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把人类的「集体潜意识」视为「上帝」吗?

问题描述:

可以把人类的「集体潜意识」视为「上帝」吗?
2个回答 分类:综合 2014-11-23

问题解答:

我来补答
人是天的一部份, 具有神性和兽性, 我常会静下来问自己是什么东西,应该服从本我自我还是超我? 不过永远不会有答案的.如同我只能知道生活的意义, 而永远不会知道生命的意义.所以我选择较实际的生活意义, 而将遥远的生命命题视为哲理的探讨,信仰则又离我更远. 如荣格所言,神性也许是属于人类文化层面的集体潜意识(有人提到过除人以外的动物有信仰吗?). 每当我在拜拜跟神讲话时, 我要放松专注虔诚的,真实的与神或说是整个宇宙来对话, 虽然我无法得知是谁收到我的讯息, 不过我可以确定知到我心灵的深处是收到的. 我曾经请教过虔诚的基督徒,问他说上帝在那里? 他很直接的回答我说上帝在他的心里! 如前所诉我觉得是合理的答案, 因为我们自己就是小宇宙的本身而不须外求(诗: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人人有座灵山塔,好向灵山塔下修.),甚至细胞全息律也说明一细胞一大千世界, 低等生物如同干细胞可以再生或再特化成任何组织. 宗教信仰可以帮助多数人找到自己, 使心灵成长. 但是诸多教义的限制, 居然可以阻隔了亲情, 所以我很难同意所谓博爱和偶像的定义! "放下"自我才能跟随本我(潜意识)或上帝. "惜缘"方能得永恒或永生. "惜福"方能爱家人与世人. 经上述推论与生活经验: 祷告至少有一部份是在对自己的心灵说话, 一部份可能是在对人类的集体潜意识说话, 再有可能则是对自己信奉的神说话, 是吗? 参考: 荣格最著名的贡献莫过于提出「集体潜意识」的概念,集体潜意识是人类历史与文化资料的大池,所有的人在心灵深处都有这些共同的东西.荣格认为,集体潜意识和一般宇宙一样,都具有基本的动力模式或原始处知法则,称之为「原型」或称「原始影像」,他并且详加描述原型对我们个人和人类社会所造成影响. 「原型」在位阶上超过我们的精神,他代表了运作于我们每个人生命中的宇宙性支配法则.依照荣格的说法,强而有力的原型不但影响我们个人的命过程和行为,同时也影响文化和历史事件.虽然原型在不同的文化间,或许会显现出不同的名字或其他差异,但她们具有普同性,能穿越历史、地理和文化的疆界.如同神话存在于人类知识的广大海洋中,就如同在天空飞翔的鸟或海中游泳的鱼一样真实,荣格称之为「集体潜意识」. (以下为我的回覆) XXX您好: 谢谢您热心地写了一篇文章来回应我的拙作「祷告就是对自己的心灵说话吗?」.我觉得非常高兴,因为您的回应中提到了一些我也觉得很重要的东西.所以即便我们彼此并不相识,但能有这机会藉由对话的方式增加对这问题思想的深度也实在是很棒的事.虽然对话本身并不一定可以对「真」达成共识,但至少是一件既「善」又「美」的尝试,实在没有理由放弃,不是吗? 您信中所提到的心理学家荣格(Carl Jung),其实也是我非常欣赏尊敬的一位.我一直觉得,虽然他的前辈佛洛伊德(S. Freud)因为较先研究潜意识而开创出精神分析学派(Psychoanalysis),但这个学派中真正长远的影响力反而比较是由于荣格的贡献,也就是演变到后来的分析心理学派(Analytical Psychology),只是一般人不太容易区别这两者的差异.我还记得当我读到他所提出的集体潜意识(collective unconscious)时,也为之深感震惊与兴奋.