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和鹿的故事》告诉我们必须遵守什么?

问题描述:

《狼和鹿的故事》告诉我们必须遵守什么?
1个回答 分类:语文 2014-09-30

问题解答:

我来补答
教学目标
1、能自主识字,积累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懂得不仅要关爱、救助动物,有时,也要遵从自然之道,大自然有它自己的生存规律,要懂得怎样做才能维护生态平衡.
重难点
明白事物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破坏生态平衡将会给环境带来无法想像的灾难.懂得怎样做才能维护生态平衡.
一、情景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逐个出示狼和鹿的图片,在生活中,狼给你的印象是什么?(板书:狼,出示:凶恶、凶残;)出示:鹿图,这是什么?在生活中,鹿给你的印象是什么?(板书:鹿,出示:温驯、美丽、活泼;)(板书:和 齐读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39、狼和鹿 )
2、同学们,已经预习过课文,课文告诉我们凶残的狼是森林和鹿的(生:“功臣”),活泼而美丽的鹿却是森林的(生:“祸首”)
3、凶残的狼是森林和鹿的“功臣”,活泼而美丽的鹿却是森林的“祸首”,这到底是什么一回事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一百多年前的凯巴伯森林看看.
二、森林对比,提出问题
(一)1、(出示图片)同学们,这就是100年前的凯巴伯森林,看着图,你能用自己的语言介绍一下这美丽的森林吗?
①准备交流(同桌说给同桌听听,)②指名交流
2、学生介绍森林.
师:是啊,森林郁郁葱葱,小河静静地流淌,鸟语花香,多么美丽的森林呀!文中也有写到凯巴森林的句子,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找描写森林的句子来读一读.(指名回答,师出示句子:一百多年前,凯巴伯森林一片葱绿,生机勃勃.小鸟在枝头歌唱,活泼而美丽的鹿在林间嬉戏.)谁能将这个句子读好?(指名读,点评,齐读,伴乐朗读)
(二)一百多年前凯巴伯森林一片葱绿,可事隔25年,这座森林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出示:二十年森林变化的图)
1、快速浏览课文,找到描写二十后凯巴伯森林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来.(指名回答)
2、指名读:“整个森林像着了火一样,绿色在消退,枯黄在蔓延.”(出示动漫,理解“蔓延”、 “消退”)
3、师引读:二十年过去了,整个森林……绿色在……枯黄在……(范红再读句子,指名读,点评,齐读.)
3、出示:两种不同森林的图及句子.伴乐朗读.
师:这是一百多年以前的凯巴伯森林,(女同学伴乐朗读这一段文字);这是二十多年以后的凯巴伯森林(男同学伴乐朗读这一段文字)
(三)同学们,同一座森林,25年前 郁郁葱葱,25年后却是一片枯黄,看着两幅画面,此时此刻,你最想问什么?(学生质疑)
1、是呀,同是一座森林,二十多年间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读第二、第三小节.(交流:是什么原因使森林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指名回答)
师(小结):使森林发生变化的原因之一就是,人们大量的捕杀狼.(板书:人捕杀狼)
2、人们大量的捕杀狼,是因为美丽而活泼的鹿群后面,(出示句子:常常跟着贪婪而凶残的狼,它们总在寻找机会对鹿下毒手.那时森林里大约有四千只鹿,它们要时刻提防狼的暗算.)
师:这里有个多音字,我们一起来读准它【提防dī】,还有另一个读音【提高tí】
3、狼总是吃可爱的鹿(板书:狼吃鹿),为了保护鹿(板书:保护),美国总统罗斯福还特意颁布了一条“剿杀狼”令.
