子的治事,从一些不易看到的地方开始,最终使人不能赶上.君子考虑幸福往往不能周全,但思考祸患却百倍于思考幸福.君子在领受财物时要看对象,施与财物时却不选择人.君子的充实如同空虚一样,有如同没有一样.
【牧童捉小狼】有两个牧童进山到狼窝,窝里有两只小狼.牧童把小狼捉住,分别爬上一棵树,相距数十步.不一会儿,大狼来了,进窝发现丢失了小狼,非常惊慌失措.牧童在树上扭小狼的蹄爪、耳朵,让它大声嚎叫.大狼听见声音后,愤怒地跑到树下一边大叫一边用爪抓树.另一个牧童在另一棵树上让小狼大声嚎叫.大狼听见声音,四处张望,才看见小狼;于是不顾这边的狼崽跑到另一棵树下,象刚才那样狂叫撕抓.前一棵树上的牧童又让小狼嚎叫,大狼又转身扑过去.大狼嘴里没有停止过嚎叫,脚下没有停止过奔跑,这样来回数十次,跑得渐渐慢了,声音渐渐小了;然后大狼奄奄一息,直挺挺地躺在地上,很久都不动弹.牧童于是从树上下来看,它气已经没了.
【启示】做任何事都要专心致志,而且不要轻易被别人欺骗
【林逋论学问】求学的人提问,不光要听师长的论说,还一定要了解他们治学的方法;不光要了解方法,还要实践师长所教诲的事.这其中,既能向师长请教、又能跟朋友探讨,是求学的人最实在的事情.这是因为学习是为了学习做人的道理,提问是为了弄清学习中的疑难.作为一个人不能不学习,学习就当然不能不提问.
【一轴鼠画】东安有一个读书人擅长做画,作了一幅题材为老鼠的画,献给县令.县令开始不知道爱惜它,很随意地把这幅画挂在墙壁上.每天早晨走过挂画的地方,发现那幅鼠画总是落在地上,多次挂上去多次落下地.县令对这种情况感到很奇怪.一天黎明时候县令起来察看,发现画又落在地上,并且有一只猫蹲在画的旁边.等到县令把画拿起来,猫就跟着跳起来追赶那幅鼠画.县令就用这幅画来试其他的猫,结果没有一只不是这样的.到这时候,才知道这幅鼠画是画得很逼真的,值得爱惜.
【勉谕儿辈】由节俭变得奢侈是容易的,由奢侈进入节俭却困难了.如果思考得到(这些东西)的艰难,(就)不敢轻易的浪费使用(了).一餐吃肉喝酒,可以做几天的粗茶淡饭;一匹绸缎,可以置办几件平常的衣服.不饿不冷就够了,何必贪图吃好穿好呢?经常在有好东西的时候想着吃不上饭的时候,不要等到没有东西吃的时候来想有好东西吃的时候,那么子子孙孙就会常常享受温饱了.
【启示】在我们这个高消费的时代,重温一下先贤有关俭朴的教诲,很有现实意义.节俭不仅是一种个人的生活态度,也是对资源和环境的一种保护.
【柳庆问饮】后周柳庆,起初在后魏做官,充任雍州别驾.有个商人携带黄金二十斤,前往京都长安进行交易,借人房屋居住.每有出行,都是自己掌管着钥匙.没多久,房门关锁如常,而金子却全部丢失了.商人以为是房主人偷的,遂报官,房主人被送到县衙审讯逼问,遂自诬承认.柳庆知道后觉得可疑,便召商人讯问:“你的钥匙常放在什么地方?”回答说:“常自己带着.”柳庆又问道:“曾经与人同夜过吗?”回答说:“没有.”又问道:“曾经与人一同喝过酒吗?”回答说:“前些时曾于一个僧人两度欢聚畅饮,酒醉而白昼昏睡.”柳庆说:“房主人只是因为拷打而自诬的,并不是盗.那个僧人才是真盗哩!”便派吏卒去逮捕僧人,僧人已经携金逃跑了.后来捉住僧人,所失的金子如数追回.
【勾践困于会稽】勾践被困在会稽时,曾喟(kuì,溃)然叹息说:“我将在此了结一生吗?”
吴王赦免了越王,勾践回国后,深思熟虑,苦心经营,把苦胆挂到座位上,坐卧即能仰头尝尝苦胆,饮食也尝尝苦胆.还说:“你忘记会稽的耻辱了吗?”他亲身耕作,夫人亲手织布,吃饭从未有荤菜.从不穿有两层华丽的衣服,对贤人彬彬有礼,能委屈求全,招待宾客热情城恳,能救济穷人,悼慰死者,与百姓共同劳作.
【孔子过而不式】楚国讨伐陈国,陈国的西门被打坏,楚人就让投降的陈国百姓来修缮.孔子经过这里没有对人们行式礼(轼礼:在车上对车下的人行的一种礼节).子贡手持辔头问孔子说:“《礼》上说,遇到三人就应该下车,遇到两人就应该行式礼.现在陈国修城门的人很多,您却不行式礼,为什么呢?”孔子说:“自己的国家灭亡了都不知道,这是不聪明;知道了却不反抗,这是不忠于国家;国家灭亡了自己不去殉死,说明他们没有勇气.修城门的人虽然多,却没有一个能做到我说的其中一点的,所以我不对他们行式礼.”