比起佛洛伊德许多太过独断与狭隘的心理解释,荣格的学说的确有更扎实的观察与详密的论述.可惜的是,如您所知道的,荣格后期的心理学工作反而钻入一种近乎神秘玄学(占星术、炼金术等等)或准形上学的领域,所以这部分也就引起许多争议且不太为后世大部分的心理学者所接受.一般相信这可能与他在罹患忧郁症的时期中,所亲身经历一些灵异事件有关. [1] 的确,现代心理学的发展大大地开拓了我们对人性还有对自己的了解,也让我们对「人性」的奥妙更知道谦卑以待.我个人认为对人类心灵的研究如同对物质的研究一样,不但没有与基督信仰违背,甚至也的确帮助许多人,包括基督徒在内,对上帝所创造的心灵与物质世界更加了解.从这一点而论,我的确同意现代的基督徒也应该按能力涉猎这方面的知识,也应该学习适当地区分出真正的信仰与心理现象的异同,不应该避讳.只不过所有的心灵研究毕竟都是从人自己为主角,又以自己为对象,总不可避免地受限于人类在客观上是有限的事实.所以我完全同意你所说的,照这条从人自身出发的路走,我们必定还有更多是我们所不知道的事情,所以不能真以为按照这些有限的心理研究就以为自己对人性已完全了解.看来,人若自称是「万物之灵」,唯一合法的理由恐怕也正是因为我们可以知道自己的无知与渺小,虽然现在连这样的基本的态度也很少有机会看到听到了.所以在读到您谦逊的分享时,我心里也真的是非常的感动. 接着,您提到了荣格学说的一种延伸,就是认为人类这个「集体潜意识」也许就是所谓的「上帝」,或人与上帝之间的某种缓冲地带.毕竟,如荣格所提出的,许多宗教的形式与若干内容上的确有一些共同之处,可能都是出于共同的、集体性的潜意识因素.可是想必您一定很清楚,这样的「上帝」,至少,并不是基督徒所相信的那一位.因为圣经所启示所定义的上帝是创造物质也创造心灵的上帝,是无始无终、永恒不变的自存者(即不依赖于他物而存在的).所以即使在人类没出现以前,上帝就已经创造宇宙并且利用物理定律来维持它的运转了;那时候也自然没有什么潜意识可言,但上帝却依然自存.反过来说,如果没有人类,当然也就没有任何集体潜意识的存在.所以,「集体潜意识」虽然比意识或个人潜意识更深奥微妙,但并非是可以自存的主体,并不符合我们对上帝或类似的超越性的需求,也就仍是有限的. 其实正如您所提到的,既然我们都同意只要稍为认识一点自己心灵的小宇宙就知道人类的渺小,那当我们看到那广阔浩瀚的银河星系时难道就可以认定这一切都是我们的集体潜意识所编织出来的吗?如果心灵的小宇宙就可以令我们叹为观止、谦卑虚己,那这整个大宇宙的与小宇宙的创造者,上帝,又岂能被我们区区的集体潜意识所描述呢?过去三百年来,西方受到启蒙运动的影响,的确比较多强调以理性为基础的物质科学,而不自觉得把人性本身的伟大深邃架空.但这并不代表一昧地按照东方传统把精神界的经验或体会无限放大就足以夸成为宇宙的真理啊!可见虽然「天人合一」、「物我相忘」、「内在超越」、「灵性升华」等等带有东方神秘主义色彩的境界听起来是多么崇高,多么令人向往,但是这样会不会反而有一点过于主观或一厢情愿,不自觉地变成是另外一种独断的唯心论呢? (见下图一) 也许更合理的想法是,我们可以相信这两者(心灵与物质)有一个共同的「源头」,名之为「上帝」.这可以用来解释物质与心灵的普遍性的来源却又不会陷入唯心或唯物论的独断里面.所以,我个人并不认为这代表我们心灵的小宇宙或集体潜意识之类的机制「本身」就可以被视为「上帝」的代名词,毕竟它无法解释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这也与你所提到的「自我的有限性」是相符合的. 