4、有了法令,人们就肆无忌惮地大量捕杀狼.(出示枪杀狼图)
5、师引读:同学们,可爱的、美丽的鹿要被狼吃光了,当地居民(恨透了狼)于是人们大量地地捕杀狼(他们组成了狩猎队,到森林中捕杀狼.枪声打破了大森林的宁静.在青烟袅袅的枪口下,狼一只跟着一只,哀嚎着倒在血泊中.)人们大量地捕杀狼,所以(凯巴伯森林的枪声响了二十多年,狼与其他一些鹿的天敌,总共被杀掉六千多只.)再齐读.
6、引读:凯巴伯森林的枪声响了二十多年,狼与其他一些鹿的天敌,总共被杀掉六千多只.
师:二十多年杀掉了六千多只 ,算一算,平均一年杀死了多少只鹿?(大约300只)
7、使森林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还有另一个原因,是什么?(指名回答)
三、探究谁是森林的祸首
1、狼与其他一些鹿的天敌,被杀掉了,至此鹿(生:大量繁殖).(看课本):引读:凯巴伯森林从此成了鹿的王国.它们在这里生儿育女,很快,鹿的总数就超过了十万只.杀狼前,鹿的数量是(四千只),杀狼后,鹿的数量(超过了十万只).算一算,鹿一年繁殖多少只?(将近五千只)
2、想象一下,这时候你放眼远眺,凯巴伯森林是什么?再放眼远眺,你看到的还是什么?到处密密麻麻的鹿呀,让我们看看这个景象吧!(出示图片)
3、鹿群的大量繁殖,会带来什么后果呢?出示句子(老师请两位同学来读句子,其它同学边听边思考.):随着鹿群的大量繁殖,森林中闹起了饥荒.树木的嫩枝、绿叶、树皮……一切能吃的都被饥饿的鹿吃光了.整个森林像着了火一样,绿色在消退,枯黄在蔓延.紧接着,更大的灾难降临了.疾病像妖魔的影子一样在鹿群中游荡.仅仅两个冬天,鹿就死去了六万只.到1942年,凯巴伯森林剩下了八千只病鹿.
4、师:哪位同学来告诉大家,鹿大量的繁殖,会带来什么后果?(指名回答)
5、是啊,鹿群的大量繁殖,把森林糟蹋得这样惨.引读:紧接着更大的灾难降临了.仅仅两个冬天,鹿就死去了六万只.到1942年凯巴伯森林只剩下了八千只病鹿.
4、师:八千只病鹿;同学们,超过十万只的鹿,只剩下八千只病鹿啊,算算,死了多少只?(超过九万多只)
过渡:多么惊人的数据呀!为什么人们大量捕杀狼后,鹿还会死这么多呢?)
5、联系课外常识,说说人们大量捕杀狼后,鹿大量死去的原因?(小组讨论交流)
用“狼被大量捕杀,鹿死得更多,是因为……”来回答鹿的死因.
6、饥荒带来的是一个寸草不生,荒凉不堪的森林,饥荒也导致了大批的鹿被饿死.鹿死的原因还有吗?
四、明理
1、美丽的森林正慢慢地枯黄,活泼可爱的鹿也正陆续地死去,这是多么令人心痛啊!这一切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罪魁祸首是谁呢?此时此刻人们才刚刚醒悟:狼居然是森林和鹿的“功臣”,而美丽、活泼的鹿却成了“祸首”.(板书:“功臣”、“祸首” 齐读第四自然段)
2、狼为什么是森林和鹿的“功臣”?( 联系上下文,用“因为……所以……”的句式回答.)
3、狼吃掉的多半是病鹿,这样就切断了传染源,再有,狼要去咬鹿,鹿会怎样?鹿在逃的过程中,鹿的身体就会怎样? “生命在于运动”狼要吃鹿,鹿要跑,想想,那四千只鹿是怎样的鹿?鹿群被控制了,森林就不会被糟蹋得这么惨.所以,狼间接地保护森林.(板书)
3、美丽、活泼的鹿为什么成了“祸首”?( 联系上下文,用“因为……所以……”的句式回答.)
师:鹿群一旦大量繁殖,成了破坏森林的“祸首”(板书:破坏)
4、鹿是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祸首”,难道鹿真的是“祸首”吗?真正的祸首是谁?(人)
5、人们杀狼护鹿原本是让鹿过上幸福的生活,现在居然让鹿过上了?(对着板书,让学生说说,人、狼、鹿三者的关系)这个悲惨的故事是想告诉我们什么?
6、森林被破坏了,最终危害到谁?(人,描红)
7、学完了这篇课文,你得怎样的启示?
小结:故事告诉我们:事物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破坏生态平衡将会给环境带来无法想像的灾难.所以我们要保护生态平衡(板书:保护生态平衡).
如果我们每一个地球人都能做到保护生态平衡,那么大自然给我们最大的礼物就是地球的美丽和人类的幸福.(出示:地球的美丽和人类的幸福)

