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阅读理解最后一道题赏析不少于200字,有什么答题技巧

问题描述:

高中语文阅读理解最后一道题赏析不少于200字,有什么答题技巧
1个回答 分类:语文 2014-10-13

问题解答:

我来补答
表现手法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分析一篇作品,具体地可以由点到面地来抓它的特殊表现方式,首先是字词、语句上的修辞技巧,种类很多,包括比喻、象征、夸张、排比、对偶、烘托、拟人、用典等等;从作品的整体上来把握它的表现手法时,就要注意不同文体的作品:
编辑本段【不同文体的表现手法】
抒情散文的表现手法丰富多彩,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抑扬结合、 象征等手法;
记叙文的写作手法如首尾照应、画龙点睛、巧用修辞、详略得当、叙议结合、正侧相映等;
议论文写作手法如引经据典、巧譬善喻、逆向求异、正反对比、类比推理等;
小说的描写手法、烘托手法、伏笔和照应、悬念和释念、实写与虚写等.
编辑本段【具体表现手法】
托物言志 借景抒情 叙事抒情 直抒胸臆 对比 衬托 卒章显志 象征 想象 联想
照应 寓情于景 反衬 烘托 托物起兴 以乐衬哀 渲染 虚实结合 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 直接抒情 间接抒情 欲扬先抑
编辑本段【诗歌的表现手法】
诗歌的表现手法很多,我国最早流行而至今仍常使用 的传统表现手法有“赋、比、兴”.《毛诗序》说:“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这“六义”中,“风、雅、颂”是指《诗经》的诗篇种类,“赋、比、兴”就是诗中的表现手法.
赋:是直接陈述事物的表现手法.宋代学者朱熹在《诗集传》的注释中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如,《诗经》中的《葛覃》《芣苢》就是用的这种手法.
比:是用比喻的方法描绘事物,表达思想感情.刘勰在《文心雕龙·比兴》中说:“且何谓为比也?盖写物以附意,扬言以切事者也.”朱熹说:“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如,《诗经》中的《螽斯》《硕鼠》等篇即用此法写成.
兴:是托物起兴,即借某一事物开头来引起正题要描述的事物和表现思想感情的写法.唐代孔颖达在《毛诗正义》中说:“兴者,起也.取譬引类,起发己心,诗文诸举草木鸟兽以见意者,皆兴辞也.”朱熹更明确地指出:“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如《诗经》中的《关睢》《桃夭》等篇就是用“兴”的表现手法.
这三种表现手法,一直流传下来,常常综合运用,互相补充,对历代诗歌创作都有很大的影响.
诗歌的表现手法是很多的,而且历代以来不断地发展创造,运用也灵活多变,夸张、复沓、重迭、跳跃等等,难以尽述.但是各种方法都离不开想象,丰富的想象既是诗歌的一大特点,也是诗歌最重要的一种表现手法.在诗歌中,还有一种重要的表现手法是象征.象征,简单说就是“以象征义”,但在现代诗歌中,象征则又表现为心灵的直接意象,这是应予注意的.用现代的观点来说,诗歌塑造形象的手法,主要的有三种:
1、比拟.刘勰在《文心雕龙》一书中说:比拟就是“或喻于声,或方于貌,或拟于心,或譬于事.”这些在我们前面列举的诗词中,便有许多例证.比拟中还有一种常用的手法,就是“拟人化”:以物拟人,或以人拟物.前者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里荡漾.把“云彩”“金柳”都当作人来看待.以人拟物的,如,洛夫的《因为风的缘故》:……我的心意/则明亮亦如你窗前的烛光/稍有暧昧之处/势所难免/因为风的缘故/……以整生的爱/点燃一盏灯/我是火/随时可能熄灭/因为风的缘故.把“我的心”比拟为烛光,把我比作灯火.当然,归根结底,实质还是“拟人”.
2、夸张.就是把所要描绘的事物放大,好像电影里的“大写”“特写”镜头,以引起读者的重视和联想.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其中说到“深千尺”“三千尺”,虽然并非事实真相,但他所塑造的形象,却生动地显示了事物的特征,表达了诗人的激情,读者不但能够接受,而且能信服,很惊喜.然而这种夸张,必须是艺术的、美的,不能过于荒诞,或太实、太俗.如,有一首描写棉花丰收的诗:“一朵棉花打个包/压得卡车头儿翘/头儿翘,三尺高/好像一门高射炮.”读后却反而使人觉得不真实,产生不出美的感觉.
