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孔子结合具体史实评价秦始皇的功过和汉武帝的功绩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经过和历史意义南北朝时期我国江南地区开发的主

问题描述:

如何评价孔子
结合具体史实评价秦始皇的功过和汉武帝的功绩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经过和历史意义
南北朝时期我国江南地区开发的主要原因、经过和历史意义
东汉末年,曹操统一北方的经过
1个回答 分类:历史 2014-11-11

问题解答:

我来补答
  1、孔子
  孔子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之一.他还是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在天道观上,孔子不否认天命鬼神的存在,但又对其持怀疑态度,主张“敬鬼神而远之”. 孔子与孟子并称“孔孟”,孔子被尊为“至圣”,孟子为“亚圣”.
  2、秦始皇
  正面
  秦始皇在位之时,吞并六国,并发兵南征北讨,史载“百越之地,尽皆俯首”、“北扩千里”“秦王扫六合”.按战国地图看,领土几乎比战国七雄控制范围扩大了一倍.而且秦始皇“设置郡县”,对征服后的土地注重统治和制度建设,不似其它同时代的征服者如马其顿的亚力山大,或罗马的恺撒只重征服,不重制度建设;因此使统一的土地统治稳固,这才为中国现在的版图奠定了基础.后人认为,“功莫大过秦皇汉武”.意指秦始皇在功绩方面,排在汉武帝之前,历史上无出其右.
  秦国自商鞅变法以来重视以法治国,秦始皇继承了这个传统,十分推崇法家人物韩非,曾自叹“若与其同游,则无恨矣”.对将领赏功罚罪,皆依法.秦始皇虽专制,认为“朕即天下”,但有秦一代,仍是依法治国.陈胜、吴广起义,其理由也是“秦法严苛”,其罪当死,不得不反,乃是法逼民反.而并非如后世“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那般因严重腐败,而官逼民反.后世儒家倡导人治,治国不依法,由君主一言而决,而至今日人治之风,马屁之风犹在.
  秦始皇首创驿站制度,并修驿道.为庞大帝国的政令通达以及由此而来的郡县制皇权国家奠定了技术基础.相比分封制这种贵族政治,无疑是一大历史进步.现代国家的文官制度和军队制度就是起源于此.
  秦始皇建立的秦帝国为之后近一千七百年的时间,中国在政治制度上先进于西方,从而比西方发达奠定了基础.所谓“汉承秦制”,“自秦以来,其制未变”,“百代都行秦政法”.两千年的皇权时代的中国,在政治制度上基本上沿袭了秦朝的制度.
  负面:
  因为秦始皇推行“以法治国”的法家学说,而其后中国历代统治者都推行以仁爱,中庸为核心的儒家学说.因此,秦始皇常作为负面典型出现在各种散文、史籍中.如贾谊的《过秦论》等.
  秦始皇被很多史学家看作是一个暴君,为了权力可以不择手段.万里长城、秦驰道、灵渠、阿房宫及秦始皇陵等的规模均极为庞大,劳动举国的人口兴修,不少文献均斥责在工程进行时造成不少人命死伤,但另一方面却使各地的交通进一步发展,有助日后交通、经贸、以及各民族之融合.故此,一直成为史学家对于秦始皇功大还是过大的争论点.
  3、汉武帝
  汉武帝刘彻(前156年—前87年),汉族,是汉朝的第7位皇帝,中国古代伟大的政治家、战略家、诗人、民族英雄.
  汉武帝是第一个用“罪己诏”进行自我批评的皇帝.
  征和四年(公元前89年),汉武帝向天下人昭告:自己给百姓造成了痛苦,从此不再穷兵黩武、劳民伤财,甚至表白内心悔意.这就是《轮台罪己诏》.这份诏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份帝王罪己诏.
  敢于罪己,置自己过失于天下舆论中心,汉武帝无疑是第一人!至此,后代皇帝犯了大错,也会下“罪己诏”,公开认错,展示明君姿态.
