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教一道逻辑题 高手进!

问题描述:

求教一道逻辑题 高手进!
根据下列条件,请用形式证明的方法判断A、B、C、D、E五个人中,谁上场,谁不上场.
1.或者A上场,或者C不上场
2.除非C和D都上场,E不上场
3.或者B上场而D不上场,或者B不上场而D上场
4.只要C和D至多有一人上场,E就上场
1个回答 分类:数学 2014-11-20

问题解答:

我来补答
你确定你的题目没问题吗?
2是【除非P,Q】的格式,它用命题表示是:【非P→Q】;对于本题就是:
  ┐(C∧D)→┐E;
4中,【至多有一人上场】等价于【1人上场或无人上场】,对于只说两人的4,又等价于【至少1人不上场】,所以4的命题表示是:
  (┐C∨┐D)→E;
根据德摩根律,可知:4中的前提与2中的前提是等价的;而它们的结论是矛盾的;所以唯一的可能就是:前提为假;即:
  C∧D:C 和 D 都上场.

你先看看你的题目有没有问题.
再问: 你对条件2理解错了 应该是 E→ (C∧D) 你确定你搞懂了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吗?
再答: 你写的不就是 “E不上场” 吗?所以:【非E】就对应【除非P,Q】中的Q。 你的意思是不是【除非P,Q】应该表示为【非P→非Q】啊? 首先告诉你,这肯定不对。另外,如果真的把【非E】改成【E】,那么 2 和 4 就完全等价了。
再问: 我的意思是“除非P,非Q“应该表示为【Q→P】你又理解错了
再答: 哦……你一直说我错了,但是,难道你没有发现:你的这个理解,和我第一次给出的答案根本就是一致的吗? 你说:   【除非P,非Q】 = 【Q→P】;  我想你应该知道假言命题的“逆否命题”吧?根据其性质有:   【除非P,非Q】 = 【Q→P】 = 【非P→非Q】; 而我说:   【除非M,N】 = 【非M→N】;(为避免混淆,我改用字母M、N了)   我的{M}代替了你的{P};我的{N}代替了你的{非Q};从结果来看,我的式子与你的式子是等价的。   对于题目中的第2个命题:除非C和D都上场,E不上场; 可表示为:   【除非(C∧D),非E】; (1)按照你的式子:(C∧D)对应{P};{E}对应{Q};所以结果就是:   【Q→P】=【E→(C∧D)】=【非(C∧D)→非E】; (2)按照我的式子:(C∧D)对应{M};{非E}对应{N};所以结果就是:   【非M→N】=【非(C∧D)→非E】;——与你相等。
再问: 2和4就是为了用归谬推理得出“C 和 D 都上场”这个结论啊 那C 和 D 都上场 和题目错了有什么关系呢?
再答: 现在,命题2已经清楚了。再说4:   你给的命题是:只要C和D “至多” 有一人上场,E就上场; 如果是 “至少”,那么很显然就是:【C∨D→E】;但你说的是 “至多”。因为后一种说法是很少用的,所以我会觉得是你写错了——此其一。当然,如果确实是 “至多” 那也没问题。   “至多一人” 的意思就是:0人或1人。从另一个角度看:因为总数是2人,那么 “至多1人上场” 就等价于 “至少1人不上场”。总之,该命题应该表示为:   【非C ∨ 非D → E】; 你知道联言命题与选言命题之间的转换关系吧:   【非(P∧Q)】=【(非P)∨(非Q)】; 所以,命题4又可表示为:   【非(C∧D)→E】; 比较命题4和命题2,不难发现这两个假言命题的“前提”是相同的,而“结论”是相反的。当然,对于假言命题,这也是允许的。它们可得出一个结论:“前提”必然为假;即:   【非(C∧D)】为假; 此种情形下,本题仍然有解。只不过像2、4这种“前提相同,结论相反”的命题同时出现的情形不常见,所以我才会觉得有可能是你写错了——此其二。
再问: 那此题该怎么解呢? 如何判断A、B、E呢?
再答: 分析其他两个命题: 1、或者A上场,或者C不上场;符号表示就是:   【A∨┐C】;——符号“┐”,表示“非”;——————————————① 3、或者B上场而D不上场,或者B不上场而D上场;符号表示为:   【(B∧┐D)∨(┐B∧D)】;———————————————————② 再把前面分析2、4所得的的结论加上:   ┐【┐(C∧D)】=【C∧D】;———————————————————③ 下面要做的就是构造这3个命题的联言命题——其实③本身就是2和4的联言命题。   先将①、③联言,由于③中有{C},所以①中的{┐C}可删除,得到:     【A∧C∧D】—————————————————————————④   再将④、②联言,由于④中有{D},所以②中含{┐D}的那部分可删除,得到:     【A ∧ ┐B ∧ C ∧ D】—————————————————————⑤ 命题⑤就是最终结论了;它的含义是:   A、C、D必然上场;   B必然不上场;   E无法确定,即:上不上场都可以(满足题目要求);
 
 
展开全文阅读
剩余:2000
上一页:ghhhhh
下一页:概括每段段意