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创造性的因素?

问题描述:

影响创造性的因素?
1个回答 分类:语文 2014-10-10

问题解答:

我来补答
可以参考“影响幼儿创造性表现的因素”
一、 生理因素
生理因素对语言发展的影响,比对其他方面发展的影响更为直接.幼儿对声音和语言的听辨能力,离不开大脑的发展.而大脑的成熟过程,是由先天因素决定的.因此不同的幼儿,他们早期发育具有不同的特点.语言的脑生理机制决定了它是有别于其他各种能力的一种能力,人脑的言语中枢如果受到损伤,或者错失了早期发展的关键期,人就无法获得语言.每一个幼儿学习语言都必须经过若干与其他幼儿相仿的发展阶段,但是每一个幼儿的脑生理机制未必是同时成熟.在其中,肯定有快慢的.例如:某位幼儿生理机制发育比一般幼儿迟,只能提一些普遍性的问题,即答案明确的问题,而不能提开放性的问题,即答案不明确的问题.这样就不能对该幼儿进行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激发.所以,有些幼儿的创造性表现的丧失,一部分是生理因素造成的.
二、 心理因素
生理因素是天生的,我们可以从心理因素着手.专家的研究证明影响创造性思维有两大敌:畏惧和缺乏自信心.这两大障碍都是非智力的心理状态,可见创造性思维与心态有着密切的关系.为了说明这个问题,下面举两个实例.
例一“我们的房子”
在一次建构活动中,我不经心地说:“你们的房子不好看.”活动后,叶璐璐在和我单独接触时,吞吞吐吐地说:“我本来要装饰房子的,你说不好看,我不知道怎么做了.”老师红着脸高兴地肯定了她,并问她:“刚才活动的时候你怎么不说呢?”璐璐低下头说:“我不敢!”可以说这个孩子在我班比较活泼开朗的,在部分幼儿盲目听从老师的情况下,她还能委婉地表示异议.但这个例子也说明当时我班幼儿的心态是畏惧、消极、被动的,他们没想到怀疑,也不敢去怀疑,只是被动的记,完全把老师的话作为真理来看.这种心态对幼儿创造性表现是不利的.
例二“怎么造呢”
在建构活动时,几个孩子跑过来对老师说:“老师,这是我们的火车头,上面有窗还有门.可是上面没有冒烟的东西.”我顺着他们指点看去,只见火车头用一个箱子放着上面还贴了一张白纸,白纸上画了窗,我对孩子们说:“真奇怪,怎么火车没有冒烟的东西呢?”许多孩子们都围过去一起想办法,孩子们点点头说:“恩,火车应该要冒烟的.”说完马上开始搭建.从这个例子看,幼儿的心态已经发生了变化,与例一的幼儿的心态相比,更加积极、主动的,因此该班幼儿表现出好奇、好追究,敢于怀疑、敢于挑战,在积极主动地认识世界.这种心态与前一种心态就截然不同.
那么哪一种心态有利于创造能力的发展呢?这是不言而喻的.从以上两个实例说明培养幼儿创造能力的前提是形成有利的心态,只有幼儿有了独立、自由、积极主动的心态,有了自信心,开展创造性活动才能有良好的效果.同时,在对那些自信心差的孩子,我们更要注意寻找机会向他们表示,让他们感到自己并不差,逐渐树立自信心.因此,要开展好幼儿创造性活动,必须优化幼儿所处的精神环境.除了精神环境,还有物质环境,也就是有关社会方面的影响.
三、社会因素
社会的各种因素对于幼儿在语言活动中的创造性表现有相当的影响.社会因素包括儿童所接触到的人事和环境.社会的影响因素有很多,其中普遍影响有以下几点:
(一)、物质环境因素
幼儿是在特定的环境中获得语言的,特别是外部的影响对幼儿创造性表现是十分重要的.物质环境为幼儿提供与语言活动有关的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条件,是开展创造性活动的物质保证,更能激发幼儿创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当我们布置故事表演游戏角落时,利用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来装饰墙面,然后布置一个和内容相符合的环境.如:中班故事《乌龟与房子》,小松鼠错把乌龟当作大石头,把房子造在乌龟的背上,当出现险情时,才发现自己犯了粗心大意的毛病.幼儿见过许多造房子的情景,但从未看到过会动的房子,更没有看过乌龟背上造的房子.对于这堂语言课,如果我单单出示图片,会使幼儿不理解松鼠错把乌龟背当大石头这回事,不能对故事的有关情节运用创造性语言进行编构.如果用上幼儿表演,给全体幼儿一个良好的故事情境,就能激发他们创造的积极性.
因此,创造良好的物质环境是激发幼儿创造想象的有利条件.有了良好的物质条件,幼儿可通过多看,多感受来获得刺激,激发其思维活动,从而获取丰富的感性认识.有了表达的内容就产生用语言创造性的表达的愿望及兴趣.如:小班欣赏儿歌《云》(全文:云儿云儿真美丽,我把云儿摘下来地,云儿云儿真听话,我把云儿变小鸡.)对于这首儿歌,我可以用自己画的云挂在教室中间,当我念最后一句时,出示自己做的小鸡.我还可以进行创造示范,像“我把云儿变小山”,“我把云儿变飞机”.这样,幼儿能直观的为儿歌创编不同的句子,激发起幼儿的创造新思维.有了良好的物质环境,还需要语言的帮助.