  直言敢谏的汲黯曾批评汉武帝:皇上杀人太多,即使平日信任的人,也不予宽恕,这样搞下去,天下人才早晚都会被杀光.汉武帝不为所动,漠然一笑:何世无才,只是人主没有识得人才的慧眼,如果能够辨明人才,何必担心天下无才?(上招延士大夫,常如不足.然性严峻,群臣虽素所爱信者,或小有犯法,或欺罔,辄按诛之,无所宽假.汲黯谏曰:陛下求贤甚劳,未尽其用,辄已杀之.以有限之士,恣无已之诛,臣恐天下贤才将尽,陛下谁与共为治乎?黯言之甚怒.上笑而谕之曰:何世无才?患人不能识之耳.苟能识之,何患无人?夫所谓才者,犹有用之器也,有才而不肯尽用.与无才同,不杀何施?)
  就是这样一位视人才如草芥的汉武帝,一方面又极端地爱才、惜才.
  封建专制体制下,人才使用有两大陋习:一是任人唯亲,只用自己熟悉亲信的人;二是论资排辈,必须按“三十九级台阶”,一级一级往上爬,不能“乱”了规矩.而汉武帝一不会因言废人:只要有才华,主父偃持不同政见,汉武帝照样求贤若渴;二是敢于破格提拔:因为有能力,卫青家奴出身,汉武帝竟然破格提拔.
  不仅如此,汉武帝甚至摈弃正统,容纳异类,慧眼发现东方朔,将庄严的朝堂变成一个充满温情和快乐的休息室,君臣之间宛如玩伴;同时,他不以狎亵而丧失原则,对东方朔的诤言击节赞叹,言听计从.
  他初读《子虚赋》,即大为倾慕;得见作者司马相如,如获至宝,让他享受与自己同等的写作待遇.能识人、能容人、能用人,汉武帝千古无二.秦始皇、汉高祖视文人为腐儒,唐太宗、清高宗或能知人,终究雅量阙如.
  汉武帝备受误解和争议的,就是阉割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史家——司马迁.
  司马迁在《史记》中对他褒有贬,班固的《汉书·武帝纪》对他的文治大加赞扬.赞曰: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遂畴咨海内,举其俊茂,与之立功.兴太学,修郊祀,改正朔,定历数,协音律,作诗乐,建封禅,礼百神,绍周后,号令文章,焕然可述,后嗣得遵洪业,而有三代之风.如武帝之雄材大略,不改文景之恭俭以济斯民,虽诗书所称,何有加焉. 班固绝口不提汉武帝的武功,表明对汉武帝的武功是有保留的.到了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也是表扬、批评兼而有之:
  臣光曰:孝武穷奢极欲,繁刑重敛,内侈宫室,外事四夷.信惑神怪,巡游无度.使百姓疲敝起为盗贼,其所以异于秦始皇者无几矣.然秦以之亡,汉以之兴者,孝武能尊先王之道,知所统守,受忠直之言.恶人欺蔽,好贤不倦,诛赏严明.晚而改过,顾托得人.此其所以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祸乎?
  首先,汉武帝是一个非常多面的人.他是一个政治家,非常有政治头脑;但又是一个普通人,喜怒哀乐俱备.他是一位明君,深知自己的历史责任;但他又是一位暴君,杀伐任性;他既立下盖世之功,又给天下苍生带来巨大灾难;他宠爱他喜欢的女人,可是他为了大汉江山,杀掉了自己最宠幸的女人.他绝顶聪明,又异常糊涂;为了传说中的宝马,居然不惜牺牲数万人的生命.当更近地走近他时,我们会发现,在这些对立的角色中,他不是简单地非此即彼.两难之地,非常之时,他也会犹豫不定,甚至异常痛苦;同样有普通人的欢喜和哀愁、小气和算计、失眠和焦虑.在平常人眼里他果决、自信、雄才大略.然而,我们在对他盖棺论定时,往往流于偏激,说好时千古一人;说坏时罄竹难书.这样,分歧就在所难免了.当然,在大都数人眼中,汉武帝依然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皇帝之一.
  4、魏孝文帝改革.
  措施:
  第一阶段:创建新制度(主要由冯太后主持)
  政治方面采取俸禄制和三长制(设邻长、里长和党长),经济方面实行均田制和租调制
  第二阶段:汉化
  1迁都洛阳(494年)
  2改变风俗习惯:易汉服、讲汉话、改汉姓、通汉婚、定门第、改籍贯
  3学习汉族典章制度:尊儒崇经,兴办学校.
  4.恢复汉族礼乐制度.
  5.采纳汉族封建统治制度.