3、借代.就是借此事物代替彼事物.它与比拟有相似之处,但又有所不同,不同之处在于:比拟一般是比的和被比的事物都是具体的、可见的;而借代却是一方具体,一方较为抽象,在具体与抽象之间架起桥梁,使诗歌的形象更为鲜明、突出,以引发读者的联想.这也就是艾青所说的“给思想以翅膀,给感情以衣裳,给声音以彩色,使流逝变幻者凝形.”
塑造诗歌形象,不仅可以运用视角所摄取的素材去描绘画面,还可以运用听觉、触觉等感官所获得的素材,从多方面去体现形象,做到有声有色,生动新颖.唐代诗人贾岛骑在毛驴上吟出“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但又觉得用“僧敲月下门”亦可.究竟是“推”还是“敲”,他拿不定主意,便用手作推敲状,不料毛驴挡住一位大官的去路,此人乃大文豪韩愈,当侍卫将贾岛带到他的马前,贾据实相告,韩沉吟良久,说还是用敲字较好.因为“敲”有声音,在深山月夜,有一、二记敲门声,便使得那种情景“活”起来,也更显得环境的寂静了.前述《枫桥夜泊》的“乌啼”“钟声”,也是这首诗的点睛之笔.还有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的音乐描写,“大珠小珠落玉盘”一段,更是十分逼真,非常精彩!现代的如黄河浪的《晨曲》:“还有那尊礁石/在固执地倾听/风声雨声涛声之外/隐隐约约的/黎明/灵泉寺的晨钟/恰似鼓山涌泉的/悠远回应/淡淡淡淡的敲落/几颗疏星/而涨红花冠的/雄劲的鸡鸣/仿佛越海而来/啼亮一天朝霞/如潮涌.这首诗也写得很好.所以我们如果掌握了用声音塑造形象的手法,那将为诗歌创作开拓一个更加广阔的领域.
无论是比拟、夸张或借代,都有赖于诗人对客观事物进行敏锐的观察,融入自己的情感,加以大胆的想象,甚至幻想.可以这样说,无论是浪漫派也好,写实派也好,没有想象(幻想),便不成其为诗人.比如,以豪放称著的李白,固然想象丰富,诗风雄奇,而以写实称著的杜甫,也写出了诸如“安得广厦千万间……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和“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乾.”(《月夜》)等等浮想联翩的佳作.
学习记叙文的描写角度
【概念诠释】记叙文的描写从描写的角度划分,可以分为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我们常说的人物描写角度主要是正侧反(虚实).描写景物的角度较多:感觉(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动静;上下远近;俯仰平眺;虚实;点面;形声色等等.我们常说的衬托是从表达效果角度说的,和侧面描写属于角度不同实质同.
正面描写是对人物做正面的刻画,直接把人物的外貌、心理、语言和行动等方面呈现在读者面前.出色的正面描写摹形传神,细致入微,所以很多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和行动描写,也叫细节描写(见细节学案).
侧面描写是指不直接呈现所描写的对象,而是通过对周围其他人物或环境的描写来表现烘托所要描写的对象的一种描写方法.分为以人衬人和以景(物)衬人.《列子》中有这么个故事:薛谭拜秦青为师学唱歌,未学到家而自以为了不得了,“遂辞归”.秦青“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作者并没有直接描写秦青的唱技如何精湛,而是从他的“悲歌”能使林木动容,使飘浮的白云停息欣赏的角度来进行侧面烘托.林、云本无灵性,然“悲歌”却能“使本无生命和情趣的外物仿佛具有人的生命活动,使本来只有物理的东西显得有人情”(朱光潜语)了.试想,如果没有高超的唱技,“悲歌”何以如此感天地、泣林木?
注意:诗歌中无论写景还是写人也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这两句主要是正面描写,表现其高峻奇伟之势;“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则是用侧面描写烘托天姥山的高峻奇伟.王昌龄的《从军行(七)》写到: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诗人没有直接描绘战争的场面,而是通过侧面的描写或渲染来表现,使全诗显得含蓄蕴藉,回味无穷.其实,换个角度分析,又有实写虚写、点面结合、动静结合之说.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明月照”是静景,“清泉流”是动景,两句动静结合,描画出一幅恬静优美的月夜图.另外还有细描、白描、细节描写等.此点在此稍作提示,诗歌复习中还要重点突破.
【方法引领】
1、正面描写.要刻画出人物的特征,突出人物个性,从而表现所要表达的主题.