启蒙时代的大哲学家康德在他的《纯粹理性批判》中提到:「有两件事是使我非常的敬畏,一个是在天上的闪耀的星星,另一个是在我心底说话的声音. 」很特别的,圣经里也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神的事情,人所能知道的,原显明在人心里,因为神已经给他们显明.自从造天地以来,神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虽是眼不能见,但借着所造之物就可以晓得,叫人无可推诿.」(罗马书1:19-20) 用基督教神学的语言来说,这叫作「普遍启示」(general revelation),即上帝藉由大自然的奇妙(所造之物)与人心中的声音(人心)来「显明」(而非证明)祂自己.难怪康德在他的《纯粹理性批判》里在否定了一个又一个中世纪对上帝存在的证明后却又感叹地说道:「要证明上帝的存在很难,但要证明祂不存在更难更难!」这里需要强调的是,这些物质心灵「本身」并不是上帝,但却可以作为「张显」(而非证明)上帝存在的证据.这就好比一个小男孩在看到一座精彩的沙雕艺术品时,会用一种极其崇拜的眼光来看待那站在旁边的艺术家.其实这正是人类信仰的起头,是其他动物所没有的.所以我们可以说,荣格的集体潜意识其实正是上帝在人心中「普遍启示」的一种展现.世界上各个民族再按照这个「原型」与「本能」来发展出适合他们生活处境中的宗教型态也就是理所当然的结果了.上帝是这一切表象的原因,而非这些表象的结果. 所以当你提到「宗教」在一些形式上反而好像使人阻隔了亲情或某些应该是很基本的人性,我深觉得同意也同时感到遗憾.是的,这世界宗教形色的混乱实在令人唏嘘,当中自然也有基督徒的过犯在其中,这是我们无法否认推诿的.这也是上帝在圣经里说人是罪人的原因之一.毕竟,「宗教」的出发点虽然可以有人类的集体潜意识为基础,但正如荣格所说的,当这集体潜意识中的原型浮现至个人的潜意识乃至于意识层面时,殊化的过程就会导致不同型态的表现.只是我们绝大多数时候却只能在意识层面交流,以至于很不容易回到潜意识,更别说集体潜意识的层次来寻求共相.这的确是整个人类文化间许多矛盾冲突的所在.也许您有意暗指一些基督徒不拿香拜拜的行为等等.我其实并不想为此辩解,因为拿香不拿香,去教会不去教会等等,在我看来只是表面的行为,并不一定等同于信仰的内涵.如果我的孩子长大后不愿意接受基督信仰,我只希望他自己头脑有一些很清楚很明白的理由,而不需要为了要取悦我而违背自己良心.我想我们应该都同意,任何感情,包括亲情在内,都应该基于双方绝对坦然的真实与尊重,而非条件交换或要求应付.我希望我会因为他的真实诚恳而引以为豪,更加爱他,也不会轻易的怀疑他对我本有的亲子之爱. 当然,对于「宗教」形式上相异的困难,从历史经验可知,人类自身是找不到解决方案的.而这也正是「普遍启示」有限之处:它虽然使我们与其他动物不同,可以有信仰与宗教的表现,但并不能具体地使我们认识上帝祂自己是谁.就以上面所提到的沙雕为例,那位小男孩虽然可以从沙雕的精美知道必有一位创作者,但当看到旁边熙攘的人群时又怎能分辨出那位才是真正的艺术家呢?如果不是艺术家诚实地向他表明自己的身分,这样的真实相遇又是如何可能呢?在神学上,这个无限超越的上帝用人所可以理解的有限的语言,并且在有限的时空中所展示出来的内容就称为「特殊启示」(Special revelation),让人可以更清楚地认识祂的本性,以弥补普遍启示的不足.