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外国传教士在清朝来到中国,并把中国画在了世界的中央,他叫什么?

问题描述:

有一个外国传教士在清朝来到中国,并把中国画在了世界的中央,他叫什么?
1个回答 分类:综合 2014-11-22

问题解答:

我来补答
利玛窦吧,但他是明朝时候来的
刘钢先生的《古地图密码》中,提出一个观点,对我很有启发.刘钢先生认为,明朝末年西方传教士利玛窦来到中国后,终于进入了明朝宫廷,中国的最高权力机关,于是,利玛窦用他绘制的《坤舆万国全图》误导了中国.更严格地说,是误导了那以后的中国人,直到现在.我们现在的很多教科书上,包括很多著名的专家都说,在利玛窦来到中国之前,中国人不知道地球是圆的,中国人只有“天圆地方”的概念,因此,利玛窦绘制的《坤舆万国全图》第一次让中国人知道了地球是圆的.我以前对于这个问题没有专门考虑过,刘钢先生的这一观点,给我茅塞顿开的感觉.
在《欧洲人的地理发现只是“按图索骥”》一文中,已经介绍了利玛窦绘制的《坤舆万国全图》上有一些不该利玛窦知道的地理信息,比方说北美洲的哈德逊湾,白令海峡.其实,这份地图上暴露出的中国古代地理知识还有很多,例如刘钢先生在《古地图密码》一书中指出,在利玛窦绘制的《坤舆万国全图》上,对于巴西有一段文字注释:“伯西儿(巴西旧译名),即中国所谓苏木也……”.巴西在地球的那一边,属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范畴,这点很清楚.既然史书和专家认定利玛窦之前中国人不知道地球是圆的,怎么可能有中国以前将巴西称为“苏木”一说?当然,从欧洲人“发现”美洲,到利玛窦来到中国,中间隔了百年左右,这期间可能有其他方式,让中国人在利玛窦之前知道了巴西.但是,首先,它至少否定了“利玛窦之前中国人不知道地球是圆的”这种教科书上的说法.其次,即便是中国人在哥伦布以后、利玛窦之前知道了巴西,那时候的中国人对于巴西的称呼,也应该符合西方人的称呼才对,为何会有“苏木”这样一个奇特的称呼?第三,利玛窦绘制的《坤舆万国全图》上,那些根本不该他知道的地理信息,又做何解释?
中国人真的原先不知道地球是圆的吗?近一点说,比利玛窦早几百年,欧洲人还没有“发现”美洲的时候,元朝史书记载,有一个来自阿拉伯的回回,向元朝进贡了一个地球仪.而且,史书记载,这个地球仪上,水域和大陆的比例约7:3,与今天我们对地球的了解差不多.难道到了明朝,中国人集体失忆了?远一点说,早在汉朝,张衡就有这样的文字:“浑天如鸡子,天体圆如弹丸,地如鸡中黄,孤居于内,……天之包地,犹壳之裹黄.”张衡以蛋壳和蛋黄来比喻天和地的关系,很明显,在张衡那时候,中国人就知道地球是圆的.张衡的著作并没有遗失,并不是过了几千年才被考古发现的,难道后来的中国人都读不懂张衡的文字了?
回教诞生后不久,在中亚形成了强大的回教国家.回教帝国建立后不久,中国建立了强大的唐朝.今天我们说的海上丝绸之路,在唐朝就已经形成了.因此,唐朝通过陆路、海路,与阿拉伯世界有着广泛的接触.阿拉伯帝国建立后不久,一部分回教徒经北非到达了西班牙,并在西班牙实行了几百年的统治,使得西班牙成为当时欧洲文化最发达的地区.回教徒有一个传统,都要到麦加朝圣,因此,阿拉伯帝国对于大西洋和欧洲应该是了解得很清楚的.郑和是穆斯林,郑和的爷爷和父亲都去过麦加朝圣,他们从那里得知关于欧洲和大西洋的地理知识,一点也不奇怪.而且,史书记载,阿拉伯人知道地球是圆的.因此,即便中国人忘了张衡的文字,从回教那里知道地球是圆的,也几乎是必然的.从回教世界那里间接地了解大西洋和欧洲,也完全合情合理.
