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出一个或几个动物的生活习惯和捕食习惯,(急用)

问题描述:

写出一个或几个动物的生活习惯和捕食习惯,(急用)
1个回答 分类:综合 2014-10-05

问题解答:

我来补答
  我国的珍稀濒危动物——虎
  世界上目前仅存有5个亚种,即:孟加拉虎、东南亚虎、苏门虎、华南虎、东北虎.在现存的5个亚种里,虽然我国占有3个亚种(东北虎、华南虎、孟加拉虎),但总的数量在世界上排在末尾.
  1、我国三种虎的产地、形态习性特点
  东北虎是指所有产在我国、前苏联和朝鲜北部的虎.在我国分布于吉林、黑龙江两省,但生境范围已变得很小.在野外主要生活在森林、丛林和野草丛生的地方,尤其喜欢在针、阔混交林中.没有固定的巢穴.喜单独生活,而且每只虎都有一定的地盘范围.夜间活动,善于游泳,6~8km宽的河,很容易渡过.论个头,东北虎是最大而最漂亮的一个亚种,身长可达4m、重量达380kg.全身毛淡黄而长,斑纹较疏淡,胸腹部和四肢内侧是白色毛,尾巴粗壮点缀着黑色环纹.靠视觉和听觉捕猎,捕猎时潜伏等候或小心潜近猎物,然后突然猛捕先咬住猎物颈背要害部位,将其弄死拖到隐蔽处再吃.野外主要捕食野猪及食草类动物.冬季发情交配,孕期105~110天,每胎2~4仔,4~5岁性成熟,寿命20~25年.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
  华南虎又叫中国虎是我国特产,这个亚种分布较广包括华南、华东、华中、西南,但野外很稀少.在野外生活于山林及灌木丛、野草稠密的地方.性孤而凶猛.生活习性和东北虎相似.在野外主要捕食野猪、黄猄、小鹿等.没有固定的繁殖季节,孕期100~106天,每胎2~4仔,3~4岁性成熟,寿命20年.华南虎的体形比东北虎小;毛较短;花纹密而颜色较深;尾部黑斑最多.属我国一级保护动物,目前已面临灭绝,也是世界最濒危的动物之一.
  孟加拉虎又叫南亚虎,国外见于缅甸、印度、泰国、马来西亚等,在我国主要分布于云南、西藏东部.这种虎生活在森林、山地和丘陵等生境中.夜行,主要以有蹄类为食,如野猪、鹿等,偶尔有攻击人和家畜的现象.没有固定繁殖季节,孕期100~106天,每胎2~4仔,3~4岁性成熟,寿命约20年.孟加拉虎体形小于东北虎,大于华南虎,毛短,黑条纹窄而密.也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
  2、对虎的保护与对策
  近年来,虎的数量在急剧减少,产在我国的东北虎、华南虎、孟加拉虎,已到了濒危的程度,据文献报道,生活在野外的东北虎,在世界上也只有200多头,目前生活在我国境内野生东北虎可能只有10头左右;加上全国动物园和饲养基地的也不过200多头.生活在野外的华南虎、孟加拉虎,也不会超过10头.
  随着世界上虎的不断减少,全球保护虎的呼声日益高涨.70年代世界自然基金会就开始了援救老虎的行动,随后在印度、西伯利亚、我国也都采取了严加保护措施,发布野生动物保护法.对全国饲养在动物园的三种虎在人工饲养条件下进行繁殖.仅北京动物园饲养的东北虎从50年代到现在已繁殖成活了122头.
  为了挽救华南虎,1995年中国动物协会还专门成立了华南虎协调委员会,统一协调华南虎的救助工作;对我国目前动物园圈养的30多头华南虎,纳入我国《21世纪议程》、《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1996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动物繁殖专家组来我国,对上海、重庆、苏州等动物园的华南虎现状作了详细调查,共同采取人工复壮措施.只要全社会都增强生态意识,加上有关部门投入相应的人力、资金等,挽救虎的这一珍贵物种免于灭绝是有希望的.
  老虎被称为万兽之王,就是我们平常看见,老虎头上有横纹.我们中国人的思维看老虎头上有三条横线,像个“王”字,为什么说它是万兽之王?一它的体型是比较大的,它是靠捕食其他动物为食的.它在这个食物链里面,它是处在一个顶级的阶段.就是它是靠吃其他动物生存的,所以它在维持生态平衡里面起了重要的作用.所以它是属于万兽之王,老虎是我们中华文化传统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像我们讲的十二生肖里面老虎是排第几呀?是排第三,对吧!关于老虎的一些成语那就更多了,我们大家都知道,“龙腾虎跃”,“虎虎生威”,“如虎添翼”,“谈虎色变”,还有“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都是我们老百姓在长期的跟老虎接触过程中,总结出来的跟老虎的一些习性非常相近的那些成语,它能够充分体现老虎的一些生活习性.