  过程:
  迁都以前:进行政治经济的改革
  迁都洛阳:为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加强对中原地去的控制
  迁都以后:改用汉语;穿戴汉服 改汉族姓氏(如:拓拔—元) 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联姻 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 学习汉族的礼法 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
  意义:
  有利于我国的民族大融合,有利于我国少数民族的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我国少数名族从奴隶制向封建制度的过渡,有利于我国民族的团结.
  5、南北朝江南开发.
  原因:
  1、江南地区雨量充沛,气候热,土地肥沃,适合发展农业.
  2、为躲避北方战乱的人民逃到江南地区,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
  3 、江南地区的战乱较少,社会比较安定.
  4、南方出现了政权,有了政治中心.
  内容:
  农业: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大片荒地开垦成良田.以种植水稻为主,开始使用绿肥;牛耕和粪肥也得到推广;小麦种植,推广到江南.
  手工业发展也非常迅速.
  意义:
  江南经济开发,对我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6、曹操统一北方的经过.
  东汉献帝初平二年(191年)至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先后消灭长江中下游以北各割据势力,统一中国北方大部地区的战争.
  东汉末年,黄巾农民起义摧毁了东汉王朝的统治基础,出现军阀割据的混战局面.初平元年,曹操任奋武将军,参加讨伐专权于朝的董卓,因孤军奋战而败,遂欲独立发展.二年,曹操镇压了黑山军白绕部,进占濮阳(今河南濮阳西南)等地.三年,青州黄巾军攻入兖州(治昌邑,今山东金乡西南)境内,杀刺史刘岱.时任东郡(治今河南濮阳西南)太守的曹操,采纳陈宫提出的趁机“据兖州为霸业之基以争天下”的方略,针对黄巾军缺乏后勤供应等弱点,采取昼夜奔袭战术,连破黄巾军.济北(今山东长清南)一战,迫降黄巾军30万,将其精锐收编为“青州兵”,成为后来作战的主力部队(参见兖州之战).四年,后将军袁术从南阳(治宛城,今河南南阳)移驻封丘(今河南封丘西南),招降纳叛,向北扩充实力,欲与割据幽州(治蓟县,今北京城西南)的公孙瓒,构成对曹操南北夹击态势.兖州刺史曹操率部攻匡亭(今河南长垣南)击败袁术军,继之连续追击.袁术退据寿春(今安徽寿县),自称扬州牧.同年,曹操父亲曹嵩在琅琊(治开阳,今山东临沂北)遇害.曹操借口报杀父灭子之仇,兴师讨伐徐州牧陶谦,实欲攻占其地,在彭城(今江苏徐州)大败陶谦军,继而转攻虑(今安徽泗县东),纵军屠杀数万人,所占郡县后均背叛.
  兴平五年(194年)夏,曹操再攻徐州.驻守东郡的陈宫与陈留太守张邈叛曹,迎立奋威将军吕布为兖州牧,所属郡县纷纷响应.曹操被迫回救兖州,与吕布激战于濮阳(东郡治所,今河南濮阳西南),曹军大败.曹操收聚部众,与吕布军相持百余日,因两军乏粮,各自罢战.九月,曹操回撤至鄄城(今山东鄄城北),重整旗鼓,决心夺回兖州失地.次年五月,向巨野(今山东巨野东北)发动攻击,斩吕布守将蒋兰、李封,乘胜进驻乘氏(今山东巨野西南).此时,徐州牧陶谦已死,曹操又欲趁机夺取徐州.谋士荀彧建议“深根固本以制天下”,劝其先打吕布,以定兖州之地.曹操放弃攻徐州企图.不久,吕布与陈宫率1万大军袭来,曹操预设埋伏,以一部兵力挑战,将吕布军诱入伏击地域,步骑夹击,吕布军溃败,逃往徐州.曹操乘胜攻取定陶(今山东定陶西北),收复兖州各郡县,巩固了兖州根据地(见定陶之战).继于建安元年二月,进军豫州(治安城,今河南汝南东南)剿灭颖川(治阳翟,今河南禹县)、汝南(治新息,今河南息县)地区黄巾军各部,占领许县(今河南许昌东).七月,汉献帝刘协返回洛阳(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时曹操采纳荀彧提出“迎奉献帝,挟天子以令诸侯”,率军进抵洛阳,迫献帝移驾于许,正式迁都于此.十月,曹操击败洛阳诸将势力,攻占梁县(今河南临汝西南).从此,曹操控制中央朝权,得以天子名义号令天下,并在许县和交通沿线实行屯田,减轻民赋,增强实力.建安二年,建忠将军张绣屯兵宛城,与荆州牧刘表联合,成为曹操的肘腋之患.正月,曹操南征张绣,军至清水(今河南白河),张绣率部投降.张绣又趁曹操毫无戒备,突袭并大败曹军.曹操退到舞阳(今河南舞阳西北),收集部众,击退张绣追兵.九月曹军进攻在寿春称帝的袁术,迫其南逃淮南.十一月,曹操再次兴师讨伐张绣,攻战湖阳(今河南唐河西南),大破张绣、刘表联军,克取舞阴(今河南泌阳西北).