2、侧面描写
(1)、确定好自己所要表现的主题,不能喧宾夺主地过多使用侧面描写.
(2)、侧面描写的事物要选择能起烘托作用或产生对比效果的事物.
注意:适当的侧面描写,能起到很多作用,但它毕竟是辅助手段,要与正面描写相结合.正面描写+侧面烘托=完美的人物刻画
【片段赏析】 重点赏析侧面描写.
1、以人衬人
①、《陌上桑》写罗敷:
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分析:前半段为正面描写,后半段诗中通过长者、少年、耕者、锄者的不同动作、神态、表情,烘托出了罗敷的美丽.这种方法属于以人衬人
②《老残游记》中“明湖居听书”写白妞演唱:
黑妞儿唱完之后,旁坐有两人,其一人低声问那人道:“此想必是白妞了罢?”其一人道:“不是.这人叫黑妞,是白妞的妹子.他的调门儿都是白妞教的,若比白妞,还不晓得差多远呢!他的好处人说得出,白妞的好处人说不出;他的好处人学的到,白妞的好处人学不到.你想,这几年来,好顽耍的谁不学他们的调儿呢?就是窑子里的姑娘,也人人都学,只是顶多有一两句到黑妞的地步.若白妞的好处,从没有一个人能及他十分里的一分的.
分析:本节通过听者的谈论与评价,烘托出白妞儿的唱艺水平之高.
③《口技》中,为了表现口技艺人的高超技艺,就成功地使用了多种侧面描写的方法:当艺人摹仿发生大火的情景时,观众的反应是“两股战战,几欲先走”,这是以观众的反应衬托口技的高超,这是以人衬人,是正衬;当演出结束时,写舞台上的布置是“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这里是以道具的简陋反衬口技的高超,这是以物衬人,是反衬.
④《荆轲刺秦王》中,作者塑造了刺客荆轲这一大智大勇的英雄形象,与此同时还塑造了另一个刺客秦武阳,秦武阳“年十二杀人”,“人不敢与忤视”,可是见到秦王,将献图时,竟然吓得“色变振恐”,而荆轲泰然自若“顾笑武阳”,并“前为谢”,巧妙地遮掩了秦武阳失常的表情.在这里,秦武阳的徒有虚名、外强中干有力地衬托了荆轲超人的胆略和非凡的气质.这就是用了反衬法.非常典型的例子还有《三国演义》里的“关羽温酒斩华雄”“刘玄德三顾茅庐”,都是层层渲染层层铺垫的侧面描写.
2、以景(物)衬人
①白居易的《琵琶行》在使用动作、神态和比喻正面描写琵琶女的精彩弹奏后,再用“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从外部环境上加以烘托,侧面表现琵琶女弹奏的魅力.正侧结合,有力表现了琵琶女的高超技艺和复杂心情,为作者发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千古感叹做了铺垫.
韩愈的《听颖师弹琴》和李贺的《李凭箜篌引》,都是描写音乐表现人物心情的杰作,化无形为有形,正面侧面结合,有力表现了演奏人的高超技艺和人物心情.所不同的是前者正面描写中主要运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侧面描写中通过描写听众感受表现乐声美妙,而后者正面描写中主要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侧面描写时通过描写音乐效果表现乐声动人
②“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通过描写江南水乡清新优美的图景,通过原本静止的景物飞驰来衬托船行疾速,从而烘托出我急于看到社戏的愉悦而迫切的心情.
③“这女人编着席.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作者用优美的环境描写烘托了水生嫂愉悦的心情和高洁的品质,同时为下文情节的铺展做好铺垫.
④贺知章的《回乡偶书二首(其二)》: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此诗明白如话,为了抒发久别回乡物是人非之伤感,运用了反衬手法.它以春天的湖水像昔日一样碧波荡漾,丝毫“不改”,来反衬人事的消磨,岁月的蹉跎,表现反顾的况味,离别的伤痛,怎能不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例文展示】
“一个雨夜,母亲去参加我校举办的家长会去了,墙上的时钟已走过八点,母亲快回来了……”请大家展开想象,塑造在特定情况下我的形象,要求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150字左右.
