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作文~~~~~~~~~~~

问题描述:

钱学森作文~~~~~~~~~~~
块啊~~~
1个回答 分类:综合 2014-10-19

问题解答:

我来补答
一个98岁的老人离去了.高寿且功德完满的人生,按中国的传统,钱学森的去世,可称之为“喜丧”,对国人而言,却留下了太多的思索空间.
钱学森当年的归国,是一段惊险的传奇.美国海军次长金布尔称钱学森抵得上5个师的兵力,“宁可把他击毙在美国也不能让他离开”.事实上,钱学森的能量远胜于五个师.他的贡献提升了中国的综合国力.“两弹一星“以及中国的航天事业,都重重叠叠地烙着钱学森的名字——这的确是一段更惊人的传奇,一个积贫积弱的农业国,一个火柴、铁钉、肥皂都要仰仗进口的“洋火”、“洋钉”、“洋胰子”的国度,居然就在以钱学森为首的几位归国科学家的智慧之光照耀下,捧出了“两弹一星”,让世界震惊.
这样的钱学森,未必需要堆叠在他头上的各种伟大的头衔和赞誉.他自订过“七不准则”,包括“不题词、不写序、不兼荣誉性职务,不进任何名人录……”那么,怎样才是对钱学森最好的怀念呢?
四年前,缠绵病榻的钱学森对温家宝总理恺切陈词: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这是很大的问题.“想到中国长远发展的事情,我忧虑的就是这一点.”
九旬老翁钱学森在抨击现行教育制度的时候,毫不留情:
“现在的学生对知识没有兴趣,老师教到什么程度,学生学到什么程度,这样的教育是不行的.”
钱学森深知,什么样的教育才能鼓励发明创造.他曾经说过,他的创新精神,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在美国的大学教育,敢于挑战权威,鼓励提出与众不同的创见,更有浓厚的学术氛围与竞争气氛.而钱老一生恐怕是唯一的败笔——1958年“大跃进”时期,他在《人民日报》撰文,用科学的语言证明亩产万斤完全可能,且远未封顶,为举国狂潮又添了一把火力极旺的“科学”之柴——正是缺失了独立思考的结果.想来,这位老人在痛定思痛之后,对教育痛下针砭,也是对一生得失的反思结果吧!
建国60年了,难道,我们还要仰仗西方教育来培养中国的顶尖创新人才和领军人物吗?出国潮如今越来越低龄化,有经济能力的家庭,越来越多地选择把孩子送出国,以逃避中国高劳动强度、低学习效率且扼杀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应试教育.
就在笔者写这篇评论的同时,身边读初三的女儿就在无奈地背诵着钱老所不齿的“标准答案”,而中国无数的孩子与此同时就在这样的背诵中,走向钱学森所担心的“对知识没有兴趣”、丧失“独特的、创新的”能力.
在科学的领域里人人是平等的.然而,在中国的学校,老师永远是对的,是不可挑战的绝对权威.长大了,把老师置换成“领导”或“权力”就可以了.而学习就是模仿,独创是最要不得的,作文跑题是很可怕的,考试质疑标准答案简直等于弱智,独立思考,是拿自己的前途开玩笑.小学作文,春天一定是美丽的,不能是传染病盛行的;中学作文,节日一定是欢庆的,不能是疲惫的;读硕读博,就是跟着导师亦步亦趋,导师划个圈儿,你去用各种数据或材料把这个圈填满.
这样的教育,我们还能培养出钱学森吗?
德高望重如钱学森,这样的忧虑表达过多次,仍然无法撼动应试教育.难怪,这成了老人的一块心病.
这不光是钱学森的悲哀,更是一代人的悲哀.纪念钱学森的最好方式,是治愈让他念兹在兹的这块“心病”,解决中国科学发展的教育瓶颈……
 
 
展开全文阅读
剩余: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