(二)、语言因素
有关理论告诉我们,幼儿发展是靠自己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而建构起来的,也是通过幼儿个体与外界环境中与语言和非语言材料交互作用得以逐步获得的.每个人的环境不同,语言发展期不同,影响和结果也不同.而影响幼儿创造性的表现往往有这么两种因素:
1、不理解讲述的对象.理解是幼儿正确使用语言的基础,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开展进一步扩展幼儿创造性想象,创造性运用语言进行表述活动.由于幼儿缺乏生活经验,以及思维的具体形象特点,幼儿往往根据具体的语境来理解讲述的对象.同时,幼儿常常从字面上理解,不能理解成人所说的象征意义、转义等.例如:在建构活动之前的谈话时,我请小朋友去搭拳击柜子,可以用来装拳击袋和拳击手套,小朋友就搭的很小,根本不可能藏进拳击袋和拳击手套.后来在老师的帮助下,搭了一个能藏进拳击袋和拳击手套的柜子.这样让幼儿通过具体实践来激发创造想象,通过教师巧妙的语言来扩展幼儿的创新思维.
2、缺乏概括与综合能力.如果幼儿对语言中所描述的事物全无概念,当他人说出一些物体的名称或描述这些形状时,幼儿便会茫然不知.同时,也不能用语言或动作去描述这些物体,更不能创造性的运用语言来表达.因此,幼儿如果缺乏概括和综合能力,当他听到别人说话时,便很可能产生理解错误,或者表达障碍.我们看建构活动中的例子来分析一下,建构游戏后的分享活动是时,我请部分幼儿来介绍自己搭建的物体,帆帆介绍了他们组搭的房子,说到在一个架子上绑了漂亮的绳子,而其他的小朋友说是挂衣服的地方.说明她没有很好的理解物体也不会很好的用语言来概括,在表达上也就有了障碍.所以,我们应重视幼儿的概括综合能力,不断创新思维.有了语言的萌发,还要注意态度的问题.
(三)、对待幼儿态度的影响
对待幼儿的不同态度,也会影响幼儿创造性表现.在对待幼儿时,教师使用贬义词对其进行评价,如:在建构活动中,我们说些“你这样搭的不好看.”、“火车站里没有山洞的.”等之类带有讽刺性的语言,这样师生的真诚合作就没有了,而且更加封闭了幼儿可贵的灵感和创造性的表现.教师应以亲切的态度为幼儿营造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使幼儿能愉快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从而激发他们的主动积极的创造潜能.幼儿回答无论是对是错,教师都应及时找出优点给予适当的鼓励.有些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时,教师可先将叫起,再重复问问题.这样既没有当众批评他,保护了他的自尊心,又侧面提醒了他.所以,无论教师对待幼儿的态度如何,都会对幼儿在语言活动中的创造性表现产生一定的作用.我们应亲切的态度对待幼儿,激励幼儿不断创新,激发幼儿的主动性,促进幼儿更积极地投入活动,促进幼儿大胆想象创造.
除了外在的环境、态度,和内在的语言因素,其实,幼儿在活动中,创造性的表现还会受到幼儿自身情绪因素的影响.如果一个幼儿觉得自己在群体中是不被欢迎的,或者他感到不快乐的,他说话的意愿会降低,对他人的表述也无兴趣倾听.长期下来,他的语言创造能力的发展自然就大受影响.如果幼儿经常沉默不语,不愿开口,这将会使幼儿对语言学习失去信心,从此葬送创造能力.相反,一个喜欢身边的小朋友的幼儿,喜欢交往,每天很高兴,会乐于表达自己,说起话来充满着自信,那么就有着自己的想象和创造.所以,我们应该鼓励幼儿多沟通、交流、接触,使幼儿处于快乐之中,促进幼儿大胆想象和创造.
除了以上三个因素会影响幼儿创造性表现外,我们还需注意教师与幼儿的关系,即教师的角色及作用.涉及到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和教师在活动中的主导地位作用的具体化问题.我们鼓励幼儿积极主动的参加到语言活动中去,也主张教师在活动中积极的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引导幼儿的学习.这里就出现一个“适度”的问题,究竟教师怎样才能恰到好处的参与和发挥主导作用呢?有一个观点是我们应当明确的:教师与幼儿在活动中主体与主导的关系,会随具体的活动内容、活动要求的变化而变化.即当需要参与指导的时候,教师参与主导作用就发挥的多一些;不需要的时候,教师参与主导作用就发挥的少一些.教师应该是一位计划者、支持者、观察者和辅导者,根据幼儿的需要与可能出发,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让幼儿保持活动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针对性的指点,及时的激励与启发,从中观察幼儿的表情和做法,抓住时机及时发挥辅导的作用.
 
 
展开全文阅读
剩余: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