所以基督教对上帝的知识不但是建立在「普遍启示」中类似集体潜意识的基础上,更有上帝借着圣经与耶稣基督所显明的「特殊启示」为引导,藉由基督徒的「信心」而领受.这也就是上帝对于我们人类自身的困局所提供的帮助.这不是我们自以为比其他宗教高明而发现的内容,反而是我们真知自己有限不足,谦卑接受上帝自己的启示的结果.当然,因为这些「特殊启示」是在人世间出现的,必然仍带有某种民族或文化的外衣.但上帝借着他的灵来帮助我们认识这些外衣里面的真实,所以无须拘泥于表面.毕竟,当我们到医院看病时,要找的人并不是那穿着白色外套的先生,而是一位学有所长的医师,管他穿什么,不是吗?而我也必须说,历代基督徒对于哪些部分属于暂时的外表,哪些属于永恒的内涵的理解虽然并不完全相同,但共识总是远远大于歧异,这是毫无疑问的. 最后,我也很愿意同意你所说的,「"放下"自我才能跟随本我(潜意识)或上帝,"惜缘"方能得永恒或永生,"惜福"方能爱家人与世人.」其实「放下」、「惜缘」与「惜福」也的确是基督徒从圣经中可以学习到的一些明确教导,只是所常用的词语有些不同罢了.希望以后可以对此有继续交流的机会.对于祷告,我们的确也无法排除有许多心思上的参杂,所以我也当然同意你所说的「祷告至少有一部份是在对自己的心灵说话,一部份可能是在对人类的集体潜意识说话,再有可能则是对自己信奉的神说话.」但是我想强调的是,真正的基督徒的祷告并不会停止于此参杂的状态,更不会只对自己的潜意识祷告就交差了事:我们一直在学习的就是如何能更真实地将自己的心向「真实的上帝」敞开,更舍弃自我,更跟随祂的带领,也欣然接受祂对我们生命的安排.这是可能的,因为我们的上帝是「活的」!祂主动会帮助我们啊!因为圣经告诉我们,「况且我们的软弱有圣灵帮助,我们本不晓得当怎样祷告,只是圣灵亲自用说不出来的叹息替我们祷告.」(罗马书8:26) 可见那位上帝不是「只」住在我们心内,更是超越物质身体限制,「无所不在」的上帝.因着祂的恩典与怜悯(非因我们自己的才智或潜意识探索),使我们这有限短暂的生命能在祂里面成为永恒的一部分. 所以,如果承认有心灵的小宇宙可以使我们对人性更带有谦逊之心,那承认这心灵的小宇宙并不是最终真理,还需要真正永恒的上帝来亲自引导成全岂不更可以算是进一步的自甘卑微?所不同的是,上帝自己启示说会用祂无止尽的爱来接纳我们这不配的人.而祂所给我们的记号就是在人类历史上真实出现过并且死在十字架上的耶稣,并祂的复活.我们是因着祂,而非靠自己的修行或智慧,才能认识生命的意义,心灵得享真正的自由与浩瀚.这和一些修行者靠自己的体悟与内在修养来寻求是不同的.差就差在,这位上帝不是只是一种信念或潜意识,而是又真又活的. 很高兴有机会与您有一些对话,希望以上简略的说明不致造成误解,反能增进彼此的了解.很盼望得知您的回应与分享,让我们更多更接近真理.感谢上帝,在祂有说不尽的恩典是值得我们感恩珍惜的. 后辈 道维敬上
 
 
展开全文阅读

补充回答:

做一个假设。一个人,可以调用大数据。大数据有实时的“推送”功能,和“即时生成评论”功能。然后选择一些普通人,在此基础上建立“虚拟人设”。由于有真实存在的人,再选择性的将“这些人”的信息推送给所有人,形成“群体印象”。再对“这些人”进行惩罚和奖励,那么这个人所制定的“行为准则”就会从“精神”上潜移默化的影响到所有人。形成“集体潜意识”,进而利用“精神控制”,成为所有人的上帝。
网友(123.233.250.*) 2020-12-19

剩余: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