  老虎到底它是怎么起源的呢?我们刚才讲了豹属这一属的动物,大概是在五百万年左右以前出现的.它从哪个地方起源?是从亚洲起源的,然后从亚洲起源以后向外辐射.一般认为老虎是起源于亚洲的东部,尤其是我们国家,我们境内.在我们国家境内,它早于豹属的其他成员,如狮子或豹子,首先大约在两百万年左右以前分化出来.我们国家的华南虎是我们国家特有的,被认为可能是所有老虎的祖先,是一个原始的类群.老虎现在分了有八个亚种,其中不幸的是有三个亚种绝灭了.我们下面就对每个亚种分布情况做一个简单的介绍:孟加拉虎,这是它分布在印度缅甸尼泊尔和我们国家的西藏的东部,及云南的南部.它的体色变化比较大,有白色的和黑色的类型.我们后面要讲的白虎,就是这个孟加拉虎的一个体型变化.它不是这个像我们人类看见的这个白化个体,它不是白化个体,而是它体色的一个变化.它的体长大致在2.9米左右,体重是220公斤.雌体要稍微小一些,大概在2.5米长,重140公斤
  黔金丝猴
  学 名:Rhinopithecus brelichi
  英文名:Guizhou Golden Monkey
  别 名:灰金丝猴 白肩仰鼻猴 牛尾猴 线绒
  【分类位置】
  目 灵长目 PRIMATES
  科 猴科 Cercopithecidae
  属 仰鼻猴属 Rhinopithecus
  【濒危等级】
  CITES濒危等级: 附录I 生效年代: 1997
  IUCN濒危等级: 濒危 生效年代: 1996
  IUCN濒危等级: 生效年代: 2003年
  国家重点保护等级: 一级 生效年代: 1989
  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等级: 濒危 生效年代: 1996
  【外形特征】
  体型近似川金丝猴而稍小,但尾较之更长.体长为637-690mm,尾长846-905mm.吻鼻部略向下凹.脸部灰白或浅蓝,鼻眉脊浅蓝.两肩间有一白色块斑,肩毛长达160mm.体背灰褐,有的具黄的色调,从肩部沿上肢外侧至手背,由浅灰褐渐变为黑色,下肢色泽的变化与上肢相同.颈下、腋部及上肢内侧金黄色,股部灰黄.尾基深灰色,至尾端为黑色或黄白色,胼胝周围黑色.幼体色淡,通体银灰,头顶灰色,四肢内侧乳灰.尾深灰至尾端为黄白色.
  【分布范围】
  分布于贵州省境内武陵山脉之梵净山.现在的具体分布地点主要在江口县的月亮坝、柏枝坪;松桃县的泡木坝、田家坝、白云寺、牛凤包;印江县的亚盘岭、淘金河上游和护国寺.
  【生活习性】
  栖息地的植被为常绿阔叶林、常绿阔叶与落叶阔叶混交林和落叶阔叶林.活动的海拔高度比川、滇金丝猴都要低,多栖于海拔500-800m河谷阔叶林,夏季则多见于海拔1400-2200m左右的阔叶混交林.也偶见于村寨附近.多为群居性.一般约150-250只,一个群的大小在四季有分合的变化.活动范围大,最大群有400多只.为多雄多雌的混合家族群.食物为植物性的叶、芽枝、果实及树皮.雌猴发情季节为夏秋及初冬.主要天敌有豺、大灵猫和云豹等.
  【种群现状】
  梵净山的黔金丝猴,据1991-1993年考察有3个猴群,总数约550-600只,数量增长缓慢.据Eudey1987年估计黔金丝猴的总数不超过500-670只.1995年对黔金丝猴进行了系统考察,确认黔金丝猴现存约750只,组成20多个家族,活动范围约4万公顷(周晓农等,1995).
  【致危原因 】
  1. 在建立保护区之前,由于采伐使森林遭受破坏,尤以北坡较为严重,加上采矿等经济活动对自然植被的破坏,至今尚未完全恢复;
  2. 在梵净山捕杀黔金丝猴的情况也常有发生.据不完全统计1962-1977年就猎杀317只之多.建立保护区后乱砍滥伐尚未完全制止(唐锡阳,1982).盗猎现象至今也未根除,如在1983、1984、1994年都曾发生过猎杀事件.但总的说来保护还是有所加强,每个猴群也有一定数量,这给种群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现有的保护措施】
