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什么思想路线

问题描述:

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什么思想路线
具体
1个回答 分类:综合 2014-11-24

问题解答:

我来补答
  正象歌曲唱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历史发展证明: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民主革命的伟大胜利,现在正带领中国人民走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征程上.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周年,回顾总结中国共产党九十年的历史,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历史上,中国共产党进行了四次工作重心的转移.这四次工作重心的转移都对中国革命和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前两次发生在民主革命时期,后两次发生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第一次工作重心转移是1927年由城市转入农村.受俄国十月革命和共产国际的影响,从1921年中共成立到1927年底,我党的工作重心在城市.中共“一大”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中共成立之初,领导了1922年1月到1923年2月的第一次工人运动****.到大革命失败后,中共发动了南昌、秋收、广州等武装起义,攻占敌人力量占优势的广州、长沙等大城市的企图连连受挫,说明“城市中心”的道路不符合我国的国情,是行不通的.1927年湘赣边秋收起义在攻打长沙失利后,毛泽东在文家市做出重大决策,率领队伍走上了井冈山,在1928年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毛泽东及时总结了井冈山斗争的经验,提出了中国革命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政权的道路,这说明我党的工作重心开始从城市转移到农村.
  此后,虽然由于王明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导致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但在抗日战争中,我党仍把工作重心放在农村,开辟敌后战场,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促进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发展.1945年中共七大会议上,把毛泽东思想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选举产生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委员会.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民族化的优秀典型,指导中国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它是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
  第二次工作重心转移是1949年由农村转移到城市.在解放战争即将胜利,中国革命全面胜利已成定局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会议指出,从现在起,党的工作重心开始从乡村转移到城市,以恢复和发展生产为一切工作的中心,进入由城市领导农村的新时期.会议指出在革命胜利以后,总的任务是把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七届二中全会解决了中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重大问题,具有重大历史意义.
  第三次工作重心转移是1966年从经济建设转移到阶级斗争.建国初期,随着祖国大陆的基本解放和抗美援朝、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三大运动等的胜利,新中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更加巩固;中共领导全国人民,采取多种措施,到1952年,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1953年,我国开始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党的工作重心明显是经济建设;到1956年底,完成了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上建立起来.1956年中共八大关于社会主要矛盾、总任务和经济建设方针的内容表明:党的工作重心是经济建设;1957年,一五计划经济建设指标一般都大幅度超额完成.但在1957年的整风运动中,由于极少数资产阶级右派分子乘机向党和新生的社会主义制度大肆进攻,中共发动了反右派斗争.中共中央对当时的阶级斗争形势估计得过于严重,使反右派斗争严重地扩大化.此后,逐步改变了中共八大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科学论断,认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是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共的工作重心开始转移到阶级斗争上来.后来,随着中苏关系的恶化,我国周边的国际局势趋于紧张,中共对世界战争形势估计过于严重,在国内开展反修防修运动,“左”倾错误逐步发展到以阶级斗争为纲,最终导致了“文化大革命’’的发生,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
  第四次工作重心转移是1978年将全党的工作重心由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十年动乱结束后,思想理论界展开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这就为全会的召开和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准备了条件.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果断地停止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决定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这次会议还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这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伟大转变,它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前进道路的过程中,找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这个时期,在确定党的工作重心转移的同时,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并针对拨乱反正中出现的错误思潮,强调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就逐步形成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沿着这条基本路线,进行了经济体制改革,迈出了对外开放的步伐,制定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纲领,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同时,在邓小平“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指引下,香港、澳门回到祖国的怀抱.