8、穿过时光隧道,来到那个年代.如果你是一名环保者或者是罗斯福总统的助理,又或者……你会对他们说些什么呢?(小组讨论交流,把你要说的话写下来.)
五、板书设计

捕杀 保护

危 狼 鹿
害 吃
保护 破坏
森林


课后反思:
《狼和鹿》是一篇关于狼和鹿之间生态平衡的故事.课文讲的是一百多年前,凯巴伯森林的居民为了保护森林里的鹿群,大量捕杀狼及鹿的其他天敌.结果事与愿违,鹿大量病死,森林也被严重破坏.它告诉人们:事物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破坏生态平衡将会给环境带来难以想象的灾难.课文的主要角色是学生熟悉的两种动物(狼和鹿),课文内容短小精悍,很容易读懂.生字词也不难,容易掌握.学生通过预习课文,大概知道这是生物链的故事,但是,让学生去说清生物之间的关系却很难.因此,教学设计时,我和白老师紧扣两组对比,以此为突破,巧设衔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这些对比的内在原由及联系,从而充分领悟文章难点:称狼为“功臣”,称鹿为“祸首”的原因,进而明白文章所蕴涵的道理.并引导学生通过充分读文后再来说清狼、鹿、森林和人之间的关系.课文内容本身就有很强的情趣性、情境性,能引发思考,所以学生在学习中有浓厚的兴趣.
1、精读比较,引发思考森林前后变化的原因
我按“由图及文,引发思考”的设想,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请同学们看一百多年前的凯巴伯森林的图片,用自己的话介绍一百多年前的凯巴伯森林的景象.再让学生带着兴趣读课文,找出描写一百多年前的凯巴伯森林的句子赏读.然后以基本同上的方式认识二十多年后的凯巴伯森林.由图及文,图文对照,伴乐朗读.在对比中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二十年间森林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呢?以此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追查原由的热情.再带着问题读课文.
(课文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一段的距离,如果单是老师的讲解,学生较难理解凯巴伯森林的前后截然不同的景象.通过媒体课件展示:一百多年前的凯巴伯森林一片葱绿,生机勃勃.而二十多年后整个森林像着了火一样,绿色在消退,枯黄在蔓延.真实的画面再现,图、文的鲜明对比给了学生强烈的冲击.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看得出,同学们的内心深处被触动了.他们的朗读声中流露出了对一百多年前的凯巴伯森林的喜爱和赞美,还有对二十多年后荒凉的凯巴伯森林的沉痛惋惜.)
2、精读课文,深入探研森林发生变化的原因.
进行第一组对比后,我牢牢抓住同学们内心的疑惑,问:“同学们,看了这两幅图,读了这两段话,此时此刻,你们最想问的是什么?”待学生提出疑虑,再请学生自主读文探究答案,明白:原来,人们恨透了狼,大量捕杀狼是森林前后变化的导火线.
(森林前后的图文对照后,学生提出了这样的疑惑:同一座森林,二十多年间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呢?学生对寻求着森林改变的根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时我适时的让学生去读文本.在这一环节中,学生从提出问题开始,让学生有目的地去朗读,一次又一次地与文本对话,抓住重点去理解,去体会,去感悟.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了学习中,较好地完成了学习任务.)
使森林发生变化的还有另一个原因,那就是鹿群的大量繁殖.这部分教学活动,通过对比朗读、引读.“数字比较,深入探究”的设想展开.杀狼前,鹿的总数与杀狼后鹿的数量进行对比,计算鹿在二十多年中繁殖的数量是非常惊人的.引发思考:鹿的大量繁殖会给森林带来怎样的严重灾难?
3、探究:鹿的大量繁殖会给森林带来怎样的严重灾难?
学生反复的读课文,知道鹿大量的繁殖,把森林糟蹋得惨不忍睹.但鹿大量的病死与狼的关系,学生难于理解.于是我让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联系课外常识,说说人们大量捕杀狼后,鹿大量死去的原因?使学生明白:狼吃掉了一些鹿,间接的保护鹿群.
4、狼鹿异位的对比
第四小节是文章的难点,这个教学环节我们按“由文悟理,提高认识”的设想主要设计请学生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联系文中的句子说话,领悟人称狼为“功臣”,称鹿为“罪魁祸首”的原因.进而水到渠成,明白文章所蕴含的道理.这一部分教学时,我们采用了小组合作、互相交流的方法,结合板书,讲清楚生物链之间的关系.
在整堂课的学习中,我们还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朗读(个别读、齐读、分角色朗读、伴乐朗读等),努力做到在读中理解课文,在读中感悟课文.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真正地成了学习的主人.学生们在动情地朗读中,也始终保持着主动参与的角色意识,他们围绕课文内容,一遍又一遍感受着森林、鹿群的变化,产生了真切的情感体验,加深了对课文语言的感悟和内化.学生通过对比鲜明的事例中积极地去思考,以自己的直接经验为基础,借助书本知识去主动思索所遇到的问题,积极表达自己的见解,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思维,构建知识,形成带有个性特点的认知,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思辩、畅想、感悟等丰富多彩而又体验深刻的活动过程来获取知识、培养能力.
尽管如此,在这一堂课中,还有许多不足之处.如:在引导理解鹿为什么是“祸首”,上升降到人是罪魁祸首时,引得过度,使学生情感发展的倒向是痛恨鹿,指责人.狼吃鹿是一种生活习性.这并不是功臣,只不过,它制约了鹿的大量繁殖,间接地保护了森林.而鹿吃树木是为了生存,本身并没错.而人在狼时并不知道会带来这样的后果.所以要客观去分析他们之间的生物链关系.警示后人不要破坏生态平衡.另外,上课时总是担心时间不足,很多学生举手,我却没有给他们发言的机会.没有做到让学生各抒己见.而且我对学生不了解,没能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反馈学习情况.叫到的学生对事物之间的生物链之间的关系说得很清楚,那么较差的学生会怎样呢?这就不得而知了.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进行课堂教学的探索和实践,将此次教学中的一些思考和困惑,作为今后尝试和改进的起点,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检查是否有新评论文章评论
 
 
展开全文阅读
剩余:2000
上一页:pass..
下一页:复合函数求值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