欧洲教科书上对于苏伊士运河,一般是这样记载:法国人开通了苏伊士运河,沟通了印度洋和地中海,后来英国人占据了苏伊士运河,后来埃及要收回运河,英国、法国差点对埃及动武,因为美国不支持,日暮西山的英法只好作罢.但是,有多少人知道,埃及人自己开通苏伊士运河的历史超过2000年,法国人开凿的现代苏伊士运河不过是部分恢复了古苏伊士运河的故道.而且,唐朝中前期,在回教的统治下,苏伊士运河还是能通航的,也就是说,唐朝时期前往中亚、西亚的中国海船,完全有可能通过苏伊士运河进入地中海,再出地中海进入大西洋.因此,当时的中国人对于世界地理的了解和认识,比教科书上告诉我们的要多得多.南宋地理学家周去非在《岭外代答》一书中说:越过印度洋,就到了“大食诸国”(指回教国家,包括北非),“大食诸国”的西边有一片巨大的海洋,称为“西大食海”,横渡这片巨大的海洋,有一块陆地叫做“木兰皮”,哪里有数以千计的国家.虽然有人说“西大食海”指的是地中海,但是,刘钢先生认为,“西大食海”指的就是大西洋,“木兰皮”就是美洲,我认为是对的.我们看一幅明朝的地图.
《大明混一图》绘制于朱元璋时代,比郑和航海的时间要早.在地图的左方,绘出了非洲的好望角,也绘出了一部分大西洋.虽然比例不对,但是,这幅地图的真实性没有人怀疑,因为它太大,一直放在皇宫,想要“遗失”也不容易.这幅地图告诉我们,郑和航海之前,中国人就知道好望角,就知道大西洋了.但是,教科书上都告诉我们,郑和只到了东非海岸,就打道回府了.根据保存下来的历史资料,郑和航海来回的日期引起人们的关注,至少有一次,郑和船队在海外漂泊了过长的时间,好几年才回到中国.这段时间,郑和的船队去了哪里?还是停在哪里悠闲?然而,郑和航海的全部档案如今都找不到了.
明朝有两次重大的档案遗失,一次是郑和的航海资料,一次是《永乐大典》.现在的历史书都说是明朝一个名叫刘大夏的官员,把郑和的资料烧掉了.事实上,在历史记载中,找不到刘大夏烧毁郑和航海资料的记录.中国历来注重官方文件的档案保管,当时是皇帝要找郑和的资料,刘大夏只是回答皇帝派来的人说找不到.如果他烧毁这些资料,那是欺君之罪.中国历史上档案资料的大量遗失、销毁,一般都发生在改朝换代的时候,在一个朝代正常运行的时候,官方档案资料的大规模销毁,好像只有秦始皇的焚书坑儒,还被中国人骂了2000年.刘大夏也算一个颇有修为的名臣,这点事情难道不懂?关于《永乐大典》,正史资料显示,嘉靖皇帝还把它当“枕头”,每天陪着它睡觉呢.而且就在嘉靖朝,还抄写了一个《永乐大典》的副本.我相信,中国古代对于地理方面的文字和地图,有一部分会保存在《永乐大典》中.
嘉靖皇帝死后30多年,利玛窦在北京定居,约十年后,利玛窦在北京去世.就这十年时间,人们后来根据利玛窦的日记,描绘了中国人对于地球、对于海洋的认识,显示出极为可怜的贫乏.好像郑和的事情根本没有发生过,好像《大明混一图》等其他中国古地图根本没有存在过,好像中国人对于世界地理和天文的知识莫名其妙地发生了重大倒退.等到了清朝前期,《永乐大典》的副本又被找到的时候,已经少了1000多册.直到清朝后期,很奇怪地丢得差不多了.明末清初是一个混乱的年代,但是,就在这个混乱时期,北京的皇宫里,一直有利玛窦的“同志”,比方说汤若望.汤若望既在明朝铸大炮,帮着明朝打满人,又在清朝当官受重用.因此,我和刘钢先生都认为,明末清初乃至以后,中国人对于世界地理知识方面的“倒退”,是这些西方传教士有意而为的事情,是一个巨大的阴谋.为什么?下次再说.
 
 
展开全文阅读
剩余:2000
上一页:椭圆简单性质
下一页:求解这个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