  这个时期,世界处于历史的大变动当中.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两极格局已经结束,正在向着多极化格局发展.在这种形势下,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继续坚定地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奋勇前进.1992年召开党的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提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1997年中国共产党十五大上,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城乡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200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代表大会召开,会议明确指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2007年党的十七大召开,准确把握推进各项事业发展的正确方向,毫不动摇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始终不渝地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会议促进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
  回顾历史,从经济建设到阶级斗争的转移,是我们党的重大失误.这严重地脱离了中国的国情,给中国的经济建设造成了重大损失.其他三次转移均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国情相结合的产物,对中国革命和建设产生了重大的积极影响.事实证明:在工作重心转移时,凡是能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就能促进中国革命或建设的发展,否则,就会阻碍中国革命或建设的发展进程.
  回顾中国共产党工作重心的转移历史,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对当前的执政有重要启示.
  (一)要始终坚持科学理论指导,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不断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实事求是”是形成正确认识的基础.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那天起,就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政党的理论武器,是中国共产党人的行动指南.但是,只有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才能使理论产生巨大的物质力量.
  当前,我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同时,国际局势也发生着深刻变化.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化解矛盾,实现和谐,这无疑对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提出了重大考验.这就需要立足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着眼于对重大问题的理论思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依据中国国情,遵循客观规律,不断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从而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
  (二)要坚持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真正做到执政为民,以人民为本是形成正确认识和决策的前提条件.
  历史还说明:在不能代表促进全体公民利益的前提下,凡是代表了绝大多数人民利益或着说没有损害绝大多数人民利益的认识和决策,就是正确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人民谋利益,除了人民利益之外,丝毫没有自己的利益,这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
  今天,共产党要巩固执政地位,保持长期执政,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始终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三)要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才能跳出历史周期率.民主制度是形成正确认识和决策的制度保障.党的90年历史提供的第二个经验教训,就是正确的认识来自良好的民主集中制,而错误的认识则多产生于独断专行或压制不同意见.
  加强法制建设,依法治国,用法律来保障人民群众的权利,增强人民群众的法制观念,保证社会主义建设顺利进行.
  (四)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大力发展生产力.
  在今天共产党全面执政条件下,在和平发展的时期,执政党要承担起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历史责任,就必须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发展作为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
  十二五计划更多的关注到了民生问题,发展的最终目的是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增加生产力总量.在此基础上促进经济、政治等全面发展,才能彰显党的执政能力,才能扩大党的执政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五)要始终抓党的建设,尤其是把反腐倡廉当作大事来抓.
  正如十七届四中全会专门强调的那样:坚决反对腐败,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家庭出逆子要败家,国家出奸臣要亡国.大清王朝因腐败而招致百年屈辱,政权败亡;国民政府因腐败而亡党亡国.殷鉴不远,当引以为戒.谁搞腐败?当权者.贪污公款,包养情人,败坏社会风气的官员就是今天的奸臣.人体生病不治会丧失生命,党内腐败不治理会亡党亡国.养子要教,治国要治吏,加强对干部队伍的管理.
  当前财政浪费数额巨大,党政机关楼堂馆所建筑豪华,贪污受贿、买官卖官、公款吃喝、公款旅游考察、公车私用等腐败问题突出.治理腐败要从制度上防止,要依靠人民群众.惩处腐败和教育引导要结合起来,这是严惩权力腐败一个方法.用好“疏和堵”两个办法.疏的办法是:限制党政机关楼堂馆所铺张浪费,取消公车消费、公款吃喝,公费旅游,节约下来的费用变为工资的形式,大幅度提高国家公职人员的收入.使官员从经济上没有贪污腐败的强烈需求,让官员们买得起房子、车子,去的起馆子,能够过一个体面的生活.堵的办法是:加强法制建设,加大对官员贪污腐败的惩处,党内监督和群众监督相结合,思想教育要跟上,这是解决腐败问题的一个出路.同时,惩治腐败要态度鲜明,雷厉风行,决不姑息养奸,贻害国家和社会.
  必须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党内腐败现象的产生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它的解决也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不能幻想通过几次“彻底”行动就会把党内存在的消极腐败现象扫除干净;在取得一些成效后不能有丝毫懈怠,要作经常的长期的坚持不懈的打算,要警钟长鸣.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加大教育、监督、改革、制度创新力度,更有效地预防腐败,不断取得反腐败斗争新成效.
  (六)重视教育的发展.近代德国、日本等国的发展无一不是重视教育的投入.我国制定了“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体现教育的重要性.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提高师资水平,提高教师待遇,促进教育大发展.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的选择,是人民的选择.共产党要为人民掌好权,领导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展开全文阅读
剩余:2000
下一页:铜,及其化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