漆黑的夜空,像浸透了墨汁般,暗的令人窒息.一阵骤雨鞭打着玻璃窗,时而间隔着一阵死寂的宁静.(环境烘托)我蜷缩在沙发上,双手抱膝,轻轻合上眼,(行动描写)朦胧间仿佛看到了妈妈那责备的眼神,听到了妈妈那声声的叹息.(心理描写)伴随着墙上那老式钟摆发出沉重的“滴答”声,(侧面描写)我的手心渐渐沁出冷汗.我不安的打开窗户,深吸一口略带雨香的微凉空气,不禁打了一个寒噤.(行动描写)
清代文学家刘熙载说:“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木写之.”讲的就是侧面描写手法的妙用.希望同学们在写作中能够积极运用侧面描写的方法,做到正侧结合、虚实相生,使你的描写由单一变得丰富、由直白变得蕴藉、由呆板变得生动,使你笔下的景物更加鲜活、人物更加丰满,从而全面提升你的作品质量.
【练习平台】
1、情景1:盼望以久的体育课被突来的阴雨天气搅黄,英语老师利用这个时间进行英语单元测试.
情景2:运动场上,一位学生篮球打得很好.
情景3:夏日的某一天,烈日当空,天气炎热,整个世界都被包裹在热浪中.
选择你喜欢的情景,请用正面、侧面描写.
请以“留在记忆最深处的那个(他)她”为话题,写一个片段,要求:运用正侧面结合的手法,写一段200字左右的文字.
2、请仔细体会“踏花归来马蹄香”和“深山藏古寺” 的意思,运用正面描写或者侧面描写,写一段文字,巧妙地表现出其意境.
ninan
穷酸秀才一.艺术手法:
1、表达方式:
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 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的不同;抒情方式有(抒情方式 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 情因景生 以景衬情 融情入景 一切景语皆情语等.
2、结构形式:
诗歌的结构形式,常见的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卒章显志,过渡、铺垫、伏笔等.
3、修辞手法:
主要的修辞手法有:\"对偶\"\"比喻\"\"拟人\"\"借代\"\"夸张\"\"排比\"\"反复\"\"象征\"寄寓 寄托等,
4、写作技巧:
写作技巧包括:赋比兴、衬托、对比、渲染、卒章显志、画龙点睛、以小见大、欲扬先抑、联想想象、语序倒置等.
5、艺术风格:
包括雄浑、旷达、豪放、俊爽、冲淡、沉郁、悲慨、婉约
三.表达方式:
1、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 、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和微草等,常常是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如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借“原上草”的顽强抗争,尽情抒发对自然规律不可抗拒.
寓情于景(或物),情景交融,这种方式将感情融汇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这些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抒发感情,是一种间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如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写景之中包含着对春雨的喜悦之情;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场景描写之中,寄寓着诗人的离愁别恨.
一般情况下,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如唐代谢浑《谢亭送别》:“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急水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上联以“红叶青山”这样亮丽诗意的景色,反衬诗人离愁别恨.《姜斋诗话》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诗人写诗来表达他的思想情感.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需要写景——自然界的或周围的景,来引起情,把情感传达给读者.情与景的处理很重要,如果处理得恰当,他就会激起读者的感情,使读者与他发生共鸣.这样的诗就写得好,能动人.
情与景的处理不单是诗歌的问题.其他的艺术,则小说、戏剧、电影、绘画,也有这个问题.一般是情与景配合.拿电影来说,情与景配合的例子如:当灾祸将发生时,电影中常使我们看到雷电和暴风雨,为观众作心理准备,预感未来的灾祸.当电影中男女二人热恋,或夫妇新婚,他们会在公园里散步,天气晴朗,春暖花开,一片令人欢喜的景色.这样的情景配合,在电影或其他艺术中与写诗时相类似.这叫做“情景陪衬”或“情景交融”.
在中国与西洋的诗歌中,都可找到诗人成功地处理情与景配合或交融的例子.

先以中国诗为例.·下面两首词都是情与景配合得很成功的.
渔家傲(秋思) (宋)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当时范仲淹被派经略延安,镇守边陲,防御西夏.这首词是他切身的体会.时间是秋天,地点是塞下,具体的地方是孤城.人物是将军和征夫.他们离家万里,在塞外看到雁南飞,听到悲哀的笳声和羌管,自然想家,但功未成,不能回去.饮浊酒,愁不能寐.词中所写的悲凉凄怆的景象,充分配合当时的人的心情,情景交融,使读者体会到这些在边疆卫戍的人的情怀.
另看一首写乐景的词:
风人松(题酒肆) C宋)俞国宝一春长费买花钱, 日日醉湖边.玉骢惯识西湖路,骄嘶过沽酒楼前.红杏香中歌舞,绿杨影里秋千. 暖风十里丽人天,花压鬓云偏.画船载得春归去,余情付湖水湖烟.明日重扶残醉,来寻陌上花钿.
