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运动感悟

问题描述:

五四运动感悟
1个回答 分类:综合 2014-11-05

问题解答:

我来补答
陈独秀(1897年-1942年)原名乾生,字仲甫,天生是一个具有叛逆性的知识分子,向来不惮以异端的姿态表现其自由精神.这种叛逆性格,使陈独秀的一生富于悲剧传奇的色彩.五四时期,他的声誉和影响力达到顶点.陈独秀之于五四,若以“精神教父”相称,应属恰当.
1915年陈独秀创办《新青年》,即以文化革新为宗旨:“惟属望新鲜活泼之青年,有以自觉而奋斗耳!”“巴比伦人往矣,其文明尚有何等之效用耶?”在有限的空间里,《新青年》成为新文化运动和新文学运动几乎唯一的堡垒,五四新学人通过《新青年》发表社会、文化主张的同时,形成了一个对学生界具有影响力的思想集团.
1917年初,陈独秀出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如果说《新青年》是新知识分子的舆论基地,北大则是新知识分子的聚会所.在北大期间,陈独秀似乎经历了一次思想转变,《新青年》逐渐脱离避免直接开展政治批评的轨道,越来越多地批判北洋政府,主张开展群众运动.次年冬陈独秀与李大钊教授显示出了更深的投合,一起创办了时评刊物《每周评论》.在此前后,陈独秀和李大钊还协助北大学生创办了《新潮》月刊.这份学生刊物以“批判的精神、科学的主义和革新的文词”为原则,它的创办证明新知识界对学生的思想影响.
陈独秀思想革命和文学革命的种种主张,招致保守势力的强烈不满.压力之下,陈独秀于1919年3月辞去北大文科学长职务.陈独秀去职,隐约传达出五四前夕社会紧张而充满硝烟味的气息.
五月四日学生游行所以发生,固然直接由巴黎和会引发,但这场反帝爱国运动没有呈现出“义和团”式的民族主义狂热,不能不说与新文化运动开创了开放的世界视野有关.陈独秀1914年曾说:“盖保民之国家,爱之宜也;残民之国家,爱之也何居乎?”他一直批判"浅薄的自私的国家主义和爱国主义".
6月11日,陈独秀在街头散发《北京市民宣言》时被逮捕.这份宣言提出罢免亲日分子、撤销北京警察总部、保障市民集会和言论的绝对自由等要求,号召若政府不能满足,市民应“直接行动,以图根本之改造”.此前两天,陈独秀在《每周评论》发表了“出了研究室便入监狱,出了监狱便入研究室”的随感.这些情况显示陈独秀在五四运动中态度其实相当激进.
学生停止罢课以后,五四运动进入新的阶段.新知识界开始分化,不同的人选择了不同的社会信仰.陈独秀认为知识分子应采取各种行动实现他们的政治目标,开始致力于“为新政治建立一个社会基础”.至1920年,陈独秀开始信奉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创始人和第一任总书记.
陈独秀对五四运动的理解,与众不同.他认为从拒签对德和约看,五四运动成功了;但五四的实质是要求民主和民族独立.1938年他在《五四运动过去了吗》一文中提出,五四运动应被视作自1911年辛亥革命起一直持续到“整个民主革命时期”,也就是说,民主尚在争取之日,五四运动就仍在进行之中.
 
 
展开全文阅读
剩余:2000
下一页:练习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