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嗣同的就义

问题描述:

如何看待谭嗣同的就义
1个回答 分类:历史 2011-10-23

问题解答:

我来补答
解题思路: 评价一个事物,人或事件,都要从多方面的角度去考察。一般的情况下,是“一分为二”的方式。
解题过程:
评价一个事物,人或事件,都要从多方面的角度去考察。一般的情况下,是“一分为二”的方式。当然,每个人或每件事情的影响不一样,那么如果正面的、积极的方面多,那么就多用正面评价,然后再点出其中的不足即可;反之,亦然。
谭嗣同是“戊戌六君子”之一,当年和梁启超等人发动戊戌变法,后变法失败,梁启超逃亡日本,谭嗣同与康广仁、林旭、杨深秀、杨锐、刘光第6人于1898年9月28日在北京惨遭杀害。
如何去看待谭嗣同的就义呢?早在维新众人闻之泄密的时候,谭嗣同就已经做好了留下来的准备,他说,“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 谭嗣同曾在就义时神色不变,高呼“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充分表现了一位爱国志士舍身报国的英雄气概。
谭嗣同选择英勇就义,充分表现了他高尚的民族气节和变法的决心,这无疑是对顽固派的有力冲击,而且坚定了仁人志士的变法救亡的决心。
有的同学可能会觉得:谭嗣同完全可以和梁启超一样逃走,正所谓“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可以“东山再起”。当然,如果谭嗣同选择跟梁启超一样的决定,也不失为一种方法。但是,历史容不得假设。
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中国晚清政府的昏庸腐朽,列强的步步紧逼,一个有一个不平等条约的签署,国土的沦丧,人民的被奴役……这些都需要有人去唤醒民众的意识。而谭嗣同选择了一种最激烈的方式,选择了牺牲自己来换取民族的旌醒。
历史已逝,斯人已去。不管后来者如何评价,今天的我们仍视他为英雄。
最终答案:略
 
 
展开全文阅读
剩余: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