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创新精神

问题描述:

如何培养创新精神
1个回答 分类:物理 2014-10-03

问题解答:

我来补答
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营造民主宽松的心理氛围,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开发学生的创造力.那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培养师生情感,营造民主氛围兴趣总是与人们对事物的情感态度紧密相联,当人接触事物产生愉悦的情绪体验时,就会对它产生向往的心理,进而发生兴趣.没有这种情感,就不可能形成兴趣.因此,教师要深入到学生中去,与他们同欢乐,共忧患,热爱自己的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学生打成一片,利用一切手段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热爱之情.有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才能热爱教师,听从教师的教诲,做到“亲其师,信其道”. 创新,既需要智力的参与,也离不开情感的支持.学生的情感十分丰富,如热爱、美感、羡慕等,这些都可以成为创新的动机.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不仅是认知信息的交流,也是情感信息的交流,教学过程需要教师真挚情感的灌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要对学生充满希望、鼓励并具有感召力,教师要随时观察把握学生的接受能力及反应情况,为学生释疑解难.如果学生遇到问题,教师要循循善诱,帮助他们把问题弄透.如果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提出了与教师截然不同的见解,教师不应该简单的否定学生,而应引导学生在课上或课下审视其观点,并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做可以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树立起进行独立学习及创新的自信心,使其创新思维处于活跃状态,以激发他们的创新热情.鼓励学生和教师讨论问题,力求课堂教学气氛民主、和谐,充满情趣.只有民主、平等、融洽的新型师生关系,才能取得双方之间心灵的沟通,才能促进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分析教育哲学主义认为:教学不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强迫,而是一种施教者和受教者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的活动.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帮助学生选择恰当的合作方式,使合作过程成为一个愉快和充满智能挑战的过程,营造民主宽松的心理氛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求知欲望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学习过程中,尤其是刚开始学习的时候,如果能成功地创设问题的情景,引起学生有效的认知冲突与碰撞,让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产生兴趣,主动地提出疑问,进而想解决疑问,就能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所以,教师要善于利用能引起学生好奇或怀疑,但用学生现有的知识又不能解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善于发现问题的能力.如在浮力的教学中,教师可提出问题:“为什么铁块在水中浮不起来,而钢铁做的轮船却可以浮在水面上?”简单的一句话,却可以引起学生的疑问并进而提出问题:“浮力的大小究竟跟哪些因素有关?”并进而提出可能会影响浮力大小的一些因素,引起激烈讨论.可见,学生有了思维活动,学生就能更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再如学到惯性时,我故意引入地球自转以及自转一周的时间、距离,使到学生算出地球自转的速度也即我们每个人都具有的速度竟然比子弹还快!学生哄的一声来劲了,接着我问:“按理我们只要跳高一秒,落下时岂不是已在三百多米外?但为什么现实却从未如此?” 这样一提问,好比一块石头激起千层浪,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引起了学生进一步研究惯性的兴趣.对于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近大远小”的现象,“冬天室外的玻璃比树木摸上去冷”等,如果在教学中能巧妙地创设问题的情景,使学生否定自己原先对这一现象的理解,那么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活动就能进一步得到发展.在温度和热现象的教学中提问:“冬天室外的玻璃真的比树木的温度低吗?”,类似的问题的确能诱使学生对已有的一些观念积极地进行思维,自己发掘资料,横向联系知识,并自己发现问题,甚至还能自己解决问题.(三)、鼓励学生质疑,培养挑战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民主自由权利,使学生的心理和情感不受来自外界权威的管束和压制.教师要通过恰当的教学组织形式,激励学生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势、发现问题,从独特的角度提出疑问,讨论问题、解决问题,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质疑.班门弄斧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可培养学生敢于向权威挑战的学习钻研精神.比如我讲八年级物理下册《生活中的杠杆》时,就有学生对图f阻力F2的方向提出质疑,认为这样杠杆将无法平衡.我通过引导,让大家讨论,最后决定把F2的方向改成向下.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往往对一些现象不加思考就自以为是的下结论,如八年级上册在讲完平面镜成像规律后,教师可追问:“我们照镜子时,离镜子越来越近,像会变大吗?”等学生思考作出判断“变大”,接着发问:“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像与物体大小相等,难道我们自己会变大?”提出质疑后,学生会进一步思考,再以“近大远小”的透视原理帮助学生解释这一现象,学生印象深刻.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敢发表意见,既保护了他的积极性,也给学生树立了进行独立学习及创新的自信心,使其创新思维处于活跃状态.(四)、重视实验教学,激活创新意识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概念和规律大多数是在实验的基础上概括出来.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极为重要的环节,也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实验教学可以增强直观性,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教学中教师帮助学生掌握实验原理的基础上尽可能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探索性实验并鼓励其大胆创新和想像,充分动脑、动口、动手以激活学生的积极思维以发挥其创造性.如在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电阻”的实验中,小组学生完成了“伏安法”测量后又有意地诱发他们创造思维,让他们再次讨论、分析和考虑获得新方法,并且设计实验电路,选择实验器材,优选实验步骤,得出实验结论.然后对其方案进行及时点拨,以至于一部分学生在探索、操作的过程中,设计出了“伏伏法”和“安安法”测电阻的新方案,同时也体验了成功的喜悦,极大地激发了他们创造的热情,让学生感觉上实验课既是一种收获也是一种享受. 并且, 我们的实验教学可以在课上,也可以在课外;可以使用实验室所配备的器材,也可以自备自制教具,甚至可以使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现有物品,经常用学生身边的物品做实验,如用铅笔和小刀做压强实验,用雪碧瓶做液体压强与深度关系的实验,用汽水瓶做大气压实验,用眼药瓶做物体的浮沉实验,用水和玻璃做光的色散实验等,这些器材学生更熟悉,更有利于使学生明白物理就在身边,物理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通过这些课本上没有出现的器材启发学生的创新能力,调动学生刚刚起步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另外,老师还可以把某些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设计为探索性实验,激活学生的创新能力.探索性实验教学较课堂教学有更广阔的活动空间和思维空间,可以激发和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探索与创新欲望.学生在自己“探索”物理规律的实验过程中可以手、脑并动,锻炼和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应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并设计一系列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作为铺垫,设计问题时应充分渗透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学生原有知识基础上,引导学生在实验探索过程中有所“创新”,在相对独立的实验活动中体会创新的艰辛与愉悦.为了使创新能力的培养长期化,教师可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进行系列化的探索性实验,并把实验内容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联系起来,使创新能力的培养和物理知识的学习紧密结合. 总之,课堂教学中的创新能力的培养要充分把握学生的创造潜能,开发学生的创造力.这样,在课堂教学中就能取得较好的效果:课堂教学气氛宽松、思维活跃,学生的主体性和师生的平等性得到了充分体现.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得到培养,知识面宽,思考问题周密,学习主动性强,后劲足.学生不仅在学科的学习中能取得良好的成绩,而且还可以在一些科技活动竞赛中获得优异成绩.可见,“创新”应从基础教育抓起,并落实到各个学科的教学上,要不断总结推广,惟有如此,学生创新能力之花,才能在课堂教学这块沃土上结出丰硕之果.
 
 
展开全文阅读
剩余:2000
上一页:解不等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