  黔金丝猴已被列为国家 I 级重点保护动物.1978年在贵州产区建立了梵净山自然保护区,面积达41300公顷,主要是保护黔金丝猴和珙桐等珍稀动植物及其森林生态系统,1986年又被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建立后,保护工作有所加强.通过宣传教育,和贯彻有关法规,提高了当地群众对保护珍稀动物的认识.同时,对乱砍滥伐和盗猎者又绳之以法,如1984年对一起猎捕2只黔金丝猴(致死1只,致残1只)立案后,受到了法律制裁.因此,金丝猴的保护已做到家喻户晓.
  【建议的保护措施】
  需进一步采取有力措施,加强法制,严格管理,对非法猎捕的盗伐者应予严惩.除了重视对它们本身的直接保护外,也不能忽视对它们赖以为生的栖息环境的保护,特别是猴群主要活动区域和越冬区域的森林保护,否则其种群将得不到恢复和发展.在其分布区内,还应经常开展宣传教育,提高干部和群众遵纪守法,爱护珍稀动物的自觉性.还应加强对黔金丝猴的生态学研究,尤以种群生态、增长模型和动态研究,不断地给保护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但是,对于发展饲养繁殖包括保护区内,都必须严加控制.
  滇金丝猴
  学 名:Rhinopithecus bieti
  英文名:Black Snub-nose monkey
  别 名:黑金丝猴 黑仰鼻猴 雪猴 花猴
  分类位置:
  目 灵长目 PRIMATES
  科 猴科 Cercopithecidae
  属 仰鼻猴属 Rhinopithecus
  濒危等级:
  CITES濒危等级: 附录I 生效年代: 1997
  IUCN濒危等级: 濒危 生效年代: 1996
  IUCN濒危等级: 生效年代: 2003年
  国家重点保护等级: 一级 生效年代: 1989
  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等级: 濒危 生效年代: 1996
  外形特征:
  虽名为"金丝猴",实际并无金黄色的毛.身体较川金丝猴稍大,体长740-830mm,尾相对较短,略等于体长,约510-720mm,但比较粗大.身体背面、侧面、四肢外侧,手、足,和尾均为灰黑色.在背面并具有灰白色的稀疏长毛.颈侧、腹面、臀部及四肢内侧均为白色.
  分布范围:
  分布于澜沧江与金沙江之间云岭山脉主峰两侧的高山深谷地带,面积约20,000km2,向北伸长达西藏境内的宁静山脉,包括云南德钦、维西、丽江、剑川、兰坪、云龙等县,以及西藏芒康县境内.
  生活习性:
  栖息于海拔3,300-4,100m 左右的高山暗针叶林带.是目前发现的居住海拔最高的灵长类动物.滇金丝猴的猴群不大,多为20-60只,尚未发现有150只以上的大群.为多雄多雌的混合群体,有社群等级行为.无明显的季节性的垂直迁移现象.活动范围猴群大小有异,约20-133.4 km2,其平均密度为1.12-2.5只/ km2.主食针叶树的嫩叶和越冬的花苞及叶芽苞,也食松萝和桦树的嫩枝芽及幼叶,5-7月还吃箭竹的竹笋和嫩竹叶.11月中旬所观察到的社群中,成年雌猴几乎都抱有幼仔,且大小都比较整齐,据其形态,估计大多是在7-8月出生的.由于它们栖息地比川金丝猴海拔高,故产仔要迟2-3月.
  种群现状:
  据中科院昆明动物所调查报道(李致祥等,1979;马世来等,1984-1985;杨德华等,1981;白寿昌,1988;王应祥等,1985-1988),滇金丝猴仅分布于滇西北,北起西藏芒康,南至云南云龙一个狭窄的高山深谷地带,猴群数量较少,一般仅20-60只,很少超过100只大群,估计种群总数在云南难以逾越1,000只(白寿昌,1988);西藏芒康约1,000只(尹秉高、刘务林,1993).
  致危因素:
  主要是滥猎供作毛皮用.据在云南德钦县霞若区调查.70年代该区滇金丝猴估计不下1000只,但1971-1981年猎杀统计数达430多只,到现在仅剩下200余只(白寿昌,1987).1978-1981年上半年,仅白马雪山东坡一小区域,三年半时间共枪杀139只,其他产滇金丝猴的地区,其情况也大同小异(木文伟等,1982).同时还由于森林不断采伐、毁林开荒以及放牧,严重地破坏了它们的栖息环境而导致社群分割,一些小的社群最后遭到蚕食绝灭.
 
 
展开全文阅读
剩余:2000
上一页:质点位移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