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是否应重建(反方)

问题描述:

圆明园是否应重建(反方)
1个回答 分类:综合 2014-11-09

问题解答:

我来补答
  近年来,社会上部分人士,其中包括专家、学者和企业家,提出“重建圆明园”的主张.经过几次讨论,他们倾向于首先修复“九州清晏”,因为据说那是圆明园的精华,通过对它的重建可以重现我国园林艺术的“昔日辉煌”,以免人们误将“西洋楼”当作圆明园的主要建筑.此议之不可取显而易见,因为那样做势必导致圆明园遗址作为文物的毁坏.所以这动议经新闻媒体传出之后,遭到各方越来越多的人的坚决反对,也包括一批专家、学者.笔者的意见也汇入这反对者的声音之中.窃以为,主修派的观点之所以不能接受,主要是他们对圆明园废墟作为文物的性质的定位不恰当.圆明园遗址的文物价值主要在于她是重要的历史见证,而不仅仅是个文化遗存(一座皇家园林的遗址).作为历史见证的意义比文化遗存的意义要大得多.由于这一认识错了位,所以他们对作为圆明园遗址主要标志的“西洋楼”残梁断柱的文物价值等闲视之.殊不知,即便“九州清晏”能恢复,即便能恢复到“昔日的辉煌”,无论其历史价值还是美学价值,都不可与“西洋楼”残迹同日而语了!
  这是因为,文物的价值就在于它的历史的原初性,在于它在历史长河中经磨历劫、饱经沧桑阅历的丰富性和真实性.圆明园自从遭受英法侵略者那致命的一把火之后,在气息奄奄中又蒙受兵匪盗贼、愚昧百姓100余年的劫掠偷拿,最后成了今天这样的惨象.面对这5200亩广阔的土地,无论是杂草丛生的荒地,还是断柱残梁的乱石堆,只要你在这里站一站,静一静心,胸中就会兴起一种“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情怀,你会感觉到仿佛在读一部无限丰富而又惊心动魄的史书,灵魂立刻被一种巨大的悲剧美所摄住,你会半天说不出话来!这就是为什么我说:废墟也是一种美.像圆明园这样的废墟,尤其蕴含着无与伦比的、刻骨铭心的悲剧美.
  其实在历史文物保护得比较好的那些国家和地区,人们对于废墟的审美价值都有一种共识.因此今天雅典或罗马城里那大片大片的废墟,无论是德尔裴、帕提侬神庙的残迹,还是斗技场、元老院的乱石堆,从来也没有人要求在原址上重建它们,但它们每天都吸引着成千上万的人前来参观或凭吊.当然从旅游角度考虑,并不是没有人动这个脑筋.最近有消息称:在罗马也有人想重现一下上述古建筑的昔日光彩,但那是在距离原址30公里的郊外.如果有人想在原址这样做,那么可以想象,他们幼稚的蠢举,肯定要遭到国人的嗤笑和唾骂.无怪乎梁从诫先生不无偏激地说:那种想在圆明园遗址上大兴土木的主张不啻“是一种没有文化的表现!”
  有人说:中国的木构建筑不比西方的石构建筑,经不得水火,因此在旧时代,屡毁屡建乃是常事.不错.但那时人们必须要有宗教建筑(寺庙等)和皇宫建筑,一旦毁了,只得重建.然而现在不同了,即使我们需要这类建筑,也不是非要用木头不可.圆明园废墟饱含着中国人民的血和泪,难道为了一件“美丽”的仿制品,竟可为入侵强盗们破坏或掩盖“作案现场”吗?
  再说,美是随着时间流动的,不可重复,因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审美风尚.在那种风尚下,人们或者出于对帝王的愚忠,或者出于对宗教的虔诚,根据流行的风格对技术和艺术进行不遗余力的追求.如今这种风尚早已过去了,我们现在所拥有的木构技术和艺术的建筑力量岂可与当年相提并论?再有钱也不可能“克隆”出圆明园的昔日辉煌了.难道没有看见有的地方已经做了这种尝试了吗?它们到底重现了圆明园的辉煌,还是糟蹋了它的形象?
  如果确有那么多可观的钱不好打发,何不提供给我们现代的建筑师,利用我们这个时代的建筑学原理,采用现代丰富得多的建筑材料,根据现代人的审美要求,建造一座标志我们这个世纪或下个世纪的园林奇观,那不是更有意义吗?为什么那么热衷于一味仿古呢?今天仿造圆明园,明天又会仿造阿房宫,后天也许还会仿造未央宫、长乐宫……这类已被国人讥为“假古董”的“建筑垃圾”,所糟蹋的钱难道还少吗?
 
 
展开全文阅读
剩余:2000
上一页:周五
下一页:责任的事实论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