这里写春光明媚时,在杏花和绿杨中,游玩的人带了坐船游,饮酒,歌舞.使读者充分感觉到春游的愉喜.
也可以用欢乐的景象衬托人的哀伤.华兹华斯在《两个四月的早上》这首诗里讲他和他的朋友马修在四月的一个早上一同到LU里去玩.那天是大好春光,艳阳普照,芳草和流水使人欢喜,但是马修停下来叹息.华兹华斯觉得在春光明媚的时刻到野外散步很愉快,问马修为什么叹息.马修盯着东边的山顶看,然后说,这么好的天气,这仫美的云彩,使他回忆起整整三十年前的一天来.三十年旧,天气和现在一样好,云彩和现在一样美,他拿了钓竿,阳教堂墓地,到他女儿的坟头去看看.他女儿爱玛还不到 I九岁,她长得很可爱,全村的人都喜欢她,而且她唱歌唱
得象夜莺一样好听.但是她已躺在墓地里.那天马修看了他女儿的坟墓出来,在墓地一棵紫杉的旁边,看见一个面颊红润的女孩,她眉目秀美,头发上还有露水,正挽着一只篮子,轻快地走路.马修说:我苦痛地叹息,.情不自禁.我对她看了又看,但不想把她当我的亲人\'自己的女儿去世,别人的女儿再好也不能代替.诗中哀伤女儿去世,而写艳阳天,芳草流水和美丽的云彩,这是情景反衬.在大好的春光下回想哀伤的事,增加了他的悲哀.面对着欢乐的景物,诗人觉得愈加悲哀.这是以乐景反衬哀景.
现在看下面这首七绝《题金陵图》 (唐)韦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庄金陵就是南京.六朝是吴;东晋、宋,齐、梁、陈(公元
317—589年).这六个朝代都建都南京,都时间短暂.六朝以奢侈豪华著名.到唐朝时,六朝已经过去,其豪华已衰败,因此唐朝诗人到南京吊古,总是为六朝哀伤感慨.诗人看到江雨霏霏,江草丛生,眼前一片荒凉衰败的景象,想到六代豪华已似梦幻一样过去,十分伤感.但是当他来到台城,看见春光明媚,柳絮飞舞,烟笼十里,他想到自然界的景色依旧这样美好,而人事全非,往日的荣华—去不复返,另有一番哀伤.因此这首简短的诗,兼用情景陪衬与情景反衬这两种手法来写.这样二者并用,加强了诗的感染力和效果,是很成功的作品.
2、在诗歌欣赏中,虚与实是相对的,如书上所言,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隐者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当前为实,未来是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等等.

首先,介绍一下诗歌中的“虚”.
在中国画的传统技法中,虚,是指图画中笔画稀疏的部分或空白的部分.它给人以想象的空间,让人回味无穷.诗画同理,诗歌借鉴了中国画的这种方法.诗歌的“虚”,是指直觉中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能从字里行间体味出那些虚象和空灵的境界.具体说来,诗歌中的“虚”包括以下三类:
1、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这就叫以虚象显实境.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仙境就是一个虚象.诗云:“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李白描绘了一幅美好的图景,图景的美好反衬出现实的黑暗.
2、已逝之景之境.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但是现时却不在眼前.例如李煜《虞美人》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句中“故国”的“雕栏玉砌”存在,但此时并不在眼前,也是虚象.作者将“雕栏玉砌”与“朱颜”对照着写,颇有故国凄凉,物是人非之感.再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云:“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再现了火烧赤壁这一史实.显然不是发生在眼前,故也是虚景.
3、设想的未来之境.这类虚境是还没有发生的,它表现的情将一直延伸到未来而不断绝.故写愁,将倍增其愁;写乐将倍增其乐.例如柳永《雨霖铃》中云:“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是设想的别后的景物:一舟离岸,词人酒醒梦回,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柳梢.在《西厢记·长亭送别》中崔莺莺送别张生唱词很多是设想的未来之境.今夜 中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再看看诗歌中的“实”.
在中国画中,实是指图画中笔画细致丰富的地方.而在诗歌中,“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黑暗现实;《虞美人》中的“春花秋月何时了”;《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上阙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写赤壁险峻的形势;《雨霖铃》中上阙所写的两人分别的情形,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等.
“虚实相生”是指虚与实二者之间互相联系,互

希望能帮到你!
 
 
展开全文阅读
剩余:2000
上一页:求补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