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名人,写一篇习作,

问题描述:

家乡的名人,写一篇习作,
霍邱
1个回答 分类:综合 2014-10-13

问题解答:

我来补答
王云樵 建国以来,能有幸与开国总理亲切握手并用乡土语言交谈的人实在是少之又少.喝着灌河水长大的,在音乐界被誉为苏北“阿炳”的王云樵就是少之又少中的一个.
王云樵,男,原籍响水县南河镇新南村,生于1916年10月,1976年在响水县六套中学任教时不幸落水作古,终年60岁.
王云樵全家喜爱器乐,祖父辈、父叔辈乃至同辈,均善于演奏萧、笛、三弦、琵琶、二胡等民族乐器.百里范围,无人不知.王云樵从小就受到良好的家庭音乐艺术的熏陶,对器乐兴趣十分浓厚,且天资聪慧,加之勤奋好学,十岁左右就弹得一手好琵琶.他尤其钟爱二胡,可以说无论他在何时见到了二胡,总要拉上一曲,无论他在何地只要听到胡琴声必定停步静听,难怪有人戏称他“二胡痴”.王云樵七岁时就读于公立双港小学,16岁考入上海泉章中学.在校期间他不仅刻苦学习书本知识,且潜心学习乐器,四处拜师,八方讨教,艺技大增,水平日长,常被邀请参加演奏二胡,深得听众欢迎.
1949年解放前夕,他在家乡参加了文工团.50年代初被调至省歌舞团任琵琶演奏员.1957年在反右运动中被错处返乡,直至故世.
王云樵擅长二胡、琵琶演奏,也热衷于曲目创作.他所创作的作品不仅丰富了当时社会的乐坛所需,而且,有些精品已成为传世之作.如在解放后,他看到新生的灌河春意盎然,在欣喜感叹之余,一气呵成写成了二胡独奏名曲《波摇金影》,此曲被评为全省器乐曲目创作一等奖;他在省歌舞团期间所创作的琵琶独奏曲《甘雨灌田》,参加全国比赛时被评为第二名;他在深入江都体验生活时,与江苏名人钱静人一起共同挖掘,整理了苏北民歌《拔根芦柴花》.这首民歌的演唱者,著名歌唱家薛飞在演唱该民歌时,基本上都是由王云樵伴奏.另外他还有不少作品先后发表在《江苏音乐》、《江苏文艺》等刊物上流传全省,全国.如歌曲《小桃红》、《和平鸽》等.
1956年,全国举办第一届音乐周,王云樵以他独到的技艺,光荣地出席会议并参加演奏二胡伴奏《拔根芦柴花》.演出结束后,敬爱的周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上台接见了全体参演人员.当总理与王云樵握手时,总理倍感兴趣地问他:“听说你被人称为苏北的阿炳,二胡拉得蛮不错嘛,你是苏北哪里人啊?”
“我是响水人.”
“哟,我们还是同乡呢.我是淮安人,民国之前响水就隶属淮安府嘛!”
当中央筹备拍摄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时,周总理还不忘这位同乡,邀请他参加编排工作.
1956年,毛主席到南京视察,江苏省歌舞团部分同志被抽调参加接待演出,其中就有二胡名家王云樵,他同参演的同志一起,受到了毛主席的亲切接见.
王云樵不愧是一位技艺超群、情感丰富、作品丰盈的人民艺术家.他虽已离世,但他的作品将永远留存于天地间,活在人民的心里.
沈浩被评为感动中国人物,本是省财政厅的一名职员,主要要求去凤阳小岗村当党支书,带领小岗村全村致富,深得民心.有部电影叫《第一书记》讲的就是他的故事.我写了一篇观后感,希望能对你有用.
前两天单位组织观看了电影《第一书记》,电影以日常生活的角度,描写了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党委书记沈浩那短暂又绚烂的一生.
沈浩,一个看似非常普通的名字,却令我内心久久无法平静,那是一份对他发自心底的敬佩,他虽然拥有一个优越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却为了追求人生价值,从容的选择到艰苦环境中去历练,我为他这种高贵的品格所敬佩;那更是一份感动,感动他能够视村民百姓为自己的亲人一般,真正去感受群众的疾苦,面对困难和责任更是勇于担当,用行动去赢得了群众的喝彩.
初到村里,贫困的生活环境、群众对他的不信任、百姓之间矛盾冲突、村里干部的不团结,甚至是以恐吓 、威胁和暴力相逼迫,把他完全推入了一个窘境.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面对着这重重的困难他竟没有丝毫的退却,反而迎难而上,组织村里修路通水、改善群众居住条件;带领群众转变观念,充分利于起土地资源;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现代农业和旅游业,带领着全村人民真正富裕了起来.当他为了老奶奶的丧子之痛,宁愿不接外企项目也要保住坟墓的那一刻,我的心被深深打动了;当他建起那看似不可能完成的高架桥,圆了村民三十多年的梦的那一刻,我的心被再一次被打动了; 当看到他在群众还没来得及说声谢谢,却因心脏病而离去的时候,我的心彻底的碎了.他连续六年扎根小岗村,舍去安逸的生活,舍去给家人的爱,舍去升职的台阶,最终将自己定格在了小岗村,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支撑他的就是那崇高的责任感和专注于目标心无旁骛的定力,正如他在日记中所写的那样“一个带头人就应担当起无尽的责任,但我愿作这样的带头人”.
再问: 请问能写少一点吗?400字就可以了
再答: 你自己抽几句话
再问: 好的,谢谢了!
 
 
展开全文阅读
剩余:2000
上一页:求补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