  三年三月,曹操急于消灭张绣、刘表联合势力,不纳荀攸提出“暂缓出兵,待机破之”的建议,第三次南征张绣,包围穰城(今河南邓县).此时,曹操闻悉冀州牧袁绍将趁虚袭取许都,即撤转而返.五月,刘表乘机派荆州军占据安众(今河南邓县东北)切断曹军退路,企图与张绣夹击曹军.曹操示弱伪逃,巧出奇兵,大败张、刘联军,顺利回到许都(参见穰城之战).是年夏,占据徐州的左将军吕布联合割据扬州的袁术反曹.曹操放弃继续南征张绣,于十月率师进屠彭城,击败吕布军,吕布退守下邳(今江苏睢宁西北),曹操围之,引泗水灌城.
  十二月,吕布部将侯成等引曹军攻入下邳,诛杀吕布,曹军凯旋而归.四年四月,曹操派部将北渡黄河,击斩依附袁绍的眭固,攻占射犬(今河南武陟西北),控制河内郡(治怀县,今河南武陟西南).由于曹操在内线作战中,集中兵力,各个击破,速战速决,逐步由弱变强,据有兖、豫、徐等州,为抗击袁绍集团准备了条件.北方最强大的割据势力袁绍,击灭幽州公孙瓒,拥有冀(州治邺县,今河北临漳西南)、青(州治临淄,今山东淄博)、并(州治晋阳,今太原西南)、幽(州治蓟县,今北京城西南)四州之地,凭恃地广兵多,急欲大举南征.曹操先机占领冀州重镇黎阳(今河南浚县东北),派部将驻延津(今河南延津北)与白马(今河南滑县东北),以阻袁军南下.并安抚荆州刘表保持中立,解除后顾之忧.五年正月,曹操趁袁绍决策迟疑,击败初占徐州联袁叛曹的刘备,避免了两面受敌(参见徐州之战).
  二月,袁绍亲统l0万步兵、1万骑兵进攻延津,派大将颜良围白马.曹操采用声东击西之计,袭白马斩颜良(参见白马之战),迅疾回军延津南,又诱斩率骑兵追击的袁将文丑.曹操鉴于敌众己寡之势,主动回守官渡(今河南中牟境),待机破敌.八月,袁绍大军推进至官渡,双方攻守激战,对峙数月,十月,袁绍谋士许攸愤然降曹,献计偷袭袁军屯粮地乌巢(今河南原阳东北).曹操当即亲率步骑连夜奔袭乌巢,尽焚袁军粮秣(参见乌巢之战).袁军乌巢大败,军心震恐,部将张郃、高览阵前降曹,瞬时全线崩溃.曹操趁势反攻,大获全胜,歼灭袁军7万余人,袁绍率余部渡河北逃,从此一蹶不振(见官渡之战).此战,曹操展出奇兵,顽强坚持正面固守,创造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随后,曹操采纳荀彧先定河北,后图荆州的建议,乘袁绍新败士众离心之机,出兵北上,占有冀、青、并州,进攻幽州.十二年击败袁氏残余及与之相勾结的乌桓王蹋顿.十三年(20日年),曹军进取荆襄,迫降继荆州牧刘琮,击溃投靠刘表的刘备.刘备退往夏口(今属湖北武汉)栖身.至此,曹操逐袁术、败张绣、灭吕布、破袁绍、击刘备,又北征乌桓(参见白狼山之战),据有长江中下游以北大部地区,初步奠定统一中国北方的局面,形成威逼江南的战略态势.
  希望能帮到你!
 
 
展开全文阅读
剩余:2000
下一页:绘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