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历史文化名人,近代仁人志士的历史功绩.

问题描述:

韶关历史文化名人,近代仁人志士的历史功绩.
韶关人杰地灵,在古代孕育了不少历史文化名人,在近代又留下不少仁人志士的革命足迹,请你举出他们中的一名并概述其历史功绩
1个回答 分类:综合 2014-11-17

问题解答:

我来补答
  张发奎
  张发奎,又名逸斌,字向华,始兴县隘子镇彩岭村人,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九月二日生.
  1912年,张考入广东陆军小学并加入同盟会,民国2年升入武昌第三陆军中学,民国4年毕业返粤参加第二次反袁之役,一度为孙中山侍卫;民国9年奔赴漳州 “授闽粤军”任中尉副官,8月,与桂系军阀战,晋升上尉副官;惠州攻坚战,任敢死队督站长.1922年,张任总统府大本营警卫团第三营营长.
  1923年2月,孙中山重返广州,张发奎举兵驱陈(陈炯明)升任团长;民国14年7月,粤军第一师扩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师,张发奎任独立旅旅长,南征中歼邓本殷部,升任十二师师长.1936年7月,国民政府誓师北伐,张率部进军湖南与第十师担任湘江东岸作战,连克醴陵,平江,又亲率三十五团及叶挺独立团攻克汀泗桥,贺胜桥,写下了北伐战争中的光辉一页,赢得了“铁军”称誉.
  1937年1月,张晋升为第四军军长,3月兼任十一军军长,中旬,张在国民党二届三中全会当选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任第四方面军第一纵队司令官.
  “四·一二”政变后,张率四军,十一军出师河南进行第二期北伐,与奉军25万主力军决战,终将奉军击溃,占临颖克许昌取开封,威震中外.6月13日,张升任第二方面军总指挥;7月15日,宁汉合流实行清共,张并不热心反共,反而接纳郭沫若,张云逸,叶剑英等共产党员到二方面军任职.1929年3月,蒋桂战争爆发,张任讨桂军右翼第一路军总司令兼整编第四师师长(原第四军),于鄂西击败桂军.9月,张反蒋,率部取道湘西直下广西,复与桂系联合进攻广东.
  “九·一八”事变后,张发奎电请南方政府允其开往东北抗日,蒋介石不予理睬.1932年3月,张再次要求率部援黑龙江,蒋又不允,反将其调往江西剿共,张倍感痛心,于10月只身出国游历欧美,积极宣传抗日救国.1935年春张回国见蒋介石,提出“今后中国之出路,唯有抗战之一途”,蒋许他日后为抗日先锋.
  1937年8月13日,日军进攻上海,张任第八集团军兼右翼军总司令,在浦东击败日军数十次进攻,并亲自指挥炮兵轰击日军司令部和日军旗舰“出云号”,给敌以重创,被誉为神炮.1938年,张任第二团总司令兼第八集团军总司令,参加武汉保卫战.1939年春任第四战区司令长官,负责两广军事,冬天,张指挥第一次粤北会战获胜.1945年5月,二方面军夺回失陷的南宁,7月,攻克龙州,凭祥,进军梧州.
  1946年张发奎任广州行营主任,次年改任广州行辕主任,冬调任战略顾问委员会委员.1949年1月任海南特区行政长官兼海南建省筹备委员会主任,3月,任陆军总司令,7月,辞职到香港定居.
  1980年3月10日,张发奎在香港病逝,终年85岁.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获悉后即致电其家属:“惊悉向华将军逝世,不胜哀悼.乡情旧谊,时所萦怀.特电致信,尚希节哀.”台湾始兴同乡会开会追悼并献一挽联:“望出曲江,绪承风度,千载道范,先后献身邦国,古今辉映;声扬咸宁.威镇华夏,一代名将,从此撒手人寰,中外同哀.”
 
 
展开全文阅读
剩余:2000
下一页:先解十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