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与现代人生智慧感想论文 谁有

问题描述:

孔子与现代人生智慧感想论文 谁有
1个回答 分类:语文 2014-10-07

问题解答:

我来补答
孔子在《论语·微子》中论及历史名人的时候说:“逸民: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柳下惠、少连.”“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伯夷、叔齐与!”“柳下惠、少连,降志辱身矣,言中论,行中虑,其斯而已矣.”谓:“虞仲、夷逸,隐居放言,身中清,废中权.我则异于是,无可无不可.”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孔子对当时博得好评的几位历史名人有自己的看法,并自述心迹强调:他本人并非拘泥上述人物的格式做法,奉行“无可无不可”的态度.表面上看来,孔子的态度与时人不同,实则体现了人生的大智慧,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关于智慧的含义,是一个难于理清的问题.在此文中,智慧主要是从思考和践行的角度而言,这与梵文的般若并不相同.在梵文中,般若有更博大的精义,不在本文论述之列.之所以将智慧限制在思考与践行的角度来讨论,是因为我们芸芸众生,总是要生活在一个现实的世界里,思考是人类的一个基本特征,社会实践是我们能够生存的基本前提.从比较的角度看,智慧和知识自然不是一回事情.有知识的人未必有智慧,而有智慧的人却要有一定的知识为基础.智慧在一定程度上颇有类似“禅”韵的味道,其中的空灵似乎也很难用明白的语言表达.
在这里,如果勉强界定智慧的含义,那就是:智慧是人的一种内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既包括智慧的思考——恰当的判断力、理解力,也包括智慧的践行——在此基础上采取恰当的行为,从而达到理想的效果.毫无疑问,能够做到这一点的人就是智慧的人.还必须指出,在这种智慧的内涵中,应该包含人类的道德认知和判断.也就是说,对于一个智慧的人,首先要在道德判断上清晰什么事情必须作,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能做;并在此基础上,能够在技术的层面清晰怎么去做才是最恰当的方式.世界是极其的复杂,我们在社会交往和社会实践中,会面对不同的人、不同的场景,如何在具体事情上作到正确判断、准确理解和恰当行为,当然很需要智慧.
由此可见,智慧是“活”的东西,而知识是“死”的东西,智慧是对不同时空、不同事情的恰当判断;知识只是对特定场景与事物的描述和概括,知识离开了其所赖以存在的特定的主客观条件,也就不能称其为正确的知识.当然,历史上并不乏东施效颦、邯郸学步的亦步亦趋之人.孔子则不然,“无可无不可”集中体现了孔子的人生智慧.
 
 
展开全文阅读
剩余:2000
上一页:例2的第一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