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会考历史的模拟试题(以往类似的题目都行!)

问题描述:

高一会考历史的模拟试题(以往类似的题目都行!)
我需要的是你们把题目加答案复制在下面,而不是连接哦!
好的题目和材料我会追加分的!
1个回答 分类:综合 2014-10-04

问题解答:

我来补答
试卷Ⅰ: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丽水县志》有清明节煮蓬叶为汁和以米粉做成蓬叶面,再做成蓬点心,必献其先祖的记载.中华民族这种认祖归宗、祭拜祖宗的文化习俗最早可追溯到
A.夏商周时期 B.春秋战国时期 C.秦汉时期 D.隋唐时期
2.黄宗羲言:“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这里的高皇帝是指
A.李世民 B.汉武帝 C.朱元璋 D.雍正帝
3.“撇开道德方面的考虑,秦只维持了那么短的时间,也是一件好事.不寻常的是尽管昙花一现,它却成功地把一套国家官僚机器的制度传给了它的政治继任者.”这套“制度”包括 ①行省制度 ②皇帝制度 ③郡县制度 ④三公九卿制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 D.①②③④
4.春联是日常生活中书画艺术的实用.“春联之设,自明太祖始.”朱元璋始令春联用朱砂纸作底,用黑墨写字,并取名为“万年红”,因“红”与“朱”义同.朱元璋此举用意于
A.强调“朱”姓的尊贵显赫 B.祁盼专制政权的长治久安
C.营造红红火火的新年气氛 D.改革节日的风俗习惯
5.学过《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这一单元后,某班四位同学分别撰写研究历史小论文,其中论文标题出现史实错误的是
A.《浅议我国早期国家政治制度的创立者—大禹》
B.《趣谈周武王与分封制》
C.《论隋唐三省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D.《论清代丞相与军机大臣的权力制衡》
6.与“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一诗相关联的历史事件是
A.甲午中日战争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日俄战争 D.抗日战争
7.光绪帝曾垂泪撰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其中与邓世昌英勇牺牲有关的战役是:
A.辽东半岛战役 B.黄海战役 C.威海卫战役 D.平壤战役
8.右图2007年12 月13日刚刚建成开放的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新馆,这一年是纪念南京大屠杀
A.50周年 B.60周 C.70周年 D.80周年
9.假如“红色中国之旅”夏令营确定要探寻80年前(1927年)中国共产党人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历史遗迹,最应选择的地点是: ①上海 ②南昌 ③井冈山 ④延安
A.①④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
10.蔡元培曾撰写过这样一副挽联:“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愿吾侪后死者,齐心协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竟之功.”他悼念的是
A.孙中山 B.宋教仁 C.陈独秀 D.鲁迅
11.参加过辛亥革命的老人吴玉章曾经说过“从前皇帝自称为天子,如果有人说皇帝是强盗,可以打倒,别人一定把他看作疯子.孙中山就曾经是一个被人家看作是疯子的人.相反在辛亥革命以后,如果有人想做皇帝或者拥护别人做皇帝,一定也被看作疯子.”出现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B.帝国主义扶植袁世凯
C.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民主与科学在中国实现
12.一个剧团在排练有关辛亥革命的剧目时,有如下几个场景,其中与史实不符的是
A. 街头上出现“民主共和”的标语 B. 孙中山在灯下阅读《民报》
C. 几艘外国军舰在长江上航行向革命党施压 D. 报刊登出孙中山就任民国正式大总统的消息
13.1940年周恩来在重庆与当时的棋王谢侠逊对弈时一语双关地说:“明人重炮,清人重马,我们应该重兵卒.”周恩来的话实质上反映了( )
A.周恩来深谙历史知识 B.放弃炮马,亦和一战,能扭转中国战局
C.要依靠政府军队士兵 D.中共依靠群众,实行全面抗战路线
14.2007年中共中央给内蒙古自治区成立60周年的贺电中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民族实际相结合的一个伟大创举.”这里的“伟大创举”主要是指:
A.率先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 B.率先赢得了民族独立
C.率先由当地民族当家作主 D.率先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15.右图是邓小平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时的情景,他们之间进行的谈判是激烈而艰难的,他们会谈的内容最有可能是关于
A.香港问题 B.台湾问题
C.澳门问题 D.中英贸易问题
16.马克思说:“希腊的内部极盛时期是伯里克利时代”.此时雅典政治制度最主要的特点是
A.寡头独裁、专制集权 B.僭主政治、家族世袭
C.公民参与、轮番而治 D.设立行省、总督专权
17.“她虽然没有形成统一的国家,但她在文学、史学、哲学、科学、艺术诸方面都独领风骚,而且还孕育了西方近代文明,尤其是民主政治的一切胚胎.”这段话中的“她”指的是
A.古中国 B.爱琴海 C.古罗马 D.古希腊
18.右侧是一幅政治漫画,画中反映了二战后的法国人和德国人正在讨论,最后达成的共识是
A.我们太小,实在无奈
B.他们相争,我们得利
C.赶快联合,求得生存
D.各奔东西,争取自保
19.七月初七是中国传统的“乞巧节,’(学习纺织工艺的节日).它起源于我国古代“牛郎与织
女”的美丽传说.导致这一节日形成的原因是
A.古代人民对美好爱情的向往B.人们对神话传说的钟爱
C.自然经济长期占据主导地位D.人们对牛郎与织女遭遇的同情
20.在我国南海某处打捞起来的古代沉船中,发现了大量白瓷、青花瓷、珐琅彩等瓷器.请
推断,这一沉船事件可能发生在下列哪一个时期?
A.唐朝B.宋朝C.明朝D.清朝
21.资料统计: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其中内在的原因在于
A.“重农抑商”和“闭关禁海”政策的压制 B.大河流域的农耕文明不适于工商业发展
C.由于鸦片大量流入导致白银的大量外流 D.英国工业革命后对中国进行的商品输出
22.24集电视连续剧《大染坊》叙述了陈寿亭从一个叫花子到拥有雄厚资产的印染厂主的创业历程.该片的主题歌写道:“总以为彩虹就在眼前,我却在风雨中越走越远,这一场荣华富贵好心酸.”造成剧中主人公“荣华富贵好心酸”的主要原因是
A.主人公出身低微
B.个人情感历经曲折和磨难
C.他从一创业起就处于中外反动势力的的夹缝中生存
D.国内商场上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影响
23.建国以来.我国人民对于时间的掌握发生着变化,有这样的说法:50年代看天上(太阳),70年代看墙上(挂钟),80年代看手上(手表),90年代看腰上(BP机、手机).这
一变化主要反映了
A.我国人民的生活习惯发生了变化 B.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发生了变化
C.我国的轻工业发展很快 D.我国人民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变化
24.“番菜争推一品香,西洋风味睹先尝.刀叉耀眼盆盘洁,我爱香槟酒一觞.”这一情景在上海最早可能出现于
A.明朝 B.清朝 C.民国 D.新中国
25.1918年新文化运动有了新的发展,这里的“新” 主要表现为 A.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 B.开始进行文学革命
C.开始与工农运动相结合 D.开始改变对东西方文化的片面性态度
ACBBD ABCBA CDDAA CDCCD ACBBA
 
 
展开全文阅读
剩余: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