【汗不敢出】钟毓、钟会在少年时期就有美名.钟毓十三岁时,魏文帝曹丕听说这两个孩子的聪慧名声,就对他们的父亲钟繇说:“可以叫这两个孩子来见我.”于是奉旨进见.钟毓脸上有汗,魏文帝问:“你脸上为什么有汗?”钟毓回答:“战战惶惶,汗出如浆.”钟会脸上没出汗,文帝又问:“你为什么不出汗?”钟会回答:“战战栗栗,汗不敢出.”
【吴郡陈遗】吴郡人陈遗,在家里非常孝顺.他母亲喜欢吃锅巴,陈遗在郡里做主簿的时候,总是收拾好一个口袋,每逢煮饭,就把锅巴储存起来,等到回家,就带给母亲.后来遇上孙恩贼兵侵入吴郡,内史袁山松马上要出兵征讨.这时陈遗已经积攒到几斗锅巴,来不及回家,便带着随军出征.双方在沪渎开战,袁山松打败了,军队溃散,都逃跑到山林沼泽地带,没有吃的,多数人饿死了,唯独陈遗靠锅巴活了下来.当时人们认为这是对他纯厚的孝心的报答.
【启示】也许有人会说这只是一个偶然,但不可否认的是:陈遗在发生战争之前,确实是秉着他纯厚的孝心去储存锅巴的.因此可见,不论这是不是上天对他的恩泽,陈遗那一颗纯厚的孝心是无法取代的.
【饶州神童】北宋元丰年间,饶州有位神童,叫朱无赐,因从小就能熟读经书而做了官.于是,当地所有有孩子的人家全都逼着家里的小“神童”熟读《五经》.但孩子生性好玩,不肯好好背记.父母们把这些神童一个个都放进竹篮,吊上树梢,使其玩耍不成.不少家长还请来家教,孩子背完一经,先生就能得到孩子父母的若干铜钿,作为酬劳和奖励.结果,饶州的许多孩子因为不具备神童的料性而被活活逼死.
【烛邹亡鸟】齐景公喜欢打鸟,派烛邹管养鸟的事,结果鸟却跑了.景公大怒,命令官吏杀掉烛邹.晏子说:“烛邹有三条罪状,请让我一条一条地指出他的罪状,然后再杀掉他.”景公说:“可以.”于是把烛邹叫来在景公面前数他的罪过,说:“烛邹!你替我们君主主管养鸟却让鸟跑了,这是第一条罪状;使我们国君因为鸟的缘故杀人,这是第二条罪状;让诸侯听到了这件事,认为我们国君重视鸟却轻视人才,这是第三条罪状.已经数完了烛邹的罪状,请景公杀掉他.”景公说:“不要杀了,我已经领受你的教育了.”
【启示】揭露了统治者奢侈玩乐,重鸟轻人的残忍,歌颂了晏子巧言善谏的机智聪明.
【东野稷败马】东野稷因为善于驾车而得见鲁庄公,他驾车时进退能够在一条直线上,左右转弯形成规整的弧形.庄公认为就是编织花纹图案也未必赶得上,于是要他转上一百圈后再回来.颜阖遇上了这件事,入内会见庄公,说:“东野稷的马一定会失败的.”庄公默不作声.不多久,东野稷果然失败而回.庄公问:“你为什么事先就知道定会失败呢?”颜阖回答说:“东野稷的马力气已经用尽,可是还要它转圈奔走,所以说必定会失败的.”
【多言何益】子禽向老师请教道:“多说话有好处吗?”墨子答道:“虾蟆、青蛙,白天黑夜叫个不停,叫得口干舌疲,可是没有人去听它的.你看那雄鸡,在黎明按时啼叫,天下震动,人们早早起身.多说话有什么好处呢?重要的是话要说得切合时机.”
【启示】说话不在于多少,而在于切合时机,抓住关键.

【仲尼相鲁】
孔子去鲁国做宰相,齐景公认为他是祸害,对晏子说:“邻国有个圣人,这实在是我们国家的忧虑啊.现在孔子去鲁国做宰相可怎么办啊?”晏子对景公说:“王不用担心.彼国的鲁公是个傻×,孔子是个圣贤的宰相.王您不如暗地里好好给孔子下个套,给他开个齐国的宰相的空头支票,孔子在鲁国,鲁王对他言不听,计不从,我们又对他这么好,孔子一定会轻视鲁国而向往齐国.您千万不要接纳他.他在鲁国无处容身,还不能到齐国来给您做事,孔子就无路可去了.”就在当年,孔子离开鲁国来到齐国,齐景公不接纳他,因此孔子被困在了陈地和蔡地之间了.
 
 
展开全文阅读
剩余:2000